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打印 返回

[致富經]“呆頭鵝”迷上鵝之後(2011.4.5)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5日 23:33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CCTV

>>>進入《致富經》官網

>>>進入農家樂

    這是浙江省紹興縣村頭村的一個白鵝養殖場,主人陳永水自從養鵝以來,就多了一些奇特的習慣和行為。

    陳永水:可以吃,怕什麼。鵝能吃,這麼乾淨的東西,人也可以吃的,沒事。騙你幹什麼,可以吃的,甜津津的。

    陳永水:鵝絨是香的。怎麼個香法?香噴噴的,有股青草的清香味。

    在陳永水看來,鵝吃的草是甜的,鵝的絨毛是香的,他對於鵝的種種表現讓他有了一個特別的稱號——“呆頭鵝”。

    陳永水:《梁山伯與祝英臺》裏面不是説,你這個“呆頭鵝”。他們既是戲謔我,同時也是表揚我,戲謔我是只跟鵝打交道,表揚我對養鵝研究得比較執著,比較透徹。

    情願被人叫做“呆頭鵝”的陳永水,原本是中國農業大學遺傳育種學的碩士研究生,曾在我國南方一個亞洲最大的養雞企業擔任技術骨幹,不到30歲就已經是年薪百萬。如今他癡情于白鵝,成為浙江省養鵝規模最大的人,只是因為他偶然在白鵝身上發現了從沒想到的財富。

    在我國,鵝有27個品種,紹興人獨獨偏愛這種渾身雪白、頭頂紅包的浙東白鵝,從古至今,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平民百姓,上至花甲老人下到兒童,對浙東白鵝都有種説不出的喜歡。

    村民:古代開始養鵝,從古時候就開始養鵝,對,每個人都可以養。每個人都可以養,對。

    商販:家養鵝,還有我們紹興的本地鵝好賣些,本地鵝多一個胖頭(額頭上的肉瘤),外地鵝沒有胖頭(額頭上的肉瘤),紅的,紅的,有個冠的。

    農辦主任馬立華:紹興對浙東白鵝養殖是有傳統的,過去都是一家一戶養兩三隻、四五隻,在過年的時候、有客人時、紅白喜事的時候宰掉。

    身為紹興人,陳永水對浙東白鵝的印象就是餐桌上經常出現的白斬鵝,不管是讀動物遺傳育種學的研究生還是在養雞企業做高管,陳永水從來沒有看重過白鵝。2003年,已經在廣東擁有百萬年薪的陳永水衣錦還鄉,就在那時,從未被他重視的白鵝,一下子煥發了無限商機。

    陳永水:在非典期間大家都不吃雞,但是鵝的市場消費量還是非常穩定,我非常清楚地記得,當時的鵝還要九元多一斤。

    陳永水看中的不僅僅是鵝肉的價值,他更看中鵝身上一筆額外的財富,如果利用得好,每只鵝將給他多帶來十多元錢。當時在紹興,白鵝還都是零散養殖,而陳永水在大企業專門做規模化養雞,這個意外的財富發現讓他驚喜萬分。有技術、有資金的陳永水決定,留在紹興大規模養鵝。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後,陳永水總喜歡用一首詩來表達他的心情。

    陳永水:用我們紹興話講的話,我倒覺得是蠻有韻味的,不妨在這裡給大家表演一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滿懷信心的陳永水2003年花80多萬建起了養殖場,他走鄉串鎮,陸續從老鄉手裏買進了6000隻小鵝,正式開始養鵝創業,而當時當地養的最多的人也不過兩百隻,陳永水對他們的做法不屑一顧。

    陳永水:我那時候看不起他們那種方法,覺得那是小農經濟的做法,只有像養雞一樣,像美國人養雞一樣,像我們目前國內養三黃雞一樣那種思路,站得高看得遠,養鵝也應該是朝這個方向發展。

