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農業部啟動了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的工作,認定了第一批共52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位列其中。2012年10月,酒泉市肅州區和定西市安定區又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目前,3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總體進展順利。
近年來,甘肅省農牧廳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深入實施“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著力打造旱作農業、高效節水農業、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3個國家級示範區,壯大提升6大特色優勢産業,強化完善5大支撐體系,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糧食生産實現“十連豐”,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全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進入了又一個黃金期,為進一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現代農業雛形已現
從總體上看,甘肅省已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關鍵階段。城市郊區、河西地區和沿黃灌區以及農墾大多數地方已具備農業現代化的雛形。奶牛、生豬、蛋雞等産業初步實現了現代化。設施蔬菜、優質林果、現代制種等産業已經向現代農業邁進。從經營主體培育看,龍頭企業較快發展。各地依託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建成了一批産業關聯度大、産品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2013年底,全省已認定龍頭企業數量達2424家,其中國家級27家,省級371家。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也發展迅速。目前,全省已註冊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超過3萬家。集中在設施種植、養殖、林果業,農機、農資及農業專業服務類較少。合作社的快速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産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提升了農業的整體素質。種養大戶發展壯大、家庭農場開始起步。專業種養大戶兼具家庭經營和規模經營優勢,加之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速,並逐漸向家庭專業生産大戶集中,專業種養大戶正在向家庭農場蛻變,或將成為甘肅省未來農業發展的主體,註冊類型以經濟林果、養殖、林果+養殖等類型為主。
特色模式遍地開花
龍頭企業主導型發展模式由龍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建設種植養殖基地、&&組建合作社,將合作社、協會、園區和農戶聯絡起來,按照工業化的經營模式,專業化、標準化、安全高效地發展現代農業。這種模式既利用了企業的先進管理經驗、技術、資金及市場優勢,又在連接社員和市場的服務環節上,充分發揮了合作社等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目前運作的模式有:龍頭企業+基地、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協會+農戶、園區+企業+農戶、企業+農戶和龍頭企業+養殖小區+專業村模式。
合作社主導型發展模式由村委會負責人、企業或種養大戶&&註冊專業合作社,社員以土地、農機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按個人意願分別簽訂不同類型的合同,獲得相應收入。合作社把入股流轉的土地再進行統一規劃、集中管理、規模經營、統一市場銷售。該模式不僅解放了本地剩餘勞動力,也使農業生産經營實現專業化、規模化。目前,具體運作的模式有:村辦合作社模式、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合作社+農戶模式。
種養大戶興辦的家庭農場發展模式種養大戶和致富能手通過土地流轉達到適度規模經營,在現階段有利於穩定農村生産關係,充分發揮種養業能手的&&作用和農民不離開土地也能增加收入,也有利於生産方式轉變、降低生産成本、化解小生産與大市場的矛盾。同時,形成了家庭種養相結合的生態良性循環。在目前的形勢下發展家庭農場是農民非常歡迎的也是非常適合的一種模式。目前,甘肅省家庭農場以種植經濟林果、設施種植或養殖業等高效産業為主,主要經營類型有經濟林果、養殖、林果+養殖等類型。
農民自己的專業服務隊由農村致富&&人發起組織成立季節性的農機專業服務隊,農忙時節統一組織村裏的農機手就地就近開展農機作業。
轉型跨越初顯成效
農業基礎條件不斷改善。全省堅持“三水”齊抓,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078萬畝。在中東部乾旱地區實施“121”雨水集流工程,集雨節灌面積發展到550萬畝。全省興修梯田3105萬畝,佔坡耕地面積的51.9%,初步走出了一條“梯田+水窖+地膜+調整+科技”的旱作農業發展路子。近年來,通過組織實施植保工程、旱作農業示範基地、保護性耕作示範工程、退牧還草等一大批農業基本建設項目,使全省農業生産基本條件得到了改善。城市郊區、河西及沿黃灌區、中部川道河谷地區、農墾和隴東垣區發展現代農業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
農業設施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進一步加強農機化實用技術的推廣,全省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301萬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2%,提高1.7個百分點。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2416萬千瓦,增長6%;全年農機經營總收入達94億元,增長7.2%;農業機械化對農民增收的貢獻額達到人均175元。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提高了土地産出率和勞動生産率,現代農業的競爭力明顯提高。
糧食生産實現“十連豐”。糧食總産從1983年穩定達到500萬噸,到2013年首次突破1110萬噸,不到30年的時間總産量翻了一番多,特別是以人均只有全國平均水平47%的水資源,生産了相當於全國人均水平94%的糧食,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穩定了糧食生産,為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奠定了基礎。
