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首頁 > 復興論壇 > 風度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何不讓返鄉農民工大修水利

 

CCTV.com  2009年02月05日 07:5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我國北方遭遇嚴重乾旱,部分地區已達重度乾旱,各地連發最高級別乾旱警報,涉及我國北方主要産糧區,農業專家認為乾旱成災已成定局——據最新氣象乾旱監測顯示,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湖北、陜西等地部分地區的氣象乾旱已達重度乾旱或特旱(2月4日中國新聞網)。

  一連串的乾旱警報讓人觸目驚心,在國際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的時刻,這場大範圍的旱災來的真不是時候:旱災勢必導致農作物減産、食品價格上漲,令低收入階層的生活雪上加霜。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嚴重的乾旱迫使我們不得不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農村的水利建設,並且驚訝地發現,旱情之所以如此嚴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年我們在水利建設上欠賬太多,在不少地方,農業已經回歸靠天吃飯的老路。

  根據水利部網站提供的數字,我國農田水利工程大多建設于20世紀60-70年代,由於近二十多年來管理維護較差,長期運行,工程普遍存在老化失修問題:全國大型灌區骨幹工程建築物完好率不足40%,工程失效和報廢的佔26%,個別地區可灌面積減少50%;全國擁有較完善灌溉設施的水澆地8億多畝,僅佔耕地總面積的45%。2003年,在我國19.5億畝耕地中,僅有8.38億畝為灌區面積,1.5億畝有抗旱水利措施,11.1億畝為“望天田”,旱澇保收面積僅有5.92億畝,2/3的灌溉面積還在沿用傳統落後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45,實際上已經無法滿足確保糧食安全需要。

  大型水利工程如此,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如何呢?其水利功能也嚴重退化了。不少地方的農民把這些工程形容為“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篩子、水庫像池子”。黑龍江全省農村小型工程配套率70%,完好率60%,實際灌溉面積只有設計能力的30%;山西有1.6萬處小微型工程因蓄水能力不足,致使90多萬畝灌溉面積徒有虛名;湖北省有效灌溉面積正以每年20-30萬畝的速度遞減。水利設施的嚴重欠賬,使得糧食生産缺乏保障,一次較大的自然災害就可能使剛解決溫飽的農民重新返貧。

  農村水利的欠賬之所以如此嚴重,是和上個世紀80年代我們過於樂觀地判斷農業形勢有關的,這導致了對水利建設的投入大大減少;同時也和我們在水利建設、管理體制上盲目推行“市場化”改革有關,而無論從歷史上看還是環顧世界各國,防洪、灌溉抗旱等水利設施,基本上都是一項公益性的社會事業和政府組織行為,這是由水利設施的性質決定的。

  水利設施建設的長期欠賬,使我們在今天面臨旱災時不得不付出沉重代價。不過事情總是相互轉化的,目前正好有一個還清水利欠賬的有利時機:一方面,從中央到地方推出了總額達十幾萬億人民幣的刺激經濟計劃,這可以解決興修水利的資金問題,另一方面,近兩千萬農民工失去了在城市的工作返回農村,這使大興水利的勞動力問題也同時得到了解決。只要政府能夠統一規劃並組織協調,不僅可以使水利設施的現狀得到根本改善,同時也可以大大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拉動整個中國經濟的增長。災情不等人,有關方面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再猶豫了。

  郭松民

責編:張托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