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廣西突出特色調結構 確保穩糧提質促轉型
央視網消息,2015年,廣西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為主題,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促轉型、活要素、拓功能、美生態”的總體思路,釋放農村改革紅利,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突出抓好糧食生産、特色農業提升等重點工作。
推進“一穩兩提”,確保糧食生産穩定發展。廣西始終把穩定糧食生産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前提,擺在農業農村工作的首位。2015年,按照“穩定總産、提高單産、提升品質”的要求,確保糧食産量穩定在300億斤以上。一是盯緊“穩總産”這個目標。自治區與各市人民政府簽訂了糧食安全責任書,將産量、面積等關鍵指標逐級分解落實。抓住馬鈴薯主食開發的契機,擴大秋冬馬鈴薯種植,培育穩糧的增長點。二是扭住“提單産”這個關鍵。推進水稻集中育秧與機械化生産、水稻合理密植和防早衰等糧食提質增效十大主推技術的普及,突出抓好糧食高産創建和綠色增産模式攻關,努力實現良種增糧、良法增糧、“蟲口奪糧”。三是抓好“提品質”這個導向。突出消費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大力發展有機稻、富硒稻等,促進糧食品質提升。
抓好“三品提升”,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在穩定糧食生産的基礎上,廣西放手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從2015年起,以提升品種、品質、品牌為核心,啟動廣西農業“10+3”特色産業提升行動,以品種定大局,以品質保安全,以品牌增效益。一是重點抓好1500萬畝糖料蔗、1500萬畝水果、1500萬畝秋冬蔬菜“三個1500萬畝”大宗特色産業,優化農業産業結構。二是著力推進糧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茶葉、蠶桑、食用菌、羅非魚、肉牛肉羊、生豬等十大特色種養産業提升行動。每個産業制定一個工作方案,安排一筆專項資金,明確一名廳級幹部具體主抓,連續推進3年。三是大力發展富硒農業、有機循環農業、休閒農業三大新興産業。充分發揮國內最大的2萬多平方公里富硒區域優勢,通過引入新型主體、制定標準等辦法,做大做強富硒農業。通過種養結合,打通種養業之間的通道,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重點推進桑樹多功能開發和利用糖料蔗廢料發展牛羊等草食動物。用好用活廣西豐富的鄉村特色旅遊資源,重點挖掘利用壯族“那”文化(稻作文化),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激活要素潛能,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廣西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充分釋放農村各種要素潛能,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一是積極盤活農村“三資”。努力抓住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的機遇,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有針對性地創新農村金融産品和金融服務,通過建立小微型金融機構、農業産業投資基金、發展特色産業和村級擔保基金等,增加農村資金投入;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等産權確權登記頒證,抓好北流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梧州市長洲區農村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兩個試點,建立健全産權交易平臺,釋放農村資産活力。二是全面創建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把創建示範區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和突破口,在2014年全區整合財政支農資金5億元成功創建12個示範區的基礎上,2015年起用三年時間,爭取逐步實現每個涉農縣(市、區)都建立一個自治區級或市級示範區,預計總投資110億元,其中政府投資25億元。對獲得認定的自治區級示範區,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給予一定獎勵,今年自治區財政已獎勵12個示範區9600萬元。三是高標準建設“高産高糖”糖料蔗基地。在2014年自治區整合資金12.97億元開展50萬畝“雙高”基地建設試點的基礎上,2015年整合資金22.32億元,建設80萬畝“雙高”基地,力爭通過幾年努力建成500萬畝經營規模化、種植良種化、生産機械化、水利現代化的“雙高”基地,從根本上提升廣西蔗糖業的國際競爭力。四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5年通過預算整合項目資金6.1億元,集中用於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同時,通過開展“小塊並大塊”、發展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方式,推進土地整合,為規模經營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