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在一次幼兒園“家長沙龍”上,老師問了家長們這樣一個問題:
非洲叢林裏生活著一種毛色黝黑、長相十分滑稽可愛的黑面疣猴,這種猴子常常上百隻聚在一起,靠採摘樹上的野果為生。你們想一想,當有小猴子在現場時,它們的父母是把低處的果子留給它們,還是讓它們爬到高枝上冒險?選擇前者的舉左手,選擇後者的舉右手。
家長朋友們稍思片刻,立即給出了答案。大家舉起的幾乎全是左手,有幾個開始舉右手的,看到大多數人舉了左手,後來也換成了左手。
看到這裡,老師笑了,問其中一個家長為什麼舉左手而不舉右手。
家長回答説“猴子也知道愛孩子,由於它們怕孩子摔著,肯定不會讓小猴子冒險爬到高處去。”
可是,答案正好相反。有動物學家在考察黑面疣猴的生活習性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每當猴群發現挂滿野果的樹木時,那些低處的或者易攀爬處的果子總是讓成年猴摘走。
如有幼猴來摘,它們的父母總是毫不客氣地把它們趕走。幼猴們只好眼巴巴地看著猴群把低處的果子摘光,才戰戰兢兢地爬上搖搖晃晃的高枝上摘果子,隨時都有摔下來的危險。
“成年黑面疣猴為什麼不把方便留給幼猴,難道,它們不愛自己的孩子嗎?”有家長問道。
“不,正因為黑面疣猴太愛自己的孩子了,所以,它們才選擇把最高處的果子留給自己的孩子。”
老師繼續對大家説:“專家通過長時間觀察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每到食物匱乏的季節,黑面疣猴們就要進入深山老林裏去尋食,這時,它們就要爬上既高又細的枝頭摘食野果。如果幼猴不在自己開始覓食的幾年練就身手敏捷、爬高攀險、在樹枝間做長距離跳躍的本事,就會因尋找食物墜樹斃命。”
聽到這裡,很多家長肯定地點了點頭。
接下來,老師繼續講道:“現在,我們的家長出於安全考慮,這也不讓孩子碰,那也不讓孩子做。有的孩子十幾歲了,家長也不讓孩子自己倒開水,怕燙著;有的孩子上高年級了,也不讓孩子自己走著上下學,怕路上不安全……
但是,你是否想過:當我們把所有的角都磨圓,讓一切鋒利的物體都消失殆盡時,孩子們反而會更容易受傷。
其實,我們所做的這些是對孩子的過度養育。這種把生活擋在外面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樣培養起來的孩子膽小、保守、缺乏冒險精神。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如果真是為孩子著想,就一定不要把他們圈養在精心製作的溫室裏,要引導他們走出我們的圈子,到廣闊的天地中去探索、去冒險。
當我們真正做到把最高處的“果子”留給孩子時,我們才會發現他們將更加適應未來的生活,當他們在應對這個世界的挫折和困難時,才會變得更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