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復興論壇 > 風度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汪曉東:旱災,不僅是農民的事

 

CCTV.com  2009年02月11日 09: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抗旱,抗旱!

    一場歷史罕見的旱災襲擊我國十多個省、區、市,全國耕地受旱面積近3億畝,其中作物受旱面積超過1.5億畝,442萬人、222萬頭大牲畜發生飲水困難。

    對於不在旱區的人們,這些數字恐怕難以讓人感同身受。但是,我們能做的,絕不僅僅是對著鏡頭中那些開裂的大地、乾枯的麥苗嘆息。

    如果以為,旱災僅僅是旱區的事,僅僅是農村的事,僅僅是農民的事,那就錯了。旱災關乎我們每個人。

    最直接的,上億畝冬麥受旱,對今年的糧食生長影響很大。這一方面會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也會間接影響到城市居民的吃飯問題。“糧食是買來的,無非是貴一些或者便宜一些。”話是不錯,但是,地裏如果種不出糧食怎麼辦?更何況,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部分城市居民的就業和收入受到很大影響,糧價波動勢必會使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

    同時,旱情對我們的發展方式也是一個嚴重的警示。何以見得?筆者身處沿海省份,經常到各地採訪,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無論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很難找到像樣的河流了。為什麼?工業污染!過年回農村老家,看到家門前那條小溪,如今成了一條小臭水溝,而以前,這條河可寬了,我們還在河裏捕魚游泳呢!如果這裡發生旱情,怎麼辦?灌溉的水從哪來?沒有憂患意識,憂患或許就離我們不遠了。

    對於此次旱災的成因,是不是由全球變暖引起,專家説法不一。但它也從一個角度提醒我們,必須下更大決心轉變發展方式,下更大決心保護資源、保護環境。

    此外,對於遠離旱區、身處城市的我們,是否有必要檢點一下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呢?比如用水。雖然,“節約用水”被寫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但是,是否真正做到了呢?小區偶爾一次停水,會讓我們慌作一團,不知所措。但在平時,多少人會想到,水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是流動的,也是有限的,你用多了,他就少了;城市用多了,農村就少了。想到這些,想到正在遭受旱災的農民,我們在用水的時候是否就會“手下留情”呢?

    當然,旱情也無言地提醒我們,需要更加關注“三農”。如果沒有這次旱災,我們或許不會注意,“目前我國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5%,而發達國家為70%左右”;或許也不會知道,“目前全國一半以上的耕地沒有水利設施,主要是靠天吃飯”……

    旱情不僅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不僅是農民的,也是城裏人的。旱情可能是一時的,但是,對於農民,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長期關注。他們的命運、他們的喜憂,甚至是他們的口袋、他們的糧倉,都和我們、和城市、和國家緊緊相連。

責編:唐樣樣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