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鄉約 >

一年就幹了一件事兒

發佈時間:2015年01月23日 09:51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CCTV-鄉約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一年就幹了一件事

感嘆時光過得太快,2014,我對這個詞的體會更強烈,還什麼都沒幹呢轉眼就要過年了,真想大呼一聲:還叫不叫人幹活了!今年真的沒幹多少事兒,或者真的能算得上是“事兒的”,就幹了一件,就是節目改版後的微調,説得洋氣一點兒,就是把國外先進節目樣態如何進行本土化改造,就這麼一件事兒耗了一年的心血,也得到了可喜的回報:20141月欄目推出新版節目,前三期的平均收視率是0.18,到了2015年的1月份兒,前三期的平均收視率是0.36,整整翻了一番!這説明一年沒白忙活,這件事兒也確實讓我幹了一年。

1、結合國情進行本土化改造

新版《鄉約》最初設計的三個箱子的話題,是直接從原版節目照搬過來的,分別是“小缺點”、“大惡習”、“婚姻底線”,強度和烈度逐漸增加,但不久就發現這樣話題設置的邏輯不符合中國國情。在中國相親沒有只説缺點的,除非這個人傻!原版節目“入鄉”了但沒有“隨俗”,所以觀眾不適應。於是我們進行整改,把三個箱子的話題分別設置成為“嘉賓基本情況”、“婚姻底線”和“做老公(老婆)有哪些別人不具備的優點”,即相親見面先説基本情況,然後再説我有哪些缺點或要求,最後再説説我有哪些優點,這樣調整符合中國人相親的邏輯,但實際操作中出現了第三個箱子的話題相似度很高的問題,好丈夫、好妻子的標準也就是那麼幾條,話題不新穎、看點不足,於是再經過兩輪的調整,把最後一個箱子的話題改成了“我想過的日子”,想通過嘉賓對未來願景的描述,考察嘉賓之間的匹配度,也是對嘉賓生活觀和價值觀的一種展示,調整了幾期,感覺不行,願景描述的太遠大了容易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就像女的都想做公主或者嫁給王子,其實那是不可能的,但講的實了又不能吸引眼球。不行就推倒重來,最後一個環節改成匹配度測試,主嘉賓有十道涉及生活習慣、趣味、和願景的測試題,通過眾嘉賓的回答來看兩人有多少相同點,這樣的設計更加符合中國的相親習慣,即了解了嘉賓的基本信息、主要優缺點之後,從面上再看看兩人是否適應,而這個測試正是了解嘉賓之間默契程度的,也就是常説的看看這倆對不對脾氣。

原版節目是討論話題,而中國的觀眾則需要問個為什麼,如一個嘉賓是個小心眼兒,那麼在節目中只説他小心眼兒的現象是不夠的,他怎麼就小心兒了,因此,在節目中我們要求每一個話題的背後要有細節支撐,並且要在現場把這些交代給觀眾,而在節目中述説故事細節是《鄉約》的特長,有了故事,節目還有了淚點,有了動情點,同時也使節目在情緒上有所變化,調整了節目的節奏。

原版節目的話題可以很勁爆,但在國內要受到許多政策的、宗教的、民族習慣的、國民道德倫理等諸方面的限制,因此,這條路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們在話題設置上調整為不單純地追求勁爆,而是從百姓對婚姻的訴求中提煉話題,強調話題的生活性、貼近性、並通過現場觀眾的討論,給有需求的觀眾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和辦法,對百姓的婚姻和生活更有參考價值。

對原版節目在結構、話題設置上進行大的改動,使之更加符合中國國情,這種改動是基礎性和方向性的,決定著新版節目的未來走向。

2、結合主持人特點進行本土化改造

主持人是欄目的門面,而我還是製片人,不僅要管理節目還要參與節目創作,甚至可以説是每期節目的主角,而實踐也證明《鄉約》十餘年形成的“快樂訪談”的風格是觀眾喜聞樂見的,也是欄目標誌性的特點,因此,在節目策劃階段,拋棄了原版節目主持人冷靜客觀的報幕員角色,而是讓製片人更多地參與到節目,去組織、引導、把控節目現場。新版節目單臺上嘉賓就有四人,加上嘉賓的父母親朋和現場的觀眾,互動點非常多,這給了我更大的發揮空間,如到觀眾席中與普通觀眾互動交流是我最擅長的,這樣主持很舒服,不僅如魚得水,還體現出了節目的相親、鄉情、鄉味,主持人發揮空間的拓展,讓節目從頭到尾笑點密布,突出了“快樂訪談”的節目氛圍。

