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晏揚:中學校長推薦制不該嫌貧愛富

 

CCTV.com  2009年11月17日 08: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珠江晚報  

  作者:晏揚

  北京大學日前公佈了39所中學獲得“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的中學,並對其校長姓名進行公示。據悉,在資質申請環節中,北大收到全國400余所中學的申請,經該校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審議,綜合考察申請中學的辦學條件、生源質量等因素,最終確定了39所中學獲得推薦資質。(中新社11月16日)

  對於北大首開中學校長實名推薦之先河,筆者總體上持贊同意見——著眼于現行高招體制積弊叢生的現實,改革總比不改革好,付諸行動總比流於空談好,哪怕是“摸著石頭過河”,哪怕最後失敗了,大不了吸取教訓、改正重來,而不作出改革嘗試,高招積弊便永無革除的可能。但筆者也有很多擔心——除了擔心中學校長推薦能否保持公平公正、防止弄虛作假外,更擔心此項改革會不會導致“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城鄉教育不公。現在看來,筆者的擔心並非多餘。

  縱觀北大確定的39所獲得推薦資質的中學名單,絕大多數集中于大中城市,大多數是全國或省級重點中學,其中27所中學位於直轄市或省會城市,卻沒有一所真正來自欠發達地區農村的中學。這意味著,農村學生幾乎不可能獲得推薦機會,不可能享受降低30分錄取的優惠。換言之,獲得推薦從而享受降分優惠,成了城市學生的一種“特權”,而中學校長推薦制,有意無意地構成了對農村學生的歧視。

  眾所週知,目前名牌高校裏城市學生的比例高達約80%,農村學生的比例約為20%,兩者相差巨大。這個問題,為國家總理溫家寶所關注、所憂慮。而中學校長推薦制不僅沒有致力於縮小這種差距,反而在客觀上拉大這種差距、加劇城鄉教育不公,這是讓人遺憾的,並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及此項改革的正當性和公信力。

  在筆者看來,單純從辦學條件、生源質量角度確定推薦資質,將推薦目標鎖定於城市學生,相當於一種“嫌貧愛富”思維;如果換個角度來衡量,我們也許會發現,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更應該獲得推薦機會:一方面,農村中學的辦學條件差,農村學生享受的教育資源少,這不是他們的錯,他們已經受到了不公平對待,為了彌補這種不公平,高考招生改革應當努力向農村學生傾斜、向落後地區傾斜,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另一方面,對於城市中學和農村中學的生源質量,也要辯證地看待,不能單純以城裏人的標準去衡量農村學生的素質,正如北大校長周其鳳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所言,學生的素質要全面考量,“不能一談到素質就是説唱歌好、跳舞好,農村的孩子在比較弱勢的群體中成長起來,他們更知道尊重別人,更能吃苦,更知道感恩,這是比會背一些詩歌、多解一道數學題更高的素質。”周校長話説得非常漂亮,但在實施中學校長推薦制的具體實踐中,為何言行不一致呢?

  北大是全國人民的北大,同樣是農民們的北大、農村學生的北大,北大的招生改革沒有理由“嫌貧愛富”,不該將農村學生排除在中學校長推薦制之外。同時,北大是中國一流名牌學府,其改革思路和價值取向具有某種“風向標”的意味,因此,北大應該&&致力於消除城鄉教育不公,&&實踐“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筆者希望,中學校長推薦制能在人們的批評聲中不斷加以修正,逐漸趨於公平公正、合情合理,為高考招生改革闖出一條新路。

責編:張托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