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 青少臺 > 2013海峽青年節首頁
傳承
每到傳統節日慶典,閩南女人都有佩戴春仔花的習俗。一朵朵樣式各異、鮮艷奪目的春仔花,代表著喜慶、吉祥、福氣。春仔花發源於翔安洪厝,傳承于明清,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每年從這裡走出的數千萬朵春仔花遠銷海內外。
昨日是“五四”青年節,在翔安洪厝社區,有一群年輕姑娘以這樣的方式紀念她們的節日:她們用各種色彩的紙扎成一朵朵樣式各異的春仔花。這些姑娘正接過老一輩的手藝,準備將春仔花這門藝術傳承和發揚下去。
春仔花歷史悠久
春仔花習俗是廈門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洪厝扎花歷史悠久,傳承源於明清。春仔花是扎花的一個品種,以縫為主,縫扎結合,這種紙花多數是插在婦女頭上的,概稱“頭花”。
洪厝姑娘傳承500年老手藝 扎春仔花紀念青年節
據傳,在明嘉靖年間,祖籍洪厝的時任禮部侍郎洪朝選在元宵佳節回鄉省親。洪朝選見村裏的女人無論老幼,頭上都戴著用紅色彩紙製作成的春仔花,覺得非常好看。於是,他便帶了一些春仔花到京城裏去。隨之,春仔花也在閩南地區流傳開來,成為了節日慶典時的必備之物。
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和發展,現如今形成了春花、婆婆花、新娘花、普通花以及喪事花5種。
年輕姑娘要傳承技藝
“一般從我們五六歲開始,家裏人就會教我們製作春仔花了。”洪曉瑜説。洪曉瑜今年24歲,與其他洪厝姑娘一樣,她也從小就學著做春仔花。從最簡單的普通花到最複雜的婆婆花,這一做就是20年。
洪曉瑜告訴記者,她這代年輕的姑娘村裏大概有50個左右,每個人都做得一手好春仔花。每當有空閒時間,她就會和嫂子、媽媽或是其他姐妹們邊聊天邊做春仔花,做好了再賣給村裏專門收購春仔花的小販。別小看這一朵朵的春仔花,一些製作複雜的婆婆花一朵就可以賣10多元錢呢。這樣一年下來,每個洪厝姑娘都可以賺個五六千元錢來貼補家用。
“我們這代年輕人希望可以把春仔花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希望春仔花可以永遠在我們洪厝盛開。”洪曉瑜説。
【小知識】
春花:翔安婦女結婚、做壽、過春節都要插“春花”。冬至過後,除夕來臨,女兒、女婿都要到娘家拜年,娘家一定要準備春花一對、花粉二盒,送給女兒帶回家。這對春花一定要具有花母、花子結對的,寓意女兒日後能為夫婿繁衍,傳宗接代,光耀門庭。
婆婆花:新娘的婆婆俗稱“噠家”,每逢辦喜事娶媳婦,都要準備一對“噠家花”。
新娘花:剛入門的新娘頭上插滿新娘花,叫錦上添花,表示新婚喜慶,夫妻和諧,添丁又進財。
普通花:製作比較簡單,一般沒有紅紙襯底,是閩南婦女平時插在頭髮上的一種花。
喪事花:喪事花較小,一般用於答禮,造形簡單樸素,色調雖紅卻比較平淡。事畢,喪者家屬必定按傳統禮式對每位來客送花12支,除表示對來客十二分感謝外,還表示為來客驅除身上的晦氣。
(福建廈門網 海西晨報記者 肖傑元 陳佩珊 實習生 鄧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