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網:縷縷溫情續寫無悔人生

 

CCTV.com  2009年10月29日 14:4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這是一位普通的女性。

  這是一個普通的基層女檢察官。

  一身鐵骨讓犯罪嫌疑人服捕息怨,一腔柔情讓失足青少年重獲新生,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之燈。

  走進這位一臉質樸,滿臉慈祥的女檢察官,不僅讓記者體會到了她身上的巾幗豪氣,也看到了她不乏為人妻為人母的溫情。

  “犯罪未成年人需要挽救教育,使其對社會有用”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法律診所”是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檢察院針對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探索建立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維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的專門機構。作為審查批捕階段專門辦理未成年人案件的負責人,楊竹芳既是一位疾惡如仇,打擊犯罪絕不手軟的檢察官,也是一位充滿愛心,對未成年人充滿司法人文關懷的女檢察官。凡是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要深入調查犯罪的社會背景和人生軌跡,審慎適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失足青少年,或探視疏導,或送去生活學習用品,或做學校工作保留學籍,以母親般的溫情去教育、感化、矯正他們迷失的心靈,用博大無私的母愛彰顯司法人文關懷,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辦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2004年,西山區發生了一起17歲在校學生徐某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死自己親生母親和外婆並陳屍家中一個月的惡性案件。楊竹芳帶領幹警第一時間趕到案發現場,依法履行偵查監督職責,在充滿令人嘔吐的屍臭和陳列著兩具高度腐敗屍體的現場,引導公安幹警依法及時收集證據。由於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在案件報捕後的兩天內即將該案審查完畢,對犯罪嫌疑人徐某予以批捕。由於案件影響惡劣,社會反響極大,為了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和預防類似犯罪,她會同雲南大學法學院“青少年法律診所”的教師,將徐某列為“青少年法律診所”的幫教對象,探索徐某從一名好學生到罪犯的心理變化,為青少年犯罪教育研究提供了真實的第一手材料,為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辦理提供了現實的背景依據,也為挽救和教育青少年犯罪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2007年,楊竹芳接手了17歲的姜某盜竊電動車案。姜某是從農村考上大學的在校學生,家裏非常困難。一天,放假無錢回家的姜某閒逛時受他人相邀合夥去偷電動單車,姜某手頭正需要錢,幾經猶豫後,還是騎上了同夥盜竊來的電動單車,沒走多遠就被現行抓獲。經鑒定,電動單車價值1980元。楊竹芳了解到,姜某是靠向家人和親戚借了6000元錢才得以進入大學校門的,此前沒有劣跡。她通過辦案民警,找到姜某的親戚做工作,親戚表示願意配合,請求檢察機關不要逮捕姜某,學校不要將其開除。為了挽救這個失足青年,楊竹芳和她的同事找到學校領導反復做工作,多次與偵查機關協調,最後決定對姜某取保候審,使其得以繼續上學。再次回到學校的姜某感動不已,表示“一定好好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刑罰的目的不僅是懲罰,更重要的是教育。這些孩子最多獲刑15年,出獄時30多歲,如果心理不健康,很有可能繼續犯罪危害社會,必須對他們進行挽救教育,使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楊竹芳説。

  “我是幸福的,有理解支持我的丈夫,有懂事的兒子”

  在楊竹芳記憶中,很難找到與家人其樂融融、共度佳節的美好回憶,每逢節假日,她不是在看守所提訊嫌疑人,就是在審閱案卷,或者是和公安幹警一起出現場。作為一名第一線的女檢察官,雖説工作繁忙時常照顧不了家,但也盡力當好一位好兒媳、一位好妻子、一位好母親。楊竹芳的婆婆年老多病、腿腳不便,照顧她的重任落在了丈夫和她的身上,她只要有時間就到婆家,為婆婆洗衣服、做飯、買藥,家中有好吃的,都讓丈夫帶給婆婆。在婆婆病危住院的時候,與丈夫一塊守在旁邊,婆婆大小便失禁,她一次次的為婆婆換洗弄臟的衣褲,同病房的人還誤認為她們是母女。她無微不至地照料著婆婆,直到老人離開人世。楊竹芳丈夫段建民所在的學校離家較遠,工作繁忙,對家庭的照顧較少,但是她從沒有過多的抱怨。

  兒子在城裏上學,每天早出晚歸,轉兩次車才能到學校,一天來回要花近4個小時在路上,這極大地影響了兒子的學習和身體健康,兒子多次哀求她:媽媽,你能不能給我轉一個離家近的學校,讓我多睡20分鐘。她聽了很難過,是的,兒子每天6點就必須起床,在公交車上吃一點糕點作早點,經常在車上睡過站。晚上8點左右才能回到家中,有時她忙工作,丈夫工作忙,還要照顧婆婆,時常不在家,孩子連口熱飯都吃不上。兒子一次埋怨説:“媽媽,你對犯罪嫌疑人比對我都還好!”工作和生活不能兼顧,楊竹芳含淚將兒子轉到了一所離家近的普通中學上學,孩子畢業後沒能如願考上重點高中,在一所中專就讀,這是她對兒子最大的愧疚,但她還是一樣的以平常心態堅持工作,鼓勵孩子好好學習。

  2008年4月5日,楊竹芳丈夫在自己家門口摔倒,肋骨斷了4根。5月30日晚上,丈夫才出院沒幾天,又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車禍,多處受傷,雙腿粉碎性骨折,醫院兩天內下了兩次病危通知。楊竹芳只能晚上在醫院守護丈夫,白天將丈夫託付給家人照顧,自己堅持照常上班。丈夫出院後在家休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翻身、洗臉、做飯,她每天6點起床,服侍丈夫大小便、洗漱,用全力將丈夫從床上抱到輪椅上,再從輪椅上抱到客廳的大沙發上,打開電視,倒好開水,做好早點,中午再趕回家中,為丈夫處理大小便、做中午飯。有時回不了家,丈夫就只有靠放在沙發上的一點餅乾和茶水充饑。每天晚上不管多苦,多累,她堅持為丈夫按摩傷腿。這期間,由於丈夫傷情恢復緩慢,一度情緒十分悲觀和暴燥,將火發到了她身上,工作生活的壓力,她也曾十分憂鬱和悲觀,暗地裏也多次流過淚。但是一想到自己是家庭的頂梁柱,家庭還要靠她支撐下去,她就又鼓起勁,不斷地鼓勵丈夫要堅強面對不幸。9個月之後,丈夫的右腳可以著地了,丈夫原來的責難也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煙消雲散。

  看到現在幸福的一家人,楊竹芳説“我是一個平凡人,我是幸福的,有理解支持我的丈夫,有懂事的兒子。”

  “只要我們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就會有我們”

  “只要我們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就會有我們。”一件小事永駐在楊竹芳心中。那是一個尋常的日子,楊竹芳帶著丈夫的拐杖到單位附近一個修理攤修理。沒想到,修理師傅看到她後,把手中的活放下,很客氣地對她説:“我在電視上看見你了,你很辛苦,你幫了很多人,這,就算是我幫你一個小忙吧。”修理師傅沒有更多的語言,將拐杖仔細修理好了,堅決不收一分錢。楊竹芳每次回想到那位樸實的師傅,總是無比感動,為自己從事的檢察工作無比自豪。

  面對繁重的工作,楊竹芳沒有被壓垮;面對一系列榮譽,楊竹芳沒有喪失自我;面對生活的困難,楊竹芳沒有倒下。楊竹芳仍然是那個平凡的楊竹芳,她仍然在那個平凡而又神聖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忙碌著,續寫光輝無悔的人生。

 

 

責編:任釗奇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