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宣華華:我們不該讓好醫生獨守“清貧”

 

CCTV.com  2009年12月24日 10:3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日前,55歲的武漢市醫生王爭艷被評為30名“江城好醫生”中的一名。這位從醫25年頭髮花白的醫生,平均單張處方不超過80元,至今還常開兩毛錢的處方。(《武漢晚報》12月23日)

  在這個醫患矛盾堅冰難融的冬天,閱罷王爭艷這位“好醫生”的感人事跡,令人唏噓不已。敬佩之餘,筆者更想説的是:我們不該讓“好醫生”獨守“清貧”。

  王爭艷時刻為病人著想、乾乾淨淨、堅持不亂開“大處方”,她畢業于著名的同濟醫科大學,原本可過上一種體面富足的生活,卻多年一家三口擠在不足50平方米的蝸居。

  “她的同學大都住著高檔小區,開著名牌小車,而她,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王爭艷這位“好醫生”,在她的同學群體中,也是孤獨的,她獨守著一份令人尊敬的清貧。

  眾所週知,現行的醫療體制過於注重市場化,而忽視了政府的投入和引導,並造成了畸形的分配體制,導致醫生與患者利益上的對立,形成了一場“零和遊戲”式的醫患矛盾——醫生為了獲得高收入,就不得不開“大處方”,不得不採取過度醫療,從“羊”身上“拔毛”。否則,一名堅持為患者著想的“好醫生”,非但在經濟上陷於清貧,甚至有可能遭受行業的排斥。

  從“好醫生”的身上,我們不僅要看到她的高尚醫德,更要為她的清貧“打抱不平”。從長遠來説,我們絕不能寄希望於個別“好醫生”的操守,而應當通過建立良好的醫療制度,從改革分配機制上入手,鼓勵更多的人做一名“好醫生”,而且是一名生活富裕的“好醫生”,讓真正的“好醫生”住得起豪宅、開得起名車,才是一個正常而合理的體制。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