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楊耕身:王帥閉嘴了,誰還幫我們説話?

 

CCTV.com  2009年12月30日 08:4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京報  

  24歲的王帥因在網上發了篇“河南靈寶老農的抗旱絕招”的帖子後,經歷了一場牢獄之災。王帥失去了工作,並因為曾遭拘留而一再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王帥説:“我再也不反映問題了。”(據12月28日《中國青年報》報道)

  或許經過一次發帖,一場跨省追捕,王帥“長大”了?早在4月13日即“靈寶帖案”後,他就在《中國青年報》撰文指出,“我不做熱血青年很多年了。”我不能確認,這個年輕人的心裏,有著怎樣的無力感。雖説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但這門學問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幻滅感與蒼涼感。

  王帥將這一切視為維權的代價。其實,它同樣是一個社會公開或隱藏的文本:王帥們也許可以獲得某種公開的道歉與致敬,但這並不是他們能夠享有的榮耀,恰恰成為磨難的開始。那就是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全社會都表現出對這些另類“敬而遠之”的態度。

  我並不擔心一個王帥會永遠失業下去,但我卻不得不擔心,如果王帥的這种經歷,成為“好事者”必然的命運,那麼到了最後,還有誰來幫我們説話?當我們需要的時候,還有誰會來振臂一呼?我很擔心,當所有人都開始避走于王帥們時,我們也會最終失去了王帥,王帥們也會最終失去了熱血。

  當王帥發帖後,表示“再也不反映問題了”,讓我不由得想起江蘇“彭宇案”之後,紛紛出現“有人摔倒,無人敢扶”的尷尬;上海孫中界遭遇“釣魚執法”之後,紛紛出現了“防止釣魚,拒絕搭乘”的車貼。我們這到底是怎麼了?到底還有沒有什麼東西,是被我們真正鼓勵與崇尚的?它們又怎樣被鼓勵與崇尚?從某種角度説,年僅24歲的王帥,代表著一種可貴的熱血與道義感。但是,他們不可能離開這片現實的土地獨自成長。他們不僅僅需要聲援與致敬,更需要一種不再將其視為另類,而能夠將其視為當然、引為同類的道德、風氣與機制。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