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風度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歐木華:“網遊恐懼”堪比羞談“性教育”

 

CCTV.com  2009年05月05日 09:4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如果孩子學習帶有網絡遊戲的教材,那麼學生上網成癮的比例很可能會迅速上升。”5月3日,著名戒網癮專家、華中師範大學特聘教授陶宏開呼籲,有關“摩爾莊園”遊戲被收錄進武漢市小學教材的做法是錯誤的。(5月4日《長江商報》)

  教育工作者如何看待網絡遊戲,是目前中小學教育面臨的一個問題。2006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表明,中國小學生上網人數已經達到3000萬,而這3000萬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會玩網絡遊戲。面對如此龐大的小學生網民,靠“堵”來隔離網絡遊戲對小學生的誘惑,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教育工作者不必談“網絡遊戲”就色變,不正視問題,採取逃避的方法,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陶教授的觀點實際上是把正確引導網絡遊戲和催生網癮混為一談,否定了教育對兒童的正面引導作用。如同80年代初教育工作者談“性教育”、“生理教育”色變一般,以為這樣的教育會讓學生沉迷于“色情”而不能自拔,但恰恰相反,有關專家在研究青少年性犯罪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因為缺乏了解正確的性知識的渠道,反而容易導致犯罪”。

  網絡遊戲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這點孩子可能認識不到,但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因此不能極端地把網絡遊戲當作惡魔,唯恐避之不及。小學生正處於喜愛遊戲的年齡,而遊戲也是孩子的權利,雖然國家針對中小學生上網吧有嚴格限制,但並沒有禁止其在教師和家長引導下,選擇健康網絡遊戲進行娛樂的權利。放眼世界上一些教育發達國家的做法,其教育部門在充分認識到“禁果效應”和孩子的“逆反心理”情況下,制定了網絡遊戲分級標準,比如“EC”級就屬於“適合三歲以上的兒童,不包括任何可能引起家長反感的內容”這類網絡遊戲。可見,從世界潮流來看,我們也不應該對孩子接觸網絡遊戲“一棒子打死”。

  其實,很多網癮少年正是因為得不到有效引導,才會走上成癮之路。因此,關鍵問題在於引導,而不在於“隔離”。採取“堵”的策略,實際上是回到了避談“性教育”的年代,是觀念上的倒退,效果只會更差。

  我以為,對於網絡遊戲進小學教材,我們首先要肯定其正面引導作用,之後在操作上發現更多改進餘地。比如在網絡遊戲的選擇上,是否遠離了暴力,是否能體現互助協作精神?在引導孩子認識網絡遊戲的同時,強調培養孩子的自製能力。這些才是更值得我們探討的建設性問題。

責編:任釗奇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