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鬧得沸沸颺颺的農夫山泉“砒霜門”事件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記者昨晚上從海口市工商局獲悉,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復檢,農夫山泉和統一企業的3種抽檢産品全部合格。(12月2日新華網)
面對復檢合格的結論,人們不禁為之好奇:就在兩天前,海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負責人還堅定地表示,“可對檢測結果負責”。看來,這真是一場鬧劇,可其中“鬧”者究竟是誰?
先説此次“查獲”並送檢的果汁飲料,皆屬於食品範疇。法律規定,發佈食品安全警示信息應屬衛生行政或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職權,而工商行政部門根本無權發佈此類信息。那麼,海口市工商局為何要越位?弄明個中疑問,先聽聽海口工商執法人員在要求提供銷售數據時的言語:“該事件很嚴重,與三鹿毒奶粉事件相似。若不提供銷售數據,就將向媒體披露,媒體一旦披露農夫山泉就將破産”,並稱“若不與工商搞好關係,産品在海南就賣不了”。真是一語道破天機,“鬧者”不打自招,“鬧相”昭然若揭。
再説,海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的錯誤檢測結果,以及其負責人不負責任的表態,顯然違反職業操守、有悖職業道德此且不論,僅就其與海口工商局勾打連環、合夥共“鬧”這一點,也足以讓人一目了然其“鬧劇”的真正幫兇了!
海口市工商局夥同海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上演的這場“砒霜門”鬧劇,難道僅通知“停止下架”、“放心使用”就結束了?應當沒有這麼簡單,黨紀國法也不容許這麼簡單。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一方面企業要守法經營,另一方面,監管者快也要依法行政,兩者缺一不可。若監管者利用手中的權力,迎合同行互搗,惡意競爭,那不僅僅是對監管對象的傷害,而且破壞了市場經濟規則,也損害了消費者是權益。有關部門應依法徹查此“鬧劇”,公示“鬧劇”真相,從嚴問責“鬧劇”策劃、編劇、導演及其責任演員,讓“鬧者”加大違法的“成本”,付出應交的“學費”。以還市場經濟一個公正,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促使監管“鬧劇”就此止步,不敢再有後來者!
責編:趙春曉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