3、結合中心的定位進行本土化改造

首先從嘉賓選擇上突出“農”的特色,其實《鄉約》的嘉賓選擇具有一定的難度,嘉賓選擇的範圍局限在一個縣的區域內,選擇的面就比較狹窄,同時嘉賓是靠地方推薦的,地方更注重這個青年是否優秀,是否能夠代表當地,對嘉賓的性格特點和故事特色並不關心,這樣,既年輕又出色、還沒結過婚的年輕人在當地少之又少,這就和欄目的要求産生不小的衝突。原本欄目想找農民、種養大戶等三農背景強烈的嘉賓,但碰到的大多數情況是年輕的農民業績不突出,業績突出的農民又都已結了婚,即使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欄目也強調每期節目至少一位嘉賓是在農業生産一線的,其他的嘉賓也必須要有三農背景,在頻道定位上不能含糊。

在話題設置上突出“農”的特色,話題不追求勁爆追求實際,以話題的草根性、貼近性和實用性吸引觀眾的眼球,節目中的話題雖然平和了,但更能解決實際問題:男方是否同意入贅?女方是否可以帶著父親嫁人?養鴨場地處偏僻不能常回家怎麼辦?種植大戶要先生産後生活,女方是否能夠接受?養殖業風險大,另一半是否願意共同承擔風險等等,這些話題不僅符合生産生活的實際,而且通過現場嘉賓、觀眾的觀點碰撞和觀念交鋒,展示當代農民的婚戀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節目的農字特色更加突出。

4、結合欄目優勢進行本土化改造

《鄉約》本質上還是一檔現場以説為主的節目,説什麼其實也有多個方向,如純話題性的,純敘事性的,或者話題與敘事並重的。因為欄目在央視的平臺上播出,在導向把握上會更嚴格,也不可能每期都有勁爆的話題,話題資源容易枯竭,而深度挖掘話題不是欄目的長項,這需要有一個專業的團隊來操作,況且現在觀眾抗刺激能力增強了,話題達不到一定的刺激強度觀眾不會有反應。揚長避短,結合欄目的優勢和快樂訪談的節目風格,確定了話題與敘事結合的路子,在十餘年“講述精彩人生故事”的操作中,對採訪、組織和表現故事,欄目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辦法,在實操層面上也更加順手。

因為欄目追求的是生活化、接地氣、快樂訪談,欄目要求編導採訪時先讓嘉賓説他最想説、最能説、最願意説、説得最好,記憶最深刻的事兒,在大量採訪的基礎上,找出一個話題點,這樣話題就有故事細節的支撐,因此,在逐步調整的節目中,不僅有觀念的碰撞,也有了讓人沉下心來的故事講述,有了能讓人唏噓落淚的細節點。

和現場觀眾打成一片,互動、表演、模擬、展示是欄目多年常用的手法,也是營造快樂訪談的重要手段,節目雖然改版,但這些優勢不能丟,而且逐步想辦法有機地融入到新版節目中。對觀眾的現場採訪是我的特長,這種採訪不僅生活化、接地氣、往往也是現場容易出現笑點的地方,而這種形式在其他欄目中是沒有的,獨特加優勢,使我們在節目的結構上有意識的放大了這一點,增加了主持人與節目嘉賓父母親朋互動的環節,還設置了兩個觀眾現場對話題發表看法的環節,這些內容都是根據欄目的優勢設計的,這是別人沒有的,是對欄目核心競爭力的強化,因為在實踐中,這些內容也是節目的亮點,往往是收視的高峰。

把國外先進的節目樣態進行本土化改造,在節目實行“軟著陸”的同時,節目的內容、邏輯關係、結構環節等,大的框架調整得越來越合理,剩下的就是在表現形式上的細節進行設計和調整,這事兒太複雜,一不小心幹了一年。

二、這件事太複雜 幹了一年

這次欄目改版是脫胎換骨式的,雖對原來的節目有所繼承,但絕對不是對原有節目的修修補補,除了名字是原來的,主持人這張臉是原來的、歡樂的氛圍是原來的,其他的都是新鮮血液,等於重打鑼鼓另開張,一切是從零做起的,舞美、道具、機位、站位等等千頭萬緒。在節目大的結構確定下來之後,細節就決定著成敗,年初平均不到0.2的收視率怎麼能讓我咽下這口氣,提高收視率,提高節目的品質,就要在細節上下功夫了,精耕細作,鐵杵成針,但怎麼改,這事兒首先得聽聽領導的,還得聽聽觀眾的。

