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西北怒江大峽谷深處,有一個小山村,遠遠望去,一片茂密的樹林裏,一幢幢磚混樓房拔地而起;走進村裏,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戶戶通上硬化路,村圖書閱覽室、娛樂活動室、衛生室一應俱全,家家房前屋後綠樹成蔭、果木成林,一幅“林在村中、村在林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優美畫卷。這就是蠻輝自然村。
蠻輝自然村位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上江鄉西南部,距州府六庫28公里,總面積2.25平方公里。村內有漢、傈僳、白、彝、傣等多個民族雜居,全村共有115戶487人,耕地面積700.7畝,其中水田432.7畝,旱地268畝,經濟林果547畝,人均有糧495公斤,屬典型農業村。幾年前,蠻輝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落後,農民收入單一,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農村經濟總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村裏的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泥巴路,群眾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一個集窮、臟、亂、差于一身的貧困山村。
近年來,該村以強化黨建為抓手,以培育新型農民為目標,以整治村容為切入點,以促進農民增收為著力點,立足優勢資源,創新工作機制,大膽探索,改革創新,全村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走出了一條山區脫貧致富的新路子。2009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860元,人均有糧495公斤以上。
蠻輝村的發展,關鍵在於堅定不移地堅持“黨建帶村、基礎固村、産業強村、科教興村、生態立村、和諧促村”的發展思路,堅持“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方針,圍繞“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效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不斷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切實提高群眾生活水平。
黨建帶村
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組織基礎,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堅強有力的農村黨組織是農村發展的關鍵。要夯實基礎工程,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提升村級組織的整體水平鞏固和強化班子的戰鬥力,保持班子團結、奮進、發展優勢,以領導班子好、黨員幹部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小康建設業績好、農民群眾反映好的要求,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健全後備幹部隊伍,加強教育與培養。堅持好黨日活動、民主評議黨員、黨員目標管理等重點制度。堅持發展黨員“五項制度”的落實,保證質量,嚴格程序,加強發展新黨員工作。
基礎固村
破解制約農村發展的因素
圍繞“生活寬裕”目標,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完善農村的各項基礎設施,做到“路通、電通、廣播電視通、網絡通”。加大村民的教育培訓力度,使45歲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至2項生産致富技術。使農民享受現代文化娛樂。改善村衛生醫療條件,完善醫療設施,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
産業強村
增加群眾經濟收入
圍繞“生産發展”目標,增加農民收入和村級收入。農業農村經濟在鞏固、發展好優勢産業的基礎上,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特色農産品的産業化水平。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加強先進實用技術的示範和推廣工作。同時發展壯大農民流通隊伍,引導農村經濟人成立流通協會,帶動農産品的種、養、銷售産業的發展。發展勞務經濟,引導和組織農業富餘勞動力向外輸出,轉移發展,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科教興村
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群眾素質
“科教興村”是提高農村群眾素質,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提高農民素質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農民發揚顧全大局、互助友愛和扶貧濟困的精神,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係,自覺履行對集體應盡的義務。大力發展農村科技教育,高度重視農村基礎教育,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氛圍。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加強農村師資力量的配備,普及義務教育,積極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斷提高勞動者的技術水平,抓好農民的科技培訓,加強對農民進行法制教育,提高農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努力做到知法、守法,積極履職盡責,並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用法律手段駕馭管理市場經濟的本領。
生態立村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圍繞“村容整潔”目標,實施生態村建設工程。開展清污水、清垃圾、清違章建築,改路、改廁、改灶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使附屬房亂搭建、柴草亂垛、垃圾亂倒、畜禽亂跑、污水亂流的現象得到有效改變。同時,綠化、美化新農村,擴展農房綠化覆蓋面。與農村地域特色相結合,發展庭院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形成“一村一品”的綠化、美化特色,創建美麗和諧的農居環境。
和諧促村
創建穩定安寧的文明家園
圍繞“村風文明”目標,紮實開展文明村建設活動。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動陣地建設。健全完善護村隊、老年義務巡邏隊等治安管理形式,有效控制治安及刑事案件發生,以實現“平安村街”為目標。深化農村移風易俗、遵紀守法、尊老愛幼、無私奉獻等主題教育,引導廣大農民革除陳規陋習,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圍繞“管理民主”目標,建設民主法制示範村。建立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村規民約、村務公開和村民議事制度,保障村民對村務的管理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堅持民主決策,健全和完善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並督促決策事項的有效實施。規範民主管理,規範公開形式、公開內容、公開時間。加強民主監督,實現民主評議村幹部工作制度和村幹部激勵約束制度,調動幹部的工作主動性與積極性。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建立健全村務管理的各種制度,切實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對村務進行民主管理,建立農村各種服務組織、協會,為農民發展生産經營和維護合法權益提供有效服務。(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