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地方三農 >

吉林敦化:山林仲夏聞蛙鳴

發佈時間:2014年07月14日 10:30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吉林日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仲夏之夜,寂靜山林深處,陣陣蛙鳴入耳。

  敦化市大蒲柴河鎮松江河村,一個地地道道的小山村,村裏人很多選擇了林蛙養殖作為致富門道。

  隋文忠一家,是村裏養殖林蛙的頭一家。

  採訪中,隋文忠一直在説:“其實我沒什麼可寫,論數量,我養的林蛙不是最多的;論掙錢,很多人掙得比我多……”言談中,透露出樸實和謙虛。就是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的人,靠自己的努力,在林蛙養殖業中闖出了一片天地,不僅富了自己,也帶動了一方百姓跟隨他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

  早在1982年,信息傳播並不發達,報紙也不是隨處可見,偏偏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隋文忠的父親隋喜林在一篇報紙上看到關於林蛙養殖的報道,文章內容讓隋喜林眼前一亮。經過深思熟慮,隋喜林下定決心要大幹一場。於是他在自家附近的山上承包了一片山溝,開始了林蛙養殖,從此,山溝變成了蛤蟆溝,那片寂靜的山溝響起了一片蛙聲。

  那時的隋文忠才十幾歲,每天看著父親起早貪黑地忙活,雖然幫不上大忙,但蛤蟆溝裏養林蛙那些事兒卻潛移默化地印在隋文忠的腦海中。轉眼間二十多年過去了,隨著父親年紀越來越大,隋文忠挑起了養家的重擔,成為全家養殖林蛙的主力。從十幾歲到四十幾歲,可以説是蛙鳴聲伴著隋文忠長大的。

  由於細心和鑽研,他的養殖經驗隨著時間與日俱增,養殖過程中不免遇到天災人禍,隋文忠總是不慌不忙從容應對。前幾年的冬天,林蛙普遍遭受凍害,很多養殖林蛙的人都損失不小,隋文忠憑著多年的經驗,硬是以最小的損失躲過了天災。同時,他也大方地將自己總結的經驗告訴別人,希望其他養殖戶能減少損失。

  養殖林蛙的艱辛隋文忠很少提及,他説:“辛苦是肯定有的,但幹什麼沒有辛苦呢?”現在,隋文忠和父親住在蛤蟆溝邊的房子裏,精心照顧著自己的産業。隋文忠家的林蛙養殖面積現已達到1000多公頃,年收入達10多萬元,看到養殖林蛙確實是條致富路,村民們也陸陸續續地包山溝、養林蛙,隋文忠成了當地的致富標桿。隋文忠參加了當地組織的林蛙合作社,他説一幫人在一起商量,能更好地發展林蛙養殖,事實上確實如此,林蛙合作社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各種扶持政策能及時送到社員手中,實實在在地促進了隋文忠和其他養殖戶的産業發展。

  多年的産業發展讓隋文忠的頭腦更加靈活,他覺得山溝裏除了養殖林蛙還可以再開發利用。通過大量的調研,隋文忠選擇了種植林下參。山溝裏養林蛙,山坡上種林下參,隋文忠把兩種産業結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資源,創造更多的價值。現在,隋文忠帶領一夥人成立了林下參合作社,想依靠大家共同的力量和政府的扶持,把林下參這個産業發展得更好。

  廖廖數筆,無法清晰地記述隋文忠在林蛙産業發展道路上的經歷。隋文忠也沒有時間讓人聽完他的全部故事,他還要急著趕回蛤蟆溝。因為在林蛙上岸的季節,他得抓緊時間回去照看那些寶貝疙瘩。

  山林深處的蛙鳴聲,那是隋文忠最陶醉其中的旋律。

熱詞:

  • 林蛙
  • 蛙鳴
  • 寂靜山林
  • 蛤蟆溝
  • 合作社
  • 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