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
本報記者郜晉亮
“從去年開始,大蔥的行情就普遍不好,比起往年來,價格差不多跌了一半。”春節前夕,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清水蔥業種植營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阿騰賢告訴記者,這一年裏自己手心裏都捏着一把汗,合作社裏1360畝蔬菜基地,有1100畝種植雞腿蔥。阿騰賢手裏捏的這把汗,倒不是因為擔心賣蔥掙不了錢,而是怕掙回來的錢連基地裏打工的人工工資都付不起。
阿騰賢説:“按今年的行情,合作社確實有點難,不過還好,蔬菜補貼到了,給我們幫了大忙。不僅給工人們結算了工錢,支付了一部分土地流轉費用,剩下的錢合作社打算買個四輪車。”
阿騰賢説的蔬菜補貼,是2014年4月青海省為加快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而建立的露地蔬菜種植補貼機制,每年補貼面積不低於30萬畝,常年露地蔬菜每畝每年補助200元,復種露地蔬菜每畝每年補貼100元。
與大通縣的阿騰賢一樣的是,剛剛拿到的蔬菜補貼也給海東市互助縣富農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靳永明幫了大忙。“去年受到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娃娃菜行情不好,算上土地流轉金、種植成本、人工等支出,虧了有30多萬元,14萬元的露地蔬菜補貼就像是一場及時雨。”靳永明説,“老百姓的錢不能欠,合作社要守信用,來年村民才能把土地放心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