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長春市廣袤的黑土地上,農民種水稻往往是“單打獨鬥”,品種雜亂、技術落後,種得辛苦、賣得艱難。近幾年,隨著長春市加快推進30億斤商品糧增産工程,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速發展壯大,水稻種植逐步走上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之路,昔日默默無聞的長春大米開始熱銷大江南北,如今已成為該市一張“白金名片”。
長春大米緣何受到青睞?它經歷了怎樣的蛻變?
水稻種植走向規模化
“以前,大家各種各的,品種不一、米質不同,很難往外賣!”德惠市朝陽鄉南崗村農民劉成興説,五年前,村裏成立了合作社,把500余戶水稻種植戶組織起來,按照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品牌、分散經營的模式運作,最終打開了南方市場。
“這兩年,我們的大米根本不愁賣!”劉成興説,每年秋收後,合作社統一收購種植戶的水稻,再統一送到村裏的稻米加工廠打磨、包裝。“如今,南崗村的大米暢銷南方多個省市”。
“這些新型經營主體的水稻種植面積都挺大,少則幾十公頃,多則幾百公頃。”長春市農委農經處負責人介紹説,近年來,長春市積極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家庭農場已發展到930個,合作社達到8089個。迅速壯大的新型經營主體,不僅加快了水稻品種優化、技術革新的進程,也有力推動了全市水稻種植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培育品牌提高知名度
“近幾年,東北大米在南方特別搶手,咱們長春大米更是供不應求。”箕人市糧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近年來,為提高長春大米的知名度,長春市各有關部門多措並舉,積極加大宣傳與推廣力度。2014年7月,長春市在廈門舉辦了“東北人的最愛——長春松花江大米推介會”,吸引百餘位福建糧食經銷企業代表參會,廈門人天行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當場與榆樹市藍河壩米業有限公司簽訂了産銷合作協議。
除定期參加農博會、糧洽會等展會外,長春市還通過開展爭創“長春名牌大米”等活動,不斷提高長春大米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近幾年,長春市涌現出一批有帶動力、影響力的大米品牌,其中“松花江大米”“榆樹大米”“飲馬河大米”“松江佰順大米”等分別榮獲了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國家農副産品地理標識、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金獎、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暢銷産品獎等。
品質優良決定“身價”高
近年來,隨著知名度的不斷提升,長春大米的“身價”也不斷提高,每公斤售價甚至達到數十元。
昔日名不見經傳的長春大米,緣何能暢銷全國、賣出高價?
據了解,質量的提升是長春大米崛起的內生動力。近幾年,隨著長春市加快推進30億斤商品糧增産工程,省內知名農業科研院校從優質品種研發、種植技術創新、病蟲害低毒防治等方面,不斷推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技術措施,推動長春大米達到國際優質大米標準。
如今,長春大米已經步入高品質、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達到了無公害大米的標準,有19戶企業的31個標識産品分別被認定為標準更高的綠色大米、有機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