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肖擎:處女賣淫案需要産生真相的可靠來源

 

CCTV.com  2009年06月08日 08:3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長江日報  

    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的“處女賣淫案”又發生變化。6日傍晚,有媒體從劉仕華一家代理律師處得知,因為檢察院要求給劉氏姐妹再次做“處女膜”檢查,劉仕華與檢方發生爭吵。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在記者採訪時表示,劉氏家屬與相關媒體存在造假行為,目前調查組正在就此事做進一步的調查。

    從報道內容看,這位副部長持有很充分的理據,醫院醫生的説法也使得劉氏家屬處在不利的位置。人們在感情上可能仍然同情弱者,但這樣一種轉變,實際上已使信息系統陷入十分複雜的境地。站在客觀的角度,公權力機構如果有信息隱瞞行為,或者對當事人家屬進行錯誤指責,無疑是醜陋的,但如果家屬真有作假行為,同樣不可原諒。

    孰真孰假,目前還無法判斷。這樣一種局面揭示出一種潛在困境,它顯示社會獲取真相的無奈,權力系統與社會輿論互不信任,使得真相失去生存的土壤,圍繞真相才能展開的價值認識變得無從依託。

    公眾事件中,公權力機構應是信息和真相發佈的重要渠道,但現實中,公權力系統往往以自己的方式發佈信息,難以贏得普遍信任。這種不信任,是公眾在一次次事件中被刺激——反應的結果。一些時候、一些場合,權力缺乏信譽度、失去公平心,選擇性發佈信息,或者發佈虛假信息,偏袒強勢者,使得公信力喪失,公眾對公權力機構發佈的信息,形成自然的懷疑和排斥心態。更無奈和可悲的是,現實一次次證明著這種懷疑的正確性。

    大眾媒體被認為是堅守社會真相的一個重要力量,因為其相對中立的特性,公眾對媒體抱有相當的信任度和期待。但事實上,媒體自身往往會陷入多重尷尬。一方面,媒體可能受到一定的約束和限制,難以有發佈真實信息的完全能力。另一方面,由於經營特性,有些時候媒體還有可能被收買,自動放棄信息發佈功能。目前,媒體還有一種容易被人所忽略的尷尬,就是因為同情而失去中立立場,因為責任感而失去職業精神。在不少公眾事件中,一些媒體道聽途説,或者以先入的主觀意見來匹配事實,以非理性的認識來支配事實,往往使媒體記錄成為激發社會輿論的工具。如果伍皓所指媒體參與作假為真,對媒體而言,無疑也是醜陋和恥辱,即使此案最終被認定為錯誤抓捕,也不能認為作假是一種正義的手段。

    令人擔憂的是,在不少公共事件中,目的取代真相,無論公權力機構、媒體、還是公眾,最終追求的不是對真相的探索,而是以不理性的態度和情緒互相施壓,只求目的的勝利。以暴易暴,以假制假,以語言或者輿論暴力代替權力暴力,循環往復,只會讓社會呈現劣質化的狀態和一團亂污的景象。

    在“處女賣淫案”中,公權力機構先是抓捕,然後承認錯誤,又推倒判斷,令人不解真相依據何在。目前又要求劉氏姐妹重新做處女膜鑒定,但我們知道這顯然不是該案的核心證據,或可依此證明家屬和媒體的作假,但不足以證明賣淫事實是否存在。而媒體被指責參與作假,也讓人對真相的提供更加迷惑。

    我們需要活在一個“真”的社會,匡正社會真相以及端正對待真相的心理,這是讓真相有可靠來源的保證。信息系統顯示求真的精神和良知,擺脫非此即彼的對抗,走出互不信任的處境,是我們對社會真實和正義的期盼。

責編:唐樣樣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