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喜看顆粒歸倉處—關於吉林省糧食收儲能力升級的探析

三農 吉林日報 2015年02月06日 09:2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自2013年起,國家以“守底線、保安全、惠民生、促發展”為目標,啟動實施了“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即“糧安工程”。目的是全面提升糧食收儲和供應保障能力,切實做到敞開收購農民余糧,保障嚴重自然災害和緊急狀態下的糧食正常供應,實現“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的糧食流通底線目標。

  糧食收儲能力是“糧安工程”的重要基礎,作為産糧大省,該如何借力“糧安工程”的實施,提升吉林的糧食收儲能力?

  正常年景,吉林省糧食産量保持在650億斤階段性水平,2013年以來,吉林省倉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2014年糧食庫存最高達948億斤,達到歷史最高點。而目前吉林省有效倉容僅為375億斤,其中,露天儲糧400億斤,露天囤近6萬個。

  在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缺口大,未來糧食發展需求大的矛盾之下,吉林省以“守住管好天下糧倉”為己任,以實施“糧安工程”為載體,全力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的文章,快速升級糧食收儲能力。

  農家糧食住“樓房”立體儲糧成時尚

  “以前我沒細算過賬。自打用上這種科學儲糧倉以後,我就留意了。我家1.1公頃地,每年産糧差不多都在1.25萬公斤。這幾年可以等到開春賣乾糧,每年都能多賣出2000多元。”

  1月上旬,記者來到公主嶺市環嶺鄉火炬村的那天,正下著雪。58歲的村民范榮江在打掃院子。他告訴記者,以前“地趴糧”的時候,遇到這樣的下雪天,就要趕緊找塑料布把糧堆蓋上,免得受潮。“過去大家都覺得雞刨狗咬和發黴避免不了,但算算賬要損失2000多元錢啊。”他説,現在的糧食在裝倉前都經過挑選,經過一冬天的自然降水,開春時候再賣,大多可以賣到一等糧的價格。

  去年秋天,由於吉林省氣溫高、濕度大,十分不利於農戶庭院儲糧安全,吉林省個別地區農戶儲糧出現了點翠甚至生霉現象,造成了糧食的損耗。而在火炬村,村民們一點都不擔心。

  在村裏,幾乎每家門口都有一排高高的儲糧倉,藍色的鋼筋支架,裏面鋪著鐵絲網,儲糧倉下面有紅磚墊起,離地30多厘米。儲糧倉裏,滿滿的金色的玉米棒一直堆到倉頂。范榮江説,從2011年開始,村裏家家戶戶就陸續開始使用這種儲糧倉。“比以前‘地趴糧’可好多了,糧食存在這裡頭,不招耗子、不壞糧,一點都不會損失的。”

  據省糧食局提供的數據,吉林省目前已累計推廣45.6萬套農戶科學儲糧倉,農戶使用科學儲糧倉存糧82億斤,每年實現糧食産後減損8億斤,減損的糧食相當於增加4萬公頃的“無形糧田”。綜合糧食減損、擇機售糧和提高品質三筆賬,每年可增加農民收入近13億元。

  省糧油衛生檢驗監測站研究員宋長權認為,減少糧食損失,就是實實在在地增加社會糧食總量,是不用播種的收穫、不用收割的豐産,是實現糧食增産最直接、最現實、最節省、最快捷的辦法和途徑。

  農戶科學儲糧倉的推廣不僅僅是一項儲糧工程,也是一項民生工程。只有科學儲糧,才能實現糧食減損、農民增收、社會增糧的目標。

  因“戶”制宜推新倉全力消滅“地趴糧”

  “去年秋收之後氣溫高,沒經管好,糧食生霉率超標。我都去了好幾個糧庫,不是不收,就是價格低。”1月17日,記者見到雙遼市茂林鎮日新村農民陳欣時,他的臉色不太好看,懊惱地説:“這車糧發黴率超標,國有糧庫不收,有的個體糧販能收,但一公斤的收購價才1.7元。”在他運糧卡車的車鬥裏,金燦燦的玉米粒中間,夾雜著一些暗紅色的顆粒,那就是發黴的玉米粒。“這一車2噸糧,都是貼地面的,秋後高溫,沒顧上倒垛,壓在底下的這層就這樣了。”陳欣説:“糧食沒儲存好,這一車損失1000多元啊。”

  像這樣因“地趴糧”現象造成農民受損的絕非少數,農戶安全儲糧形勢仍然嚴峻。

  現在吉林省由政府來主導推廣的農戶科學儲糧倉項目主要是為了起到示範帶動作用,讓農民真切看到科學儲糧的好處,激發自主建設科學儲糧倉的積極性。據了解,目前吉林省主推的科學儲糧倉一套可以存2萬斤糧食,每套造價4000元,資金籌措比例大體按照中央30%、省級配套30%,市縣和農戶40%,有條件的市縣可以配套一部分經費。如果農戶個人承擔40%,這樣一套儲糧倉農戶個人僅需支付1600多元,就可以使用10-15年。