1、怎麼改,先聽聽大家怎麼説

自今年欄目改版以來,多次請專家領導開審片會,43日,我們先是請了中心創作部門的領導、同事來欄目看節目提意見,512日請中心編委會成員和業務部門給節目提意見,620日再次請中心領導和業務部門審片提意見,729日,委託專業觀眾調查公司對節目進行觀眾伴隨式測評,828日,在延慶縣召開目標觀眾座談會,讓大家給欄目提意見,中心目的就是想了解觀眾對節目的看法,為節目的調整提供依據。幾次座談會下來,大家説好的地方,我們就堅持下來,大家説不好的地方,我們就想辦法改進。幾次誠心實意地找大夥兒提意見,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看法,就是節目在有些地方感覺得假,為此我們找原因,首先解決觀眾感到假的問題,使節目更加接近“接地氣兒、真相親、同歡樂”的調整目標。

動機的真:我們節目中有些嘉賓在場上不興奮、沒情緒,不是一個來相親的狀態,究其原因,嘉賓是地方推薦的,有時為了滿足地方的宣傳訴求,所推薦的嘉賓對婚戀訴求並不強烈,因此,節目中有時會出現“任務嘉賓”,針對這種情況,欄目把嘉賓的婚戀訴求作為前期採訪的一個重要標準,編導要與每一位嘉賓見面,了解嘉賓的真實願望,如果沒有婚戀訴求,嘉賓就不能再上節目,把這一條作為一條紀律納入了欄目的《創作規範》;從欄目方面講,也確定“牽線搭橋”的真動機,在主嘉賓確定後,從職業、學歷、家庭條件等方面也要考慮到嘉賓之間的匹配程度,有沒有現場牽手的可能,通過調整,節目在功能上最大程度地實現真相親,節目開播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有三對嘉賓結了婚,還有十余對在熱戀當中。  

呈現的真:為了達到呈現的真實,欄目要求男女嘉賓在事先不見面,誰在哪一輪出局,最後的嘉賓是否選擇牽手,完全交給現場“自然進化”,我都不知道現場會是一個什麼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成了真實的參與者;在伴隨式觀眾測評時,有觀眾提出現場發言的觀眾都坐在第一排,講得都很順溜,感覺很假,欄目對此進行調整,對群眾代表,編導只告訴他們箱子的話題,不提供觀點方向,現場怎麼説,他們完全是由衷而發,我也是走到台下,到觀眾中去隨機採訪,發揮的空間更大,在雲南丘北縣那期節目中,因為是多個少數民族的聚集區,現場觀眾帶著各種各樣的帽子,很有特點,誰的帽子好看我就採訪誰,整個採訪突出了帽子突出了少數民族的特點,既鮮活又接地氣兒,成為本期節目的亮點。

現場親屬互動的環節我根據現場的情況隨機調動,直接發問,甚至因為嘉賓的父母不能來現場,我就即興進行電話採訪,雖然有的嘉賓親屬沒有準備,説話語無倫次,但呈現出的真實狀態甚至比他們説什麼更重要,但也有的嘉賓結合自己的婚戀經驗,説得頭頭是道,出現了很多值得借鑒的喻世明言:比如男的是個耙子、女人是個匣子,不怕匣子沒勁兒,就怕匣子沒底兒。婆婆對兒媳婦的兩字訣:一要讚,二要哄等等,都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服務的真:幾乎在歷次審片會上,中心領導都提出了節目的服務性,服務性是農業節目的共性,也是新版《鄉約》的一個優勢,在一個縣的範圍內選擇嘉賓,嘉賓之間知根知底,牽手的成功率會更高,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為增強欄目的服務性,對於現場出局的嘉賓,在欄目官網刊登他們的個人信息,並在節目中告知觀眾,繼續為嘉賓牽線搭橋;欄目還和《世紀佳緣》協商,繼續為出局嘉賓提供後續服務,該網站是全國最大的婚戀服務類網站,在全國擁有1億多用戶,這些出局的嘉賓可獲得該網站的“鑽石會員”資格,參加該網站組織的相關活動。

2、話題調整

調整話題:降低嘉賓箱子話題的銳度,讓話題更接地氣兒、對生活更具參考價值,把第一個箱子的話題調整為嘉賓的基本情況,第二個箱子的話題是婚姻底線或在生活的願景下對對方的要求,第三個箱子從大惡習調整為主嘉賓的十道匹配度測試題,來考察嘉賓的匹配程度,經試驗後,感覺這個段落不能産生注意力,最後調整掉了這個環節。

