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郭文婧:謹防漲診費降藥價讓看病更貴

 

CCTV.com  2009年11月24日 08:3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郭文婧

  11月23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佈《改革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要提高診療費用,降低藥品價格(本報今日A2版)。

  發改委的醫改思路,從理論上説,有合理的地方。但好好的政策,在執行中往往容易走樣:對同一個政策,各取所需,各自解讀,符合自己利益的,就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執行,對自己不利的,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規避政策給自己利益帶來的風險。

  中國醫改的核心目標應該是三個方面,一是病有所醫,不能因為貧窮而得不到醫治;二是解決看病貴的問題,讓人民群眾看得起病,不會因病致貧;三是解決看病難的問題,讓病人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漲診費降藥價”,這一劑藥方,能夠實現醫改的目標嗎?估計,比較難。

  為了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的問題,到目前為止,由政府主導的全國性藥品降價已實施了23次,最大降幅甚至達到或超過70%。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每次藥品降價,不但沒有給廣大患者帶來實質性的好處,反而導致了某些廉價藥、救命藥的悄然消失。再看到藥品降價的新聞,老百姓表現出來的已經不再是興奮了,而是擔心和憂慮。很簡單,如果認真執行藥品降價,藥商和醫院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失。撞不起,躲得起,要麼是藥商將藥品改名依然賣高價,甚至賣更高的價格,要麼是醫生讓廉價藥進不了處方,自然消失。

  如果藥品降價的政策得不到真正的落實,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就沒辦法得到根本解決。現在,有了“提高臨床診療、護理、手術以及其他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的政策,醫院很可能就會採取新的辦法,讓你一次可以看好的病多看幾次,一次手術可以解決的問題分幾次手術解決,這樣,患者的支出不僅不會因為藥品降價而減少,反而會因為“提高診費”而增加,從而導致老百姓看病更貴。而即使藥品降價的政策能夠得到真正的比較好的實施,患者的支出恐怕也不會減少,持平或者更多也都有可能。

  醫改,需要堅持“手段性政策”的落實,如,藥品真正降價,真正進入處方,真正讓患者一次可以治好的病絕不需要第二次。更需要的是要堅持“價值性政策”的落實,那就是公益性、公共性、全民性的問題。要將醫療産品供給,作為公共産品,至少作為半公共産品,確保全體公民病有所醫。在公益性的原則下,為了讓廉價藥不消失,政府可以給予藥商一定的政策優惠,也可以對臨床診療、護理、手術等服務實行財政補貼,不一定需要漲價。

  説穿了,現在醫改的問題,其實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醫改價值取向的問題,是“完全市場化下的誰得病誰出錢”,是“半市場化下的誰得病誰出錢”,還是“公益下的政府個人共同承擔”,還是“公益下的政府為主個人為輔承擔”,甚至是“完全公益下的財政承擔”,這是根本性的問題;二是政策原汁原味完全落實的問題,不能逃避政策的執行,不能片面執行,不能利用執行。可是,在這一次的新醫改方案裏,到目前為止,這兩個核心問題,依然沒有看到解決的希望。

 

責編:王華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