特色優勢産業加快發展。近年來,省農牧廳堅持以規劃為統領引導産業發展,以産業為平臺整合發展資金,以項目為紐帶聚集生産要素,整合資金,專項扶持發展特色優勢産業。2013年底,全省特色優勢農作物面積達到2840萬畝,比上年增加80多萬畝,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45.9%,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全省馬鈴薯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做到了脫毒種薯全覆蓋。蔬菜、蘋果、中藥材、現代制種、草食畜等特色産業加快發展。牛羊産業大縣建設步伐加快,全省規模養殖小區(場)數量達到了7700個。特色優勢産業發展迅速,提升了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有序推進。近年來,甘肅省重點支持甘州區、肅州區和安定區全力推進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各示範區特色優勢産業規模不斷壯大,農業科技支撐水平逐步提升,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參照農業部的做法,甘肅省也組織認定了13個省級(綜合)現代農業示範區,對各示範區建設總體規劃進行了評審。2013年,爭取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8000萬元,有力支持了3個國家級和13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目前,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已形成政府高度重視,各部門協同推進,全社會參與建設的良好局面。
多措並舉聚力發展
加強組織領導,協調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富民興隴産業重要抓手,全力推進。省委省政府自2012年以來,先後印發了《關於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意見》和《加快推進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提質增效五年行動計劃》,研究確定了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六項重點任務和八大重點工程,並組織召開了甘肅省現代農業發展協調推進專題會議。隨後省市兩級和大部分縣區均成立了專門的現代農業發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召開會議、出臺政策、制訂方案,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爭取多方投入,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按照農業部等國家部委農業支持政策和投資方向,進一步抓好項目謀劃籌備、組織申報和爭取落實工作。2013年共爭取落實中央投資48.61億元,與2012年相比增長27.3%,其中中央資金44.31億元,省級專項和配套資金4.3億元,帶動了市縣兩級財政和金融資金、社會資金積極投入現代農業建設,有力地支撐了全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聯合六部門出臺了草食畜牧業和設施蔬菜産業發展貸款貼息管理辦法,累計發放貸款13.1萬戶116.6億元。草原保護與建設有效開展。完成禁牧草原面積1億畝,劃定基本草原2.68億畝,草畜平衡1.41億畝,落實草原承包2.4億畝,296萬農牧戶確認了草原經營權並簽訂了合同;完成高産優質苜蓿建設8萬畝,人工種草面積達2388萬畝;完成退牧還草圍欄建設700萬畝。
抓好規劃工作,有效發揮規劃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按照中央和省上的安排,結合農業發展實際,加強了種子工程、植保工程、動物防疫體系工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工程、退牧還草工程等專項工程建設規劃制定和實施;根據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組織編制《甘肅省“365”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等重點規劃。通過編制和實施産業發展規劃,起到了引領産業發展,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區域佈局的作用,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
加強前期調研,積極謀劃儲備重大農業建設項目。積極開展區域發展戰略、現代農業、農業重點工程和配合國家層面調研等,提高謀劃儲備重大項目的科學性、針對性。提出了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國家級種業基地(一期)建設、旱作農業示範、高效(農田)節水農業示範、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示範和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提質增效五年行動計劃等重大項目。
完善機制體制,加快推進農村土地規範流轉。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的信息收集發佈、法律諮詢、價格評估、合同簽訂、糾紛調處等制度,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扶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切實提高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探索融資模式,推動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省農牧廳與國家開發銀行甘肅省分行合作,本著優勢互補、共促發展的原則,就共同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簽訂框架協議,編制《甘肅省現代農業發展融資規劃》。
創新服務模式,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以做大做強甘肅農業信息網為目標,努力推動全省農業網站發展,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完善拓展“12316三農”服務熱線服務功能,為全省農民和涉農企業搭建了解憂排難促發展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實施“甘肅省農村信息公共服務網絡工程”,為全省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完成“金農”工程一期(甘肅部分)項目建設任務並通過驗收,開通運行視頻會議系統。積極推廣應用短彩信平臺,拓展信息服務渠道。積極探索開展形式多樣的物聯網試點工作,推進現代農業信息化、智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