、談話內容調整:由於嘉賓之間的互動較少,以至於出現記不住嘉賓誰是誰的情況,人物立不起來,所以在節目中增加了我做老公(老婆)有什麼好,在剩下兩個眾嘉賓時,增加了為什麼選我不是他(她)的內容,這些內容的增加,給了嘉賓更充分的展示機會,增加了嘉賓之間的互動,讓嘉賓的性格和人生經歷更充分的表現,從而給觀眾留下印象。在臺上剩下兩位嘉賓的時候,增加了“選擇之前還得問問”,現場的群眾代表就關心的問題向嘉賓提問,增加了嘉賓與現場觀眾的互動。

考慮到現場沒有LED電視屏幕,在電視節目中播放的電視小片在現場看不到,現場觀眾的情緒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節目的氛圍,將原來的人物小片介紹,改為嘉賓第一個箱子的話題,由嘉賓現場自我介紹,這樣也把節目統一到以“説”為主的形式上。

3、環節調整

由三個眾嘉賓改成了四個眾嘉賓,經過幾期節目的實踐,感到在50分鐘的時長裏,出現四個眾嘉賓的分散了筆墨,影響人物性格的塑造,又將四個眾嘉賓改回到三個眾嘉賓,所節省的時間用在了嘉賓的互動、介紹和展示上。

在觀眾測評中,觀眾對現場投票環節興趣不大,把這個環節直接調整掉了。

去掉了節目開始的內容提要,調整後把內容提要放在地方的電視小片中。

增加了上期節目回顧,對上期節目中現場牽手的嘉賓,在節目拍攝後的一段時間裏如何相處,在本期節目做一簡要回顧,告知觀眾男女嘉賓進展到什麼程度,突出了欄目真相親的節目特徵,也讓相隔一週的節目之間有了聯絡,把“單本劇”做成“連續劇”,讓觀眾産生期待,增加了節目間的懸念。

對於節目嘉賓登記領證的,欄目都以《喜報》的形式告知觀眾,現在相親的節目眾多,但一年能成幾對似乎都諱莫如深,既然咱是真的,就在節目中告訴大家,這也是欄目“真相親”的一個佐證。

4、舞美包裝調整

箱子是節目的主要道具,是節目結構外在的形式錶現,開啟不同的箱子,其實就預示著節目進入了不同的環節。原版節目是旅行箱,我們改成了樟木箱子,中國的傳統,女孩子出嫁娘家要陪送樟木箱子,因為樟木不著蟲子,這樣改動符合中國國情、鄉土特色和農業節目的定位。

改版之初照搬了原版節目,每個眾嘉賓有三個箱子,每個箱子一個話題,三個眾嘉賓就是9個箱子,有點搬家的感覺,後請木匠師傅重新為欄目設計,把三個話題裝進一個箱子裏,通過機關再把三個話題逐步打開,雖然一個簡單的改動,從設計到製作卻費了不少週折。

最後標誌男女嘉賓是否牽手成功的道具,最初設計的是“愛情樹”,由於顯得簡陋且不美觀,改成了有動感裝置的愛情箱子,這個箱子也是單獨設計、量身定做的,既和現場嘉賓帶的箱子有所區別,在道具上也都統一到“箱子”上來。

在主嘉賓關箱子之前,眾嘉賓在場上的話題、經歷、觀眾的點評等,通過電視畫面做一簡要的回顧,通過重復,強化觀眾對眾嘉賓的印象,也是讓觀眾記住嘉賓、分辨嘉賓的重要手段。

在包裝上突出相親節目特色,製作了轉場模板,用在每個環節過度的地方,模板是飛來的喜鵲口銜著板塊的標題從畫面中飛過,喜鵲寓意著吉祥喜慶,不僅和相親的氛圍符合,也突出了節目的鄉土特色。

節目最初是三屏編輯,想通過這種編輯方式增加信息量,讓觀眾對現場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但這樣的編輯手法不僅難度大,而且會影響主要信息的傳遞,我們就把三屏編輯改為以單屏為主,在節目回顧、嘉賓自我介紹等環節用畫中畫表現,這樣調整不丟失現場的信息量,又突出了想主要表達的信息。

