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李六合:自行車“回歸”是時代要求

 

CCTV.com  2009年12月08日 09:0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荊楚網  

  12月4日,記者從武漢市政協獲悉,政府有關部門對政協《關於恢復和新建自行車道》的提案給出答覆稱,將在江漢路步行街及周邊地區、常青花園地區、東湖風景區等地開闢試點,發展“慢行交通”。(12月5日楚天都市報)

  看了這個報道,武漢發展“慢行交通”,讓政府和市民都重新審視自己的出行方式,節約能源、沒有污染、使有益健康的自行車,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視線中。作為武漢市民,筆者認為,武漢發展“慢行交通”讓自行車“回歸”是時代發展的要求,體現了政府的民生情懷。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從自行車時代進入摩托車時代再進入汽車時代,汽車當作了成功人士的標誌,而自行車則是貧民和打工仔代步工具。汽車(特別是私家車)的大量增加不僅使城市的交通越來越擁堵,而且其尾氣排放也成了造成全球變暖禍害中增速最快的一個。以至於我們不得不杯水車薪的提倡“無車日”和“能源緊缺體驗日”,鼓勵人們乘公交、騎自行車或步行上班。其實,世界上發達國家的前進和發展已經表明,汽車數量到了一定程度變逐步下降。比如,荷蘭汽車數量明顯減少,而滿大街都是自行車。人們主要靠自行車和公交車代步。在荷蘭,到處可以租到自行車,租自行車的企業已經形成大規模的托拉斯,如果從城裏上郊區,可以租車騎過去,到達地方後,把車交還到郊區的同一租車企業,自己坐公交車回來。人們不需要自己擁有、保管和保養私人自行車,也就不用擔心車被偷了。

  眾所週知,在武漢,許多道路目前沒有自行車道,即便有,也只是象徵性地在機動車道旁,劃出一條1米左右寬的區域。而在一些沒有設置自行車道的路面,市民只能在機動車道上儘量靠右騎行。要是遇上出租車或公共汽車停靠,騎車的市民只能要麼停下吃汽車尾氣,要麼冒險繞行。特別是一些街道的自行車道,甚至被用作路邊停車場。令市民高興的是,目前《武漢市慢行交通系統規劃與建設方案研究》已初步完成,並已將研究成果報市政府及規劃、城管、交管等相關部門。《研究》規劃了武漢市慢行交通網絡、慢行交通優先區,重視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明確指出其建設和改造必須嚴格按照國家道路交通相關規範進行,並恢復被取消的自行車道,形成“安全、便捷、連續”的慢行交通網絡。而且武漢已經推出了象荷蘭那樣的“公共自行車”服務,建成了683個服務站點,單車規模超15000輛,發放租車卡18萬張,每天約有6萬市民享受到免費租車服務。

  現代化是讓人生活質量提高的生活方式,呼吸質量、體能狀態和適宜的氣溫無疑是生活質量中首要的指標。武漢發展“慢行交通”,讓自行車“回歸”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期待著能象發達國家那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回歸,讓武漢的空氣質量逐年好轉,市民體質逐年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比今天少傷腦筋。到那時,市民頭腦中成功人士的標誌,可能是肺的顏色和腰腿肌肉的結實程度,而不是有沒有一輛豪華車。

責編:趙春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