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劉漢元:開展微藻研究 確保我國糧食長遠安全

 

CCTV.com  2010年10月21日 13:4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 (李橋)糧食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需求,是民生之本,國家之本。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建議,解決好我國糧食安全問題需要不斷尋找補充和替代糧食來源,應該積極開展微藻研究,確保我國糧食長遠安全。

  劉漢元説,2009年,我國糧食産量53082萬噸,增長0.4%,糧食自給率95%,每年糧食消耗達一萬億斤以上。未來20年至30年間,我國將迎來新一輪生育高峰,人口總數將在目前基數上增加20%,達到15億至16億,是美國現有人口的5倍,超過西歐、東歐、北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按目前人均糧食標準計算,需要1億噸左右的糧食增長才能滿足需求,這意味著在目前已極為緊缺的耕地資源上,需增加約3.4億畝耕地。然而,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預計在未來20年至30年要達到全國60%至70%的城市化率,將有6億左右的人口進城,城市建設將佔用耕地1.35億到1.57億畝,相當於我國現有耕地面積的7.5%到8.7%,如果再算上因全國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停車位及路網擴張,又將佔去現有耕地的12%左右。此外,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我國海拔較高的地方將變得更加乾旱,西北、東北、內蒙的備耕土地沙化現象將更為嚴重。據統計,1949年以來,全國平均每年因沙化而喪失耕地達1.49萬公頃。同時,由於長期大量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化學投入物,使我國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蝕和污染,造成耕地退化和破壞,耕地質量不斷下降,糧食産量減少。因此,在我國人口規模繼續擴大、城市化進程不斷提速、土地資源極為短缺、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等嚴峻形勢下,我國糧食安全面臨著巨大壓力和挑戰。

  劉漢元指出,早在20世紀70年代,螺旋藻即被“國際應用微生物協會”認定為“神奇的未來食品”;1973年,法國科學家克裏門特博士在國際蛋白質會議上向全世界宣佈,螺旋藻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優秀的純天然蛋白質食品”;1993年首次螺旋藻世界大會在摩洛哥舉行,會議認為螺旋藻是“根除營養不良、緩解糧食饑荒”的最佳食物;在聯合國大會第十六次會議上,布隆迪、喀麥隆、多米尼加共和國、尼加拉瓜和巴拉圭五國提交了題為“用螺旋藻抗饑餓、克服營養不良、獲得可持續性發展”的修訂決議,至今,非洲許多國家把採自天然水域的螺旋藻用作人用蛋白的主要來源。同時,亞洲許多國家則把螺旋藻絲狀物或藻類細胞製成粉狀,加工成湯、漿、糊、快餐及其它食品,還與其它成分一起來加工成方便麵、營養塊、飲料、餅乾、奶酪、酸奶和豆腐等,並廣泛用於魚、家禽、蝦飼料的補充日糧成份,成為水産飼料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添加劑。我國螺旋藻研發始於20世紀70年代,經過20多年的研究、養殖和推廣,已擁有相當的養殖規模,2003年産量為1.9萬噸,到2004年升至4.15萬噸,也開始使用這種微藻部分替代進口飼料以促進蝦類的存活、生長和免疫。

  劉漢元進一步談到,微藻是一群微型生物的總稱,屬於低等水生植物,目前全球已知的微藻種類達兩萬多種,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進行生長,同時産生蛋白、多糖、脂肪、色素、生物毒素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廣泛應用於人類食品、動物飼料、工業生産、醫藥開發等多個領域,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以螺旋藻為例,作為微藻的一種,其蛋白質含量高達60%~70%,相當於小麥的6倍,豬肉的4倍,魚肉的3倍,雞蛋的5倍,乾酪的2.4倍,且消化吸收率高達95%以上,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優秀的純天然蛋白質食品源。多年的研究結果證明,螺旋藻不論用作畜禽及水産飼料的添加劑還是蛋白源,都有極為廣闊的前景。同時研究發現,一般植物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光能固化率在1~2%之間,而微藻類的光能固化率一般是15%,部分可達20%,實驗室研究水平高達40%。如以産量計算,小麥、水稻等的産量在10-20噸每公頃/年,理論上最高達30噸(光合效率6.6%);玉米、甘蔗等的産量在10-20噸每公頃/年,理論上最高達70噸(光合效率13.4%);而目前微藻的商業化生産中,産量多為30噸到50噸每公頃/年,在光反應器中生産,目前産量達60噸到70噸每公頃/年。美國在新澤西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産量最高能達200多噸每公頃/年。

  為此,劉漢元提出,積極開展以螺旋藻為代表的微藻類研究、養殖,將改變我國傳統農業結構,甚至遠比傳統農業有更多優點:一是高産,由於內含60%~70%的蛋白質,螺旋藻的單位面積蛋白産出是大豆的20倍、玉米的40倍、牛肉的400多倍;二是土壤要求,螺旋藻養殖不需肥沃土壤,可充分利用鹽鹼地;三是水資源有效利用,螺旋藻比其它作物每生産1公斤蛋白所消耗的水量要小得多,用水量是大豆的25%、玉米的17%、牛肉蛋白的2%;四是能源高效利用,螺旋藻每公斤投入的能量比大豆、玉米或牛肉要少,包括太陽能和發電能。由於微藻具有以上特徵,尤其是光合效率高、繁殖快、環境適應性強,及易與其它工程技術集成等自身生物特性,螺旋藻既可直接在鹽鹼地上培植,更可在室內、屋頂等地方培植。小到家庭的樓頂,大到連體的模塊化、工業化生産,而且修摩天大樓、別墅等都可放在頂上、架在空中,下面一樣可以是建築和馬路,不影響空間,也不佔地,而且每個組件基本實現工業化、模式化、封閉運行,水、氮磷鉀、二氧化碳、PH值等採用在線檢測技術,在管道裏密閉運行。此外,據統計,我國鹽鹼地面積已達9913萬公頃,將其中的1%用於培植蛋白含量達60%~70%左右的微藻類,按目前商業化生産30噸每公頃/年的平均水平計算,即可生産至少1700萬噸優質蛋白;如果用其替代現有飼料用糧,魚和畜、禽飼料中的魚粉、花生粕和豆粕,部分由微藻類替代,相當於可節省5248萬噸大豆,或1.62億噸玉米,可直接節約耕地1.62億畝,解決我國1.2億人口的糧食問題,或者6億人口的城市化用地問題。

  劉漢元最後建議説,展望未來,解決好我國糧食安全問題需要不斷尋找補充和替代糧食來源,如果能充分利用螺旋藻等微藻類的生物特性,以及我國眾多的城市建築和十分豐富的鹽鹼地資源,積極開展螺旋藻等微藻類植物的研究、養殖,在不久後實現大規模養殖,將其優質、豐富的蛋白用於滿足我國不斷擴大的人口規模和巨大的糧食需求,從而緩解我國日趨緊張的糧食安全壓力,只需要目前耕地的10%就可以養活全中國的人口,並且健康水平可以更高。既兼顧了我國人多地少的現實國情,又符合國家長遠發展戰略需要,是解決我國未來糧食安全問題,確保未來20年至30年,甚至上百年的糧食供應的重要途徑和選擇。

責編:李艷菲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