    在當時,陳永水是當地養鵝規模最大的,他相信憑自己的專業技術,一定能靠規模化帶來大筆財富。

    陳永水:不要是數一數二,我一定是遙遙領先,數一數二的話跟人家的差距拉得並不大,我要求差距拉得非常非常大。

    陳永水覺得當地人養鵝是小打小鬧,但農戶之所以不大量養殖是有原因的,陳永水沒有想到,他在養鵝後,要花整整4年時間去解決這些問題。

    浙東白鵝的飼養週期是70天,陳永水精心照料,在飼喂上他不怕花錢,舍得投入。

    陳永水:我們的鵝也全部像雞一樣,全部給它吃飼料,在30天以前這鵝長得很快。

    可到了50天左右,陳永水發現勢頭不對,而且喂的時間越久,問題就越嚴重。

    陳永水:但是到四五十天的時候,鵝的病就開始多了。另外,鵝不愛動,生長速度明顯慢下來了。

    陳永水隱約覺得自己的方法可能出問題了,就在他疑惑不解的時候,村裏的老人家們養鵝卻依然是輕鬆自在。

    村民:養了十幾隻,養的鵝有十二斤重一隻。

    村民:鵝養得很漂亮,我家的鵝就是經常下水洗澡,吃草,這鵝長得比較漂亮。

    農戶是放養,陳永水是在圈舍裏集中飼養,農戶給鵝吃草,他給鵝喂飼料,可70天之後鵝該出欄了,原本誇下海口説要遙遙領先的陳永水發現,自己竟然成了一個笑話。

    陳永水:按照我們養雞的思路養鵝,就出現了讓人笑掉大牙的事情。第一個,這個鵝養不大,同樣養70天,老百姓可以養到8斤、9斤、10斤,而我們只能養到6斤左右,甚至是5斤多的也有,和人家相差兩三斤。第二個,按照養雞的方法去養鵝,養出來瘸腿的鵝特別多,當時我們的瘸腿鵝差不多佔了一半的比例。

    看好養鵝,是因為發現了鵝肉之外的財富,可當陳永水把鵝養出來了,卻沒法靠它賺到一分錢,因為在紹興,7斤以下的白鵝是沒人要的。

    陳永水:我説我不出價錢,你們愛給多少錢就多少錢,沒有一個人出價錢,全部是不要,他們説,等你鵝養好了我們再來。

    無奈之下,陳永水只能把第一批鵝處理掉,有的就乾脆白送給別人。

    一個學遺傳育種的研究生,一個有多年肉雞養殖經驗的人,不但在他最看不上眼的傳統養殖方法面前敗下陣來,而且養出的鵝居然沒人要。現成的賺錢機會擺在眼前,陳永水卻沒能抓住。而當他回過神來,想要尋找解決的辦法時,卻遇到了更大的難題。

    陳永水當初決定養鵝,除了鵝肉的價值,還因為他發現了鵝身上有他沒有想到的額外的財富——那就是鵝翅膀上的14根翎毛。

    在紹興,商販在賣鵝的時候,都會這樣處理。

    記者:我看你剛才把它的羽毛剪下來了。

    商販:對,羽毛他們會來收購的。

    這些羽毛到底有什麼用呢?原來,商販剪下來的鵝毛是用來做羽毛球的,國際比賽的專業用球就是鵝翎毛做成的,一隻羽毛球需要16根翎毛。

    陳永水:像這種叫做翎毛,一隻鵝兩邊翅膀上總共有14根翎毛,這個翎毛價格便宜的時候2角錢一根,貴的時候7角錢一根,那麼你想,一隻鵝最便宜的時候,光翅膀上的毛就值3元錢,貴的時候就值10元錢了。

    除了這14根翎毛,鵝絨也是羽絨製品的最好原料。可陳永水把鵝像雞一樣圈在圈舍裏,密度高,濕度大,不僅鵝長不大沒人要,而且陳永水當初看好的翎毛、鵝絨也都沒了價值。這時,陳永水才意識到,自己的方法徹底失敗了。

    陳永水:我那個時候真真正正地靜下心來,服了我們老百姓養鵝的手段了,覺得我們養鵝如果是走養雞這條路,一定是走不通了。

    陳永水開始反思自己的做法,他搜索關於養鵝的系統理論,卻發現在這方面的知識幾乎是空白。

    陳永水:養鵝跟養雞都是屬於家禽一類的,但是説句心裏話,我們的養雞、養豬、養鴨這個技術體系和産業體系的運作,都來源於歐美的運作,它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平臺,而我們現在養鵝産業基礎太薄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記者:你們上學的時候有學過養鵝的知識嗎?

    養殖廠員工:在中國農業大學的話就是學牛羊還有雞,就主要是這幾方面,鵝的話就一點都沒接觸過。

    記者:等於説以前書本和前人都沒有?

    養殖廠員工:沒有專門的關於鵝方面的介紹。

    相比于之前養雞的輕車熟路,養鵝幾乎是從零開始,可是在陳永水看來,理論空白,産業不完整,正是自己大顯身手的時候,可以實現理論和財富的雙贏。從2004年開始,養鵝改變了陳永水的生活。記者在陳永水家裏無意中就見到了他不為外人所知的一面。

    陳永水的妻子:拍什麼東西啊,就是啊,家裏亂七八糟的,家裏亂七八糟的,搞鵝場搞得家裏都沒有時間搞,我們一天到晚都待在鵝場裏,不要拍了,這裡真的難為情的。

    已經9點多了,別人家是燈火通明盡享天倫,而陳永水的家裏卻黑漆漆的。妻子白天在鵝場幫忙,晚上照顧孩子,洗洗涮涮,家裏有些亂。陳永水説,書房算是最整齊的地方。

    記者:你不是説書房整齊嗎?

    陳永水:這個是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兒子的學步車。

    記者:你兒子都小學三年級了,他的學步車還堆在這?