  而目前吉林省已經推廣的45.6萬套農戶科學儲糧倉,僅佔全省270萬玉米種植戶的16.9%。

  為什麼有些地區農戶購買科學儲糧倉積極性不高?宋長權分析説,一方面是部分農民傳統的儲糧習慣不好改變,需要示範作用引導,而農戶科學儲糧倉推廣主要問題是倉型單一、倉容小,不能有效滿足不同農戶的儲糧需要。他説:“特別是合作社、種糧大戶,幾百公頃土地收穫的糧食,如何做到安全儲存?”

  對此,省糧食局倉儲處處長張煒透露,針對新型經營主體的特殊需求,吉林省將開展大倉型建設試點。計劃推廣建設3000套倉容35立方米,適用於玉米穗臨時儲存的組合式農戶儲糧倉試點工作,並組織研發可以裝玉米穗21噸,折合玉米粒15噸的30立方米大農戶科學儲糧倉。張煒説:“通過推廣建設多種倉型,滿足不同農戶的儲糧需求,調動農戶建倉積極性,進一步改善農戶儲糧條件,儘快解決‘地趴糧’問題,實現‘藏糧於民’。”

  據了解,今年吉林省將重點支持“地趴糧”問題突出的縣市建設農戶科學儲糧倉,目標是全省農戶糧食立體儲存率達到85%以上,比2014年提高5個百分點。

  多措並舉籌資金“增容”“物流”兩手抓

  “藏糧於民”非一日之功,所以吉林省在農民賣糧之後的糧庫收儲環節和物流環節開展“兩手抓”,雙管齊下。

  糧食企業的收儲能力升級尤為迫切。

  記者在去年9月第一次到四平市南山糧庫時,正趕上糧庫建造儲糧簡易罩棚項目和儲糧標準平房倉項目。今年1月,記者再一次來到這裡,5萬噸的儲糧項目已經建設完成。糧庫院子裏,幾輛運輸車正排在玉米傳送帶下面,準備把烘乾後的玉米轉運到儲糧倉裏。糧庫院外,來賣糧的卡車在路邊排隊等著扦樣、驗質、檢斤。糧庫主任左安説,糧庫收儲能力從1.6億斤提高到2.6億斤,就有能力充分收購周邊農戶的余糧,原有的露天糧囤將被逐漸淘汰,儲糧安全進一步得到保障。

  糧食企業收儲能力升級的一個焦點問題就是資金問題,為此,吉林省廣開渠道,多措並舉籌集資金。

  “去年吉林省通過舉辦産銷協作推介洽談會,吉林省企業與京津滬等13個銷區省份30家企業簽訂了36億斤建倉協議。”張煒告訴記者,為了完成吉林省糧食倉儲設施的升級改造,吉林省一方面調動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提高自籌比例,省財政也配套一部分資金,另一方面積極吸引銷區省份企業到吉林省投資建庫。對新型經營主體自主建倉,吉林省還將開展補貼試點。

  張煒介紹,近幾年,國家不斷加大對吉林省糧食倉儲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先後給吉林省下達“糧安工程”倉儲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個,分別是15.2億斤儲糧罩棚、15.5億斤平房倉、85億斤“危倉老庫”維修改造、11個糧食物流、80億斤以費代建儲糧罩棚、23億斤儲備倉和收納倉項目。目前,全省糧食倉儲設施得到有效改善,糧食收儲能力得到提升。

  據了解,為了改善國有糧庫的倉儲條件、提高倉儲能力,吉林省還將繼續爭取國家支持,在項目安排上重點考慮已經納入地方糧食收儲保障體系內的企業,並鼓勵糧食主銷區到吉林省投資建設糧食生産流通基地,支持外埠企業到吉林省投資建庫,還將組織吉林省糧食收儲企業與地方儲備增儲規模較多的主銷區省份開展更廣泛的産銷協作,提供代建、代收、代儲服務。

  張煒告訴記者,吉林省計劃到2020年省內有效倉容從375億斤增加至500億斤,將現有的收儲能力全部實現倉房和罩棚儲存,消除不合理的露天儲糧和危倉老庫帶病存糧。

  日前召開的省農村工作會議還披露,今年吉林省將加快建設重點糧食物流節點,建設11個“北糧南運”物流節點中轉設施、鐵路專用線和接收發放系統,支持圖們江、琿春糧食物流園區建設,完善與扎魯比諾港相匹配的中轉設施建設,新增糧食外運能力20億斤。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