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
談到植物,很多孩子們會想到植物大戰僵屍,孩子們對植物都頗感興趣,是因為他們想去了解為什麼植物會發芽?為什麼植物還會動?更想知道植物真的會吃人或動物嗎?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和植物生活在一起,對它們的外表時有讚賞,但對它們的“腦子”卻沒有太多的深究。如果植物不會開花,這個世界會有我們人類嗎?當最早的一批花出現在地球上時,帶來的不僅是多彩的風景,還有生命的進化。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
如果你想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屋裏的蒼蠅消失,試試捕蠅草吧!它餓起來的時候會施展出一種絕技。樹冠龐大的榕樹也是“心機重重”的。還有玫瑰上的刺、蘋果籽的苦澀,它們不是白白長成的,都有特殊作用。但無論怎樣,縱使你知道天底下所有的植物知識,而自己不種花弄草,你對植物的感覺還是隔了一層。
這本書還講了傳奇人物“蘋果佬”的故事,像他一樣種一棵蘋果樹吧。當你看著自己種的果樹成長結果的時候,你才會明白,蘋果樹也有那麼多聰明之處。你也會發現,在你的呵護下,你和植物原來可以如此親近、彼此敬重。
和我們人類一樣,植物需要吃東西才能生存。但有些植物的口味很特殊,它們吃昆蟲!當一隻小蟲落在某株狡猾的植物上時,機會就來了,小蟲免不了變成植物的早餐。
為什麼有些植物口味如此怪異呢?因為這是它們獲得所需營養的最好方法。大多數昆蟲食客,或叫食肉植物,都是綠色植物,也就是説它們含有葉綠素,能夠依靠陽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所需的食物。但是它們和你一樣,需要蛋白質才能保證細胞正常運轉以及身體健康強壯。
生長在院子裏或在其他肥沃土壤中的植物依靠它們的根吸收氮或其他元素來製造所需的蛋白質。而食肉植物生長在泥塘和沼澤這類潮濕泥濘的地方,這裡的土壤幾乎不含有氮元素。在這裡,幫助它們生成蛋白質的元素並不存在於土壤裏,而是飛或爬在它們的周圍。所有動物,即使是小如蒼蠅和蜘蛛的昆蟲,都含有氮(用以生成它們自身的蛋白質)。因此,食肉植物通過捕捉並食用昆蟲,才能獲得細胞所需的蛋白質。
植物用了什麼計謀讓不知情的小蟲變成它們的一頓美餐呢?每種食肉植物都各有一套獨特的捕獵圈套。
圈套一:捕蠅草的葉子可以像嘴巴一樣一張一合。尖利的“保護髮”長在每片葉子的邊緣,葉子裏面有細小的腺體,産生甜美的花蜜。每片葉子的裂片處都有三根高度敏感的觸毛。花蜜吸引昆蟲飛來,如果它在20秒內兩次碰到針刺觸毛,捕蠅草的夾口會猛然合上,將昆蟲牢牢制服。只有觸毛被碰到兩次,捕蠅草才會有所反應,這是有原因的。
如果一滴雨或一顆卵石掉在上面,這都可能干擾捕蠅草。但如果是兩次,就説明是美味的動物到來了。捕獲昆蟲後,葉子內側的腺體會分泌一種紅色液體,其中含有叫做酶的消化蛋白質。這些酶將昆蟲分解成捕蠅草能夠吸收的液體,整個消化過程持續十天,之後捕蠅草的葉子會再次敞開,等著下一頓美餐。
圈套二:捕蟲草一類的植物喜歡為那些倒楣的昆蟲準備“死亡游泳池”。這種植物的葉子呈細小的管狀或罐狀,作用就是收集雨水。它們的葉子裏有蜜粉分泌,引誘昆蟲來到管邊。但這種蜜粉非常 滑。如果一隻蚊子或甲蟲走近,就會直接滑進“死亡游泳池”的池底。它們不能遊出來嗎?省省吧。捕蟲草裏面長著向下的刺。小蟲拼命往上爬,但這些刺會擋住出路。筋疲力盡後,可憐的小蟲還是會沉下去,被淹沒,最終被捕蟲草消化。
這些色彩斑斕的捕蟲管並不是捕蟲草開的花兒,而是一種特殊的葉子。捕蟲草只會吃掉昆蟲體內柔軟的部分,而它們硬硬的外殼或骨頭會在這些捕蟲管下面堆成一座垃圾山。體積大的植物裏會堆積成千上萬的昆蟲屍體外殼!這只小青蛙看似找到了一個捕食昆蟲的好地方——捕蟲草裏面。聞著蜜粉的香味,很多昆蟲的確會停下來。但有時青蛙也會掉進去,最終成為植物的美餐。
圈套三:毛氈苔這種植物因枝葉表面覆蓋著黏性液體而得名。這些液體就像在陽光下閃耀的露珠,但含有消化液。消化液由長滿葉子錶面的觸須狀腺體分泌出來。昆蟲無法抗拒晶瑩露珠的誘 惑,然而得到的不是香甜一飲,而是無法逃脫的陷阱。這時候,昆蟲越想掙脫,就越是不停地觸蹭葉子上的觸角。就這樣,葉子將昆蟲活活困住。在膠水似的露珠中,昆蟲逐漸窒息。
雖然毛氈苔植物喜歡吃昆蟲,但有些毛氈苔還需要依靠昆蟲授粉。為了讓昆蟲好好完成工作,不掉進陷阱裏,這些毛氈苔的花都開在植株的上方,遠離危險的黏性葉子。與捕蠅草不同的是,毛氈苔不會突然合上。當毛氈苔困住獵物時,它會花上幾個小時讓葉子折疊起來,消化過程就拉開了序幕。
能騙過毛氈苔嗎?科學家曾經認為,植物誘捕昆蟲只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它們慢慢吃掉。直到19世紀末,達爾文通過對毛氈苔的實驗證明這些植物會消化捕獲的昆蟲。在一次實驗中,達爾文之子弗朗西斯準備了兩組毛氈苔,給一組喂養了昆蟲,另外一組沒有喂昆蟲。最後,喂養了昆蟲的毛氈苔比“餓著肚子”的同胞們長得更高更健康。
達爾文也曾想騙騙這些食肉植物,比如往它們的葉子上扔一小粒沙子或玻璃,而不是昆 蟲,或是用小棒戳它們的觸角。有時候植物們會稍有反應,但如果捕獲了非生物獵物,這些食肉植物的葉子就不會長時間合上。如果一株捕蠅草判斷失誤,捕獲了不能吃的獵物,它第二天就會“芝麻開門”,將“獵物”扔出來。這些植物似乎能判斷出獵物是否美味,但現在人們仍不知道植物們如何做到這點。
捕蟲堇屬類植物的表面覆蓋著能引誘昆蟲的黏性物質。但它們與毛氈苔植物不同,它們捕捉昆蟲不需要自己動。當昆蟲落在捕蟲堇屬植物的葉子上時,很快就會被葉子分泌的黏性液體困住,在昆蟲想要奮力逃脫時,葉子上的腺體會分泌大量消化酶,昆蟲就被淹沒在致命的水滴中。
植物正遭到攻擊!當心那些偷花蜜,嚼樹葉,吃種子的傢伙,還有啃樹根、吸汁液的食草動物。植物周圍的動物們要麼以植物為食,要麼就是被吃植物的傢伙當做美味。來吧,前方是危險的叢林,一起去探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