    陳永水:沒辦法,創業艱難,生産要緊,這些東西收不收無所謂的事情。

    自從開始養鵝,陳永水就訂閱了各种家禽養殖的報刊,長年累月幾乎蓋住了整個書房的地面,慢慢地這裡就變成了一個雜屋間。家是一天比一天亂,但在有一件事情上,陳永水卻是井井有條絲毫不差的。

    陳永水:全部都是這幾年以來的關於養鵝的所有的筆記。

    這7本筆記,記滿了能蒐集到的所有的關於養鵝的知識和信息,甚至是廣告。

    生活是越來越亂,可是關於白鵝養殖的信息在陳永水腦子裏一點也不亂。在做了大量調查和知識累積後,陳永水改變了他的做法,可他接下來做的事兒卻讓很多人都看不懂了。

    收完水稻後就算是農村的冬閒時間了,別人都在休整,陳永水卻租了一塊地,在裏面種起草來。

    陳永水:這個草口感怎麼樣?我都經常性地自己嘗過的,他們笑我是神農嘗百草。

    陳永水在找一種草,找到這種草對他來講至關重要。觀察了半年的時間,在嘗遍了自己種的十五個品種後,陳永水終於鎖定了他想要的那一種——黑麥草。

    陳永水:這個草吃起來有點甜津津的,甜津津就意味著什麼呢?就意味著它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高,鵝吃了之後就容易長肥。

    在紹興,農戶養鵝就是喂鵝吃草,可在當初,這是陳永水最看不起的做法,但現在他專門種草喂鵝。鵝吃草,鵝糞還田,5月之後又能種一季好水稻。用這種方法,70天一隻鵝就能長到八九斤,並且鵝毛也賣出了好價錢,一隻鵝能賺將近20元錢。2007年,陳永水的養鵝模式被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選中,開始全面推廣。

    紹興縣農業局局長陳炳松:稻草鵝現在是我們農村制度創新推廣的一種模式,我們現在是在積極提倡一種“千斤糧萬元錢”的模式,並且這種模式還有一個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保護耕地,保持糧食生産能力,這個稻草鵝模式應該説是符合這個要求。

    從2003年,陳永水就琢磨著養鵝能賺錢,一直到2007年,白鵝才帶給他期待的財富。就在他準備擴大規模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大規模養殖白鵝就不可能實現。而這也正是導致當地農戶不能規模化養殖白鵝的原因,那就是浙東白鵝下蛋下得太少了,一年只有35個。

    陳永水:浙東白鵝制約它發展的就是産蛋率比較低,作為企業來講就必須要養更多的種鵝,養種鵝是需要消耗飼料的。

    陳永水決定養鵝就是衝著鵝的翎毛也能賣錢,他沒想到,養來養去,他進入了自己最熟悉的領域——讓浙東白鵝多下蛋。

    陳永水:我們就生産上來講的話,如果大家都能下35個蛋,我能下40個蛋,那這樣的話不就是無形之中多了5個蛋,我不就有競爭力了嗎?

    對於學遺傳育種專業的陳永水來説,他覺得前景很樂觀。可他沒想到,為了讓浙東白鵝每年多産一個蛋,他將花費幾年的時間,每天待在鵝舍裏,觀察,記錄,“呆頭鵝”的稱號就是從那時開始有的。

    員工:他就住在辦公室旁邊,經常看到他在那裏看書,對,他晚上一般都是很晚,如果回家的話也是9點、10點才走的。

    員工:我們有時候11點多鐘睡,他有時候11點、12點,甚至一兩點鐘才睡的,早上有時候五六點鐘也就爬起來。

    世界上産蛋量最大的鵝是原産于山東的五龍鵝,一年最多可産蛋210枚,可浙東白鵝平均一年只有35枚蛋。為了提高産蛋率,陳永水就要在種鵝中優中選優。

    陳永水:它這裡寫有大31,這個蛋,大是它的外公,31是它的母親。

    記者:産蛋多少是和大有關還是和31有關?

    陳永水:首先是跟31有關,31號的女兒産蛋多,再來決定它的外公要不要留下,很複雜的,很麻煩,是有點繞。

    記者:那能決定要不要留下大公鵝需要多長時間?

    陳永水:3年。

    3年的時間才能確定一隻種鵝的産蛋能力,讓白鵝多下一個蛋聽上去很容易,可選育過程的艱辛和在那期間要經歷的絕望,只有陳永水一個人能夠體會。到2008年,陳永水把浙東白鵝的年産蛋量從35枚提高到了45枚,這創下了浙東白鵝的産蛋最高紀錄。而且,只要繼續把選育工作進行下去,浙東白鵝的産蛋量還會進一步提高。提高了産蛋量,陳永水不僅擴大了規模,還帶動了當地的白鵝養殖。

    養殖戶:很好的,我們好幾個農戶都向他學習。

    到2010年,陳永水的養殖場擴大到了1200多畝,存欄的種鵝達到3萬羽,每年能有50多萬隻鵝苗,陳永水成為了養殖浙東白鵝規模最大的人。

    陳永水:對我個人來講,公司的春天到了,個人的春天也到了。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週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一至週五13:42-14:1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進入《致富經》官網

>>>進入農家樂

文章來源: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打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