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中的作業APP需多元監管

深改要聞 >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8年10月22日 A+

原標題:

  手機應用軟體,也稱為APP,在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下,APP的功能和分類更加多樣。去年11月,央視新聞曾就“中小學生學習類APP”中出現涉黃內容亂象進行了曝光。近段時間以來,重慶、廣東等地又有家長反映,學習類APP亂象捲土重來,不少學校推薦使用的作業APP成為了網絡遊戲的藏身之所。

  對於作業APP一直存在爭議,支持作業APP者認為,這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作業服務,提高作業質量,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反對者則認為,這不過是利用電子産品搞題海戰術,大部分作業APP的作業質量並不高,學生使用作業APP還是在刷題。

  客觀而言,目前一些作業APP存在的暗含網絡遊戲,以色情、低俗內容吸引學生的問題,就是有的作業APP不重視作業質量,而為獲得市場生存所採取的經營戰略,但如此做法只會讓作業APP進一步遭遇更多質疑。治理作業APP亂象,關鍵要加強對它的監管以及學生、家長在選擇作業APP時要理性。作業APP運營方必須意識到,只有提供高質量的作業服務,才能讓作業APP得到更多學生和家長的認可。

  作業APP的同質化以及搞電子題海訓練的問題,這是由我國教育評價制度所決定的,當一些教育機構看準這一市場商機後一哄而上,就會導致各款作業APP大同小異,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成績。在這種情況下,注重質量的作業APP應投入力量研發個性化作業,但這需要很大的研發成本,一些作業APP運營方覺得即便研發了個性化作業,也不一定就能獲得更大的市場發展空間,於是就選擇了重營銷、不重質量的經營方式,還有的則以提供作業為名,搞包括遊戲在內的多元化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對作業APP的監管並不嚴格,對於作業APP中的遊戲,並沒有按遊戲産品監管。它們的如意算盤是,以免費作業為名吸引學生(家長)下載安裝APP,再用遊戲、低俗內容吸引學生花錢購買遊戲裝備。對此,監管部門必須嚴格監管,要求作業APP只能提供作業服務,而不能超出經營範圍提供遊戲産品。有的APP聲稱其中的遊戲是為了讓學生在完成作業後,進行適當的休息調整,但這會讓監管存在灰色地帶。讓學生在做完作業後休息的最好方式,是放下電子産品進行戶外活動。作業APP經營方要共同維護行業的形象,只有規範經營才能讓作業APP持續經營。吸引學生使用作業APP的應該是作業的質量,而非用遊戲作為賣點。

  考慮到目前有一些學校用作業APP佈置學生作業,對於這類作業APP,就更需要明確其作業性質。否則,當作業APP中暗含遊戲之後,家長必定反對這樣的作業APP,而且,這樣的APP也會把學生變為遊戲玩家。對於由學生(家長)自主選擇的作業APP,除了監管部門的監管之外,還需要家長在選擇APP時,認真了解APP的作業服務內容,加強對孩子的監護和引導,控制使用作業APP的時間,同時告訴孩子識別不良信息,養成健康的使用智慧手機、上網的習慣。

  前不久,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家長陪伴孩子時應儘量減少使用電子産品。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産品,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産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産品學習30─40分鐘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鐘,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間應越短。這些具體建議都給家長監護孩子使用作業APP提供了明確指引。

編輯:劉波 責任編輯:張雷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