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變“吉林好米”為“吉林名米”

發佈時間:2014年07月15日 08:42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吉林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真的沒想到,‘吉林大米館'在剛剛開館38個小時裏,訪客量就達到5.8萬人,淘寶流量9.3萬次,成交4625筆,總共賣出28.55噸大米,平均每小時就賣了1500斤。”省商務廳廳長叢紅霞日前在某新聞發佈會上向廣大媒體發出這樣的感慨。

  眾所週知,我省是全國粳稻主産區,水稻生産條件好,大米品質優。吉糧集團梅河穀物有限公司的“吉糧梅河”牌、吉林東福米業的“大荒地”牌、遼源德春米業的“禦泉”牌等有機大米在高端市場上名聲鵲起。永吉、舒蘭、九台、前郭等稻穀傳統優質産區,也涌現出了一批精品米加工企業,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領了穩定的銷售渠道。

  但與我省稻米資源和稻米品質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吉林大米”的知名品牌仍顯匱乏,大米加工相對分散,尚未形成“拳頭效應”。目前,全省持有生産許可證的大米加工企業達1227戶,但日加工能力達到100噸規模以上的企業不足200戶。加工企業使用的品牌多達900多個,這意味著平均每3000噸大米就有一個品牌。

  同時,低水平重復建設,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具有先進工藝設備的企業與工藝設備簡陋的小作坊並存,加工水平參差不齊。由於生産規模普遍偏低,阻礙和制約了副産品的開發和利用,無法形成規模效益。此外,精加工産品鏈條短,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産品乏善可陳。

  由於一些小作坊流動性較大,經營不規範,濫用名牌商標,不僅給正規生産企業帶來很大衝擊,而且在區域內造成了無序競爭。多年前,舒蘭曾成功打開了新疆市場,大米銷售情況看好。但隨之全市水稻加工企業蜂擁而至,競相壓價,最後皆虧損而歸。

  曾經有業內人士説,不管什麼大米,只要挂上“五常大米”的牌子,就要比其他地方的大米每公斤多賣兩毛多。這看似不起眼的兩毛錢,卻值得我們深思和回味。

  如今,打開淘寶網“吉林大米館”,康熙欽點禦米産區、北海道血統的頂級米、火山與泉水哺育的奇珍等等富有衝擊力的詞彙,緊緊吸引住人們的眼球。入駐淘寶,讓吉林大米企業“抱團”走向電商,既減少了中間環節,突破了運輸成本的瓶頸,又大大拓寬了流通渠道,對於全面宣傳、提升我省大米品牌,通過“倒逼機制”進行資源整合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了利用電商,筆者認為,要想解決我省大米産業“小、散、低”的現狀,還要充分運用行政和經濟手段,大力引導、扶持具有潛在優勢和符合産業發展方向的企業。在工藝技術改進、生産規模、質量監控、市場營銷上,打造品牌的核心優勢,建成綜合型、規模型、強勁型的高新技術大型龍頭企業集團。

  同時,增加科技和資金的投入,大力支持品種選育、生産技術推廣、市場信息共享、稻田環境資源保護等,確保打造出的大米品牌有足夠的後勁。鼓勵大米加工企業在全國主要城市建立品牌專賣店,鼓勵施行“農超對接”,使吉林大米儘快進入全國各省會城市的大型超市。

  總之,只有創新思路,不斷推進品牌建設,才能充分發揮好我省的大米資源優勢,變“吉林好米”為“吉林名米”。2013年4月末,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推進吉林省大米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計劃用3-5年時間,在全省打造12個區域大米地理標誌品牌,建設10個水稻加工核心區。相信不久的將來,吉林大米一定會走出一條品種優質化、經營産業化、企業集團化的發展之路。

熱詞:

  • 科技苑
  • 致富經
  • 每日農經
  • 農廣天地
  • 聚焦三農
  • 鄉土
  • 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