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楊亮慶:致美國氣候變化特使的一封信

 

CCTV.com  2009年12月15日 13: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托德斯特恩先生,我非常不喜歡您

                        ——致美國氣候變化特使的一封信

  親愛的托德斯特恩先生:

  昨天晚上,我接到了祖母從家鄉打來的電話。她告訴我,她看了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的新聞報道,對您所説的話很生氣,她“非常地不喜歡您”。祖母對我説:“你是一個中國的年輕人,你應該把中國的真實情況告訴托德斯特恩先生,也許,他的觀點會發生改變。”

  於是,我決定給您寫這封信,告訴您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些事。

  我的一位中學同學,在一家美國公司擔任技術工人,每天在流水線上組裝各種各樣的電子産品,這些産品都以很低廉的價格銷往美國。他最初的月薪是2000元人民幣,大約折合300美元。在美國投資商眼裏,月薪300美元的中國熟練工人,是絕佳的廉價勞動力。投資商可以只支付很少的薪金,就生産出具有世界一流水準和質量的産品。這些時尚電子産品在紐約或倫敦的百貨商店裏,極具競爭力。

  當美國或歐洲的年輕人,戴著中國工人生産的耳機跑步、使用他們製造的手機打電話時,他們享受到了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廉價的産品和體面的生活。但是,在生産這一副耳機或這一隻手機的過程中所産生的碳排放,卻實實在在地、毫不體面地留在了中國,並且要計算在中國的減排指標中。

  我的那位朋友很樂於在那家美國公司工作。他也許不知道通用汽車公司的工人每小時的平均薪水是76美元,但他知道,自己每個月省吃儉用,就可以給家鄉年邁多病的父母寄去足夠的生活費。對他來説,這也是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但我覺得,這不公平。

  托德斯特恩先生,您在哥本哈根説,美國拒絕向中國提供氣候資金援助,中國有足夠的錢來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擁有“世界工廠”的美譽,我們製造的大多數質優價廉的産品,都銷往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當發達國家的人們享用著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生産的消費品時,卻又指責我們,“嗨!你們在生産這些産品的時候,不能超過我們認定的碳排放指標!”

  我深知,要按照這個説法來做的話,中國只有一個“路線圖”,就是向托德先生所代表的美國,或其它發達國家,購買清潔能源技術。發達國家在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它的價格是高昂的,為了支付這些技術貿易的款項,中國將不得不支付高額代價。而因為“富有”,我們可能無法成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因為發展而付出的環境代價和人力資源代價,可能會被完全抵消。

  作為一名中國記者,我曾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報道在那裏舉行的“中美氣候變化論壇”。會議主辦方安排了一場由戈爾前副總統發表的視頻演講。戈爾先生由於在氣候變化領域成績卓著,獲得了2007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在他發表演講前,我身邊的一位美國記者耳語告訴我,“就是這個傢伙,他位於田納西州的豪宅,每月電費高達1200美元,比當地一般家庭一年的電費花銷還多。”

  隨後,我沒有聽他的演講,起身離開了會場。

  誠摯地

  楊亮慶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