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韓浩月:“票房至上”可能引發觀眾報復性回擊

 

CCTV.com  2009年12月25日 11:0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千龍網  

  今年賀歲檔有好片嗎?他們説有一個,名字叫《十月圍城》,可《十月圍城》也在網上遭到了一些批評,認為這部電影的價值觀有問題,是香港導演對內地電影審查部門的一種迎合。如果説連《十月圍城》都不算好電影,2009年賀歲檔真的算是全軍覆沒了。

  於是,今年賀歲檔成為了“媚俗檔”。當媚俗成為一枚標簽,被緊緊貼到賀歲檔身上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審視一下,究竟什麼是“俗”。按照通常的理解,媚俗即迎合觀眾的口味,沒辦法,誰讓作為老百姓的觀眾在精英分子眼裏就是一個俗人呢?現在的內地導演都是一副腔調,“我們的電影要為老百姓而拍,我們不怕俗”。的確是這樣,你們不怕俗,可觀眾卻真的怕了。

  經濟危機的到來,讓電影成為亮色最足的一項産業,政府支持發展,連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都頻頻為其播免費的廣告,手頭緊張的老百姓們終於發現,看電影才是一項真正“花錢不多、開心快樂”的娛樂消費行為,於是涌進了電影院。現在的電影院主流觀眾,大多是通過網絡和盜版被歐美電影整整洗禮了差不多十年的年輕人,他們對電影的審美水平,早已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可現在這幫只知道埋頭拍片的導演們,壓根沒去研究現在的電影環境究竟怎麼樣,所以才會有像王晶這樣的香港導演,能鼓搗出一部《大內密探靈靈狗》來繼續忽悠內地觀眾。

  當然,內地觀眾的神經也足夠堅強,對於《大內密探靈靈狗》這樣的爛片,也可以為其貢獻出一億票房,難怪隨後有那麼多王晶的徒弟們前赴後繼,誓不把剛興起的電影市場搞成一鍋粥不罷休。觀眾對電影的熱情,除了是被消費衝動催生的以外,對於“媚俗”電影,內心中其實還有著一定的期待心理——中國電影沉重的時間太長了,觀眾看電影受教育的時間太長了,大家寧可看一部爛片,得到一個多小時廉價的笑聲,也不願意坐在電影院裏受煎熬。

  內地觀眾喜歡電影俗一些,和馮小剛的影響分不開。馮小剛一直自恃是個俗人,《集結號》之前的賀歲片,也沒有一部不是俗得掉渣的電影。但馮小剛的俗是通俗,絕不是庸俗,他的電影在給觀眾帶來歡笑的同時,也對社會問題有著一定的諷刺和批判,觀眾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愛恨投射到他的電影中去,從而獲得一種語言和精神上的共鳴。寧浩的《瘋狂的石頭》,也是俗電影,只是從這部電影之後,中國電影——尤其是喜劇電影,就走上了一條瘋狂的自我複製之路,其粗製濫造以及惡俗之程度,足以讓觀眾感到自己的智商遭到了侮辱。

  “票房至上”這塊招魂幡,也讓曾經具有人文情懷的導演們失去了鎮靜,從而放棄了自己的電影理想,轉身投入到“搶錢”的隊伍裏來。“媚俗”成了“媚錢”,“取悅觀眾”成為了“欺騙觀眾”。今年賀歲檔最大的收穫是得到了超過60億的票房,最大的失敗是大幅地降低了觀眾對國産電影的期待感。這種上當受騙的感覺,馬上會在2010年産生“報復性”的回擊,回擊可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減少看電影次數,讓票房停止增長,另一種是再回到當年剛有“引進大片”概念的時代,只追捧《2012》、《阿凡達》這樣的大片,將國産電影集體打入冷宮。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