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復興時評:攤大餅的城市擴張路子何時到頭?

 

CCTV.com  2009年09月29日 13:2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作者:鄭根嶺

    廣州借主辦亞運會之際,高調推出今後十年的發展戰略規劃,並且廣邀全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參與,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種廣開言路、集思廣益的做法,可以儘量減免決策失誤,有利於打造以人為本的舒適城市,值得肯定。

    今天媒體關於廣州新規劃的報道中,有一點特別吸引了我,那就是為避免城市無序發展的通病,廣州將堅決避免“攤大餅”式的發展。以舊城區為主中心,番禺、南沙、花都等為六個副中心,眾多衛星城鎮形成的立體組團將成為整個大廣州的發展態勢。

    這近似于我十多年來數度想為文表達而未成的一個理念。1998年初堂兄鄭文嶺,一位有許多奇思妙想的醫學科學家,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中心做過博士後研究回國,就多次與我討論過大城市擴張中的“攤大餅”和“葡萄串”兩種不同的模式(當時還沒聽説或查到這種新鮮提法),而我則在前一年底正好作為“中日青年交流百人團”成員到日本參觀訪問了一個月,感受到這個一衣帶水的鄰邦地鐵和城市軌道交通的便利以及東京臨海“副都心”的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何謂“攤大餅”?看看北京市的城市擴張的路子就會一目了然。1986年我大學畢業來北京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之時,北京的二環路還沒有“環”起來,直至1991年底才“打通西廂”全線通車。1994年9月底北京三環路全線通車,在此之前我經受了幾乎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途徑塵土飛揚、雨天泥漿遍地的西三環工地的嚴峻考驗。到2001年6月四環路全線通車,跑一圈全長65.3公里,可平均距離北京市中心點僅8公里。接著是2003年11月全長98公里的五環路通車,2009年9月13日全長187.6公里的六環路通車。讓人可樂的是,當有人問北京市有關部門領導何時建七環路時,對方表示再建的話就該出北京界了。

    持續不斷地修建環城公路,就好像用捍麵杖在攤趕大餅,把北京這個古老的城市一步步鋪開擴大。可問題是,在北京一圈圈逐漸長大的同時,北京的車輛擁堵也在一圈圈地往外擴散傳染,每條環線都是機動車的河流,現在就連四環路也是擁堵的時候多於通暢的時間。而五環路呢,由於當初設計的是收費環城高速,出入口奇少,後來在老百姓呼籲下改為免費通行之後,再改造增加出入口甚為困難,所以往往因為排隊出入引起主輔路車輛擁堵,還因此導致早出或晚出失誤造成的枉跑多少公里浪費時間和汽油、道路資源和增加尾氣污染。

    相信有北京這個“攤大餅”的活典型,不少司機或市民都能體會到這種方式的弊端,對此無庸多言。我想特別補充的是,環路與眾多道路相交導致的立交橋建設,增加的投資決不是小數目。經查詢確認,五環路有70多座立交橋,其中佔地數百畝、投資超億元的大型互通式立交橋就多達13座。四環路53座立交橋,而大小橋梁147座。三環路41座立交橋,還有幾座鐵路橋和大量的人行過街天橋。橋多無疑比光修路更花錢。

    新廣州果斷摒棄這種“攤大餅”式的擴張模式,無疑是一個重視前車之鑒的進步舉措。我看了廣州未來十年規劃相關報道,就是在主城區主打歷史文化牌的同時,依託具有發展潛力的六個外圍城區,建成類似日本東京的池袋、澀谷、新宿那樣的“副都心”,只不過廣州稱為“副中心”、“副城區”、“片區”等,名號不同而已,實為一回事。

    這其實就是一度流行熱鬧過的“衛星城”概念。國內較早源於經濟比較發達的(江蘇南部)蘇南小城鎮,這些小城鎮之間,距離都不遠,與大城市的區縣差不多。北京這幾年在發展規劃調整當中,也提出今後重點打造11個周邊新城,也是這種導向。對此新時髦,我以為稱之為“葫蘆串”更為形象,與我所説的“葡萄串”有著明顯的區別。

    這種“結葫蘆”式的新“造城”運動,雖然比“攤大餅”要好一些,但發展下去也難保會遇到相同的問題。事物都會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發展不止,也就意味著所造新城也會走到原來的老路子上來,到頭來只能是由“大葫蘆”結出來的“小葫蘆”再繁衍結出更小的“葫蘆”,實質上所走的仍然是傳統的“貪大求全”舊路,只是目前還沒認識到罷了。

    因此我覺得還是“葡萄串”似的城市擴張模式比較好。修一條足夠寬闊的公路,再建一條輕軌或地鐵,作為與中心城區相連的交通主幹道,路兩邊各一兩公里之內一個挨一個地密布著諸多住宅小區,就像密密麻麻的葡萄串,也可以説像一個個兵營一樣。這些住宅小區統籌規劃,比如像醫院、學校、銀行、超市等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在一定距離若干小區間內合理分佈與共享,甚至可以興辦更多一些的非工業企業以創造機會吸收人口就近就業,免得住宅小區只是“睡城”,小區住戶上班工作還得到主城區去天天奔波于途。

    這種“葡萄串”似的城市擴張方式,可以大密度集約化地有效利用土地和生活空間,把人口集中到輕軌、地鐵、公路沿線(這公路只為串葡萄而修,承擔的是城市內部交通功能,不能與國道、省道混為一體),也使得這些交通設施的利用率大為提高,方便而高效。這些串上的“葡萄”,從一開始設計成形就是“飽滿”、“飽和”和完善的,不存在繼續發育擴張的可能,其實也沒有那個必要。比起“衛星城”的方式,其對人口的容納量、生活和交通的方便程度,還有節省投入,都有不可同日而語的分野。

    所以説,北京以往“攤大餅”式的城區擴張方式不足取,廣州規劃中“結葫蘆”似的“衛星城”範式也有後患,相比之下較為理想的大城市擴張方式,還得看我説的這種“葡萄串”似的模式。

  相關鏈結:

責編:王華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