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盛大林:應用《拆遷法》取代《拆遷條例》

 

CCTV.com  2009年12月09日 11:1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官員日前透露,國務院正在準備修改《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拆遷條例》)(12月8日中國廣播網)。

  公眾及輿論普遍認為很多粗暴的拆遷不公平、不人性,但也必須承認很多強制拆遷確實是合法的。問題出在哪呢?《拆遷條例》就是這個問題的制度根源。

  首先,《拆遷條例》沒有對拆遷是出於“公共利益”還是“商業開發”進行區分。如果是出於公共利益需要,政府可以強行收回已經出讓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但如果是為了商業開發,則應由被拆遷人與拆遷人平等協商達成一致,如果被拆遷人不同意,就不能強制拆遷。從實際來看,大多數拆遷都以“公共利益”的名義進行,但實際上大都是“商業開發”。

  同時,拆遷主體也不妥當。根據規定,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只能由政府國土部門依法收回然後再出讓,而拆遷是徵地的一個環節。因此,拆遷的主體應該是政府部門。而《拆遷條例》卻規定拆遷人是“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這個單位也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這就可能形成兩方“經濟人”的直接碰撞,衝突在所難免。

  更重要的是,《拆遷條例》規定,如被拆遷人與拆遷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被拆遷人在裁決規定的期限內未搬遷的,有關部門可以強制拆遷。拆遷決定、糾紛仲裁、強制執行……一切都在政府部門的掌控之中,被拆遷人只有任人宰割。

  如此顯失公平的規定,為何還會出現在法規中並一直執行下去?巨大的經濟利益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徵地時把價格壓到最低,出讓時把價格抬到最高,土地出讓金早已成為不少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源。此外,還有城市建設的“政績”衝動也是拆遷的一大動力。

  實際上,《拆遷條例》自2001年出臺後就一直飽受詬病,但它的修改一直沒有提上議事日程。其實,關於拆遷的制度建設,首要問題不是如何立法,而是由誰立法——由於政府是拆遷中的直接當事人和主要獲利者,拆遷的規則壓根就不應該由政府來制定,而是應該讓各方利益主體都參與到立法中來。因此,最佳的選擇不是“修補”現行的《拆遷條例》,而是重新制定一部《拆遷法》來取而代之!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