在包裝的各個環節,我們盡可能地凸顯“箱子”這一元素,通過動畫箱子的開啟關閉,強化節目的識別度。人名條是箱子打開後出來的,嘉賓自我介紹的環節,打開箱子是嘉賓現場的介紹,嘉賓回顧環節是兩個箱子同時打開,一個是嘉賓選擇前和父母商量,一個箱子的畫面是現場觀眾的點評,節目結尾是把現場裝進了箱子,箱子關閉,節目結束,箱子不僅是現場的關鍵道具,也是貫穿全篇的包裝元素。

為節目制專門作了片尾曲和轉場音樂,在片尾曲的説唱部分,對欄目的定位進行介紹,每期都播出,經過反復的播放來強化觀眾的記憶。

對出現在畫面上的字幕,根據不同的功能統一齣字幕的方式和字體,如嘉賓自我介紹時的關鍵詞、環節提示性字幕、動畫箱子的字幕、人名條字幕等等,並且對提示字幕、小版塊字幕一律要求口語化、通俗化、有交流感。

在我手機的記事本上,節目需要改動的地方和已經改過的地方就有幾十條之多,不然那夠一年的工作量呢?這麼説吧,為了試驗一個新想法,我們常連拍幾期趕節目,近40度的高溫下在廣東東莞曬脫過皮,零下17度的低溫下在山西武鄉縣凍得雙腿打過顫,老婆十月懷胎沒時間陪她做過一次孕檢,小女兒出生才幾天又到外地去拍片,新的想法想儘快落實,往往半夜發短信打電話佈置工作,勞累了自己騷擾了別人,就這樣爭分奪秒,這件事兒一年也沒幹完,明年還得接著幹。

三、這事兒沒完 明年還得接著幹

節目好看不好看,耐看不耐看,最終都是由細節決定的,想得再好如果在細節上落實不了,提高節目質量就會是一句空話,細節調整又是一個常抓不懈的動態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就目前而言,明年要幹的事兒還有一大堆:

1、圍繞特色抓細節

對欄目的包裝再進行一次統一的梳理,因為今年不斷調整,還有些包裝和節目的整體風格不相適應,儘量把片頭、轉場模板、字幕條、關鍵詞字幕等包裝元素統一到一個風格上來,讓欄目的標識更加醒目。

對鏡頭進一步規範,現在的節目場面大、機位多,拍攝手法多樣,有搖臂、斯坦尼康還有航拍,圍繞著提升節目質量,根據鏡頭自身的表意功能,不同的鏡頭怎麼用,在哪個環節用,還需要進一步規範。

現在觀眾在臺前就坐,像是在看一台晚會,這樣的觀眾佈局缺乏交流感,感覺和相親的內容與談話的風格有差距,也不利於觀眾的現場互動,想嘗試一下讓觀眾圍成一圈,突出欄目談話的氛圍。

2節目創作難題攻關

一、嘉賓中增加“真農民”的數量:目前節目中的真農民還比較少,原因前邊已經做了介紹,怎麼樣擴大真農民在節目中出現的頻次,是欄目很想解決的一個難題

二、 與地方的宣傳訴求相結合如何把地方宣傳訴求有機地融入到節目中,也是創作中的不可回避的難題

三、 增加節目的可視性:眾嘉賓三個箱子的話題是我們調整次數最多的,也是至今都不理想的環節,攻關會上我們乾脆把這個環節拿掉了,並對結構進行了大的改動,節目最後選擇的不是兩位男女嘉賓,而是一位主嘉賓和兩位眾嘉賓,多了一個人,選擇至少會有6種不同以上的結果,節目的懸念就會大大增加。

增強互動:主持人對現場觀眾的隨機採訪、觀眾的現場互動一直是節目的一個亮點,也是公認的《鄉約》節目的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把它用充分了,在攻關會上我們增加了一個觀眾、嘉賓、和嘉賓的父母親朋的互動環節,手裏有板磚,就得多拍幾下。

3、集中力量做推廣

擴大欄目在社會上的知曉程度,培養觀眾的約會意識,明年欄目在推廣方面集中力量做一次立體的欄目宣傳推廣,經過一年多的運作,新版節目也積累了一定的資源,隨著收視率穩步提高,可以借力打力,創辦有欄目特色的大型活動,形成活動與日常節目相互抬升、良好互動的態勢,在2015年,欄目將在適當的時機組織活動。

一年就幹了一件事兒,但實話實説,這事兒幹得很過癮!

熱詞:

  • 鄉約
  • 肖東坡
  • 主持人
  • 製片人
  • 視頻點播
  • 節目預告
  • CCTV-7
  • 中國網絡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