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北京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公佈了去年住房公積金歸集使用計劃執行情況。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地區繳存公積金職工人數已達429.24萬人,累計歸集住房公積金餘額909.53億元。扣除公積金貸款餘額、風險準備金等後,閒置在北京公積金管理賬戶上的“閒置公積金”總數達400余億元。(3月16《北京商報》)
住房公積金的閒置現象決非北京獨有,而是一個全國普遍的現象。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肆虐,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成為緊迫任務的背景下,鉅額的住房公積金的“休眠”,無疑是個巨大的浪費。
1月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在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上透露,2008年全國住房公積金繳納規模達到了2.02萬億元。然而,據資料顯示,我國住房公積金使用率一直徘徊在50%~60%之間,這筆鉅款的相當部分處於“沉睡的狀態”。大量住房公積金的休眠,這其實是一種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
原因在於,面對過高的房價,普通工薪階層無力購買,從根本上喪失了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機會。住房公積金變相淪為“定期存摺”,只有在職工退休後才能兌現、全部取出。另一方面,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設計存在缺陷,越是貧困、越買不起房的人,越是無法享受住房公積金的福利。難怪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當一個人付不起房租或房租佔據了收入的大部分,又何來購買或改善住房的需求呢?當一個人無錢治病、生命不保時,住房公積金對於他又有何意義呢?
如何解決住房公積金的閒置問題?筆者認為,除了要進一步完善住房公積金的相關制度外,關鍵是要擴大住房公積金的使用範圍,將其使用範圍擴大到購房、治病、養老和子女教育等諸多方面,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和個人有條件地提取出住房公積金,用於解決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事實上,在這方面已有一些地方先行一步。如2007年9月實施的《鎮江市住房公積金管理辦法》規定困難家庭遇到重大疾病等情況造成生活困難的,可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餘額。這一做法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責編:唐樣樣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