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首頁 > 復興論壇 > 風度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蔡曉輝:乾旱把我們的目光從城市引向農村

 

CCTV.com  2009年02月09日 07:5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齊魯晚報  

  乾旱突然成為頭號新聞,無非是因為多年來,我們養成了以城市為中心的生活偏好,現在,由於罕見乾旱的威脅,農業才成為了我們每個人關心的話題。

  如果不是這場正在蔓延的乾旱災害,農民面臨的難題不會如此急迫地擺到我們面前。

  筆者生活在城市,若非媒體近日對抗旱保增産的大幅報道,城市市民很難對乾旱有如此切身的感受。城市裏的人,只知道糧食是可以買的,無非是貴一些還是便宜一些;水是用來洗衣做飯的,很難想起牲畜和麥苗正面臨乾旱危機……

  許多北方城市一冬無雪,人們只是偶爾感嘆,很少有人想起乾渴的麥苗。前幾天報紙的一篇評論説,乾旱本已悄然發生,如何成了突發新聞?看後感觸非常深。乾旱突然成為頭號新聞,無非是因為多年來,我們養成了以城市為中心的生活偏好,現在,由於罕見乾旱的威脅,農業才成為了我們每個人關心的話題。

  河南、山東、安徽、甘肅、寧夏、山西……示意圖上,中國版圖是大片大片深淺程度不一的乾旱警示。媒體的報道説,河北中南部正遭遇50年來罕見的大旱,夏糧生産遭遇嚴重威脅。50年?差不多類似于三年自然災害時的那種災情吧?這不能不讓人震撼。

  查閱歷史資料,改革開放前,農業投資尚能佔到整個國有單位投資比重的5%以上,而到1995年,農業投資的比重只有2%。隨著國家建設重點向城市的轉移,農村原有的基礎設施因缺乏維修管理資金致使效益衰減嚴重,本該由國家主導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卻被轉移到地方和農民身上。同時,隨著大批農村青年外出務工,農田灌溉設施建設更是面臨著新的困境。水利部門前一陣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耕地有灌溉條件的佔8.3億畝,其他55%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飯,而水澆地中,大部分灌溉標準並不高,灌溉設備嚴重老化失修,真正旱澇保收的只有兩億多畝(據2月6日《法制晚報》)。

  前兩天,筆者到河北某地農村去,當地的農民説,有部分農田已經乾裂,如果到時候弱苗、小苗很多,再澆不上水,怕是都要枯死了。同行的一位年長同事説,現在農村的農田灌溉和農業水利工程,大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打下的基礎,此後雖然有所完善,也有糧食豐收的事實,但基本是在吃老本。

  近日,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已經批示全力抗旱,各地也在緊急動員。希望乾旱緩解之後,我們能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度,國家資金、政策、科技能不斷傾斜和加強,這或許才是這場乾旱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責編:張托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