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是欠發達的傳統農業地區,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嚴重匱乏、發展基礎薄弱。面對水資源嚴重短缺、生態惡化的嚴峻市情, 2010年以來,武威市緊緊抓住國家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的重大機遇,堅持調結構、促增收、修公路、興水利、建房子、抓脫貧、美環境,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産,全力建棚子、栽林子、抓票子、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堅定不移地推進“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産模式和“儲藏加工+運輸銷售”現代營銷模式,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設施農牧業呈現出建設速度不斷加快、綜合效益不斷提高、農民積極性空前高漲的良好態勢。全市設施農牧業面積由2009年的14萬畝增加到2013年的59.5萬畝;設施蔬菜産量由2009年的42.8萬噸增加到2013年的98.9萬噸。強化技術創新與服務,生産效益和産品質量同步增長,設施蔬菜平均畝産達6.5噸,設施蔬菜畝均收益達到1.5萬元以上,高的達到4萬元以上。蔬菜産值達到39.2億元,佔到種植業産值的38%。蔬菜産品70%以上銷往北京、新疆、廣東等20多個大中城市,部分産品出口中亞等國。武威已成為全省乃至西北地區重要的設施蔬菜生産供應基地和國家“西菜東運”生産基地。
武威實踐證明,發展設施農牧業是北方農業的一場革命,能夠延伸農業生産期,增強節地、節水、抵禦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有力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市農業增加值由2009年的53.5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89.2億元,年均增長6.8%;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972元增加到6963元,走出了一條節水高效、農民持續增收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
武威市委書記火榮貴説,武威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加速轉化期。今年,我市進一步加大設施農牧業建設力度,計劃新建設施農牧業17萬畝,累計達到73萬畝以上,實現戶均2畝目標。武威將以推進農業現代化為方向,以促進農民增收和確保糧食自給為核心,堅定不移推進“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産模式和“儲藏加工+運輸銷售”現代營銷模式,突出“規模化、區域性、多品種、高效益”發展方向,大力發展設施農牧業。堅持擴大規模與提質增效並重,通過優化品種、精細化管理、標準化生産,強化技術服務,借助正在建設的全省第一個國際貿易陸港──武威保稅物流中心,開拓中亞、歐洲等國際市場,帶動農産品營銷,不斷提高設施農牧業效益,為實現農民持續增收和與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
從2010年以來,武威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設施農牧業發展作為推動農業轉型跨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實現與全省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制定印發《關於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收入倍增的決議》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産業發展作為全市農業工作的重點。市、縣區分別成立由分管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産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安排各項工作。嚴格考核獎懲,將設施農牧業建設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考核內容,市、縣、鄉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採取GPS定位、市縣兩級核查驗收等方式嚴格考核驗收,考核結果與領導幹部任免獎懲挂鉤,各縣區鄉鎮、部門已有多名幹部因發展業績突出受到提拔重用,極大地激勵了基層幹部的積極性。廣泛宣傳動員,綜合運用媒體宣傳、典型帶動、現場觀摩等方式,廣泛宣傳設施農牧業發展相關政策,幫助農民算好效益帳,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從“要我建”變為“我要建”。全市形成了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良好工作機制。
強化政策扶持,助推産業發展。武威市全力爭取國家新一輪菜籃子工程、省現代農業發展蔬菜標準園創建、北方城市冬季設施蔬菜規模化種植基地建設等重點項目,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統籌安排,重點支持設施農牧業等主導産業發展。積極推動農村金融創新。加快推進農村産權確權頒證工作,創新農民土地(草原)承包經營權、設施農牧業産權、林權、房屋産權等農村抵押貸款方式,在實物擔保上取得了新突破。積極破解資金瓶頸,搶抓雙業、雙聯等惠農貸款政策機遇,努力把普惠政策轉化為特殊政策,今年積極破解資金瓶頸,努力把普惠政策轉化為特殊政策,搶抓婦女小額貸款、雙業貸款、雙聯貸款等惠農貸款政策機遇,截至5月29日,累計發放三項惠農貸款172.55億元,戶均達到4.8萬元,農戶覆蓋面達到60%以上,有力解決了設施農牧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推動了産業快速發展。深入推進水權水價改革,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實施多樣化的水價政策,激勵節水、引導高效節水産業發展,建立了有利於促進節約用水和産業結構調整的水價機制。農業用水推行差別水價制度,設施農牧業等高效節水作物地表水優惠25%、地下水優惠50%。
武威市通過黨政推動、政策扶持等措施強力推進,以設施蔬菜為主的蔬菜産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規模迅速擴大。全市日光溫室等設施蔬菜面積由8.4萬畝增加到15.9萬畝。生産區域從城郊、平川井水灌區向遠郊和河水灌區、山旱區擴展,發展設施蔬菜的鄉鎮達到86個,生産區域覆蓋除牧業區外的全部鄉鎮。設施蔬菜産量達到98.9萬噸。設施蔬菜規模、産量均居全省前列,成為我省重要的商品蔬菜生産供應基地和國家“西菜東運”生産基地。
二
強化科技服務,增強支撐能力。武威市嚴格實行技術服務承包責任制,各級農技人員全部深入生産一線,圍繞結構調整、扣棚定植、品種選擇、茬口安排、疫病防控等重點環節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幫助農戶解決技術難題。通過選派科技特派員、村級助理員和考錄鄉鎮農技人員等方式,不斷充實基層技術服務力量。2013年,公開招聘174名涉農專業大專以上學歷畢業生充實鄉鎮服務機構;在345個行政村開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試點,聘用技術人員841人;選聘村級科技助理員540名、村級動物防疫員1137人,實現了設施農牧業技術服務全覆蓋。
武威市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推廣,集成推廣日光溫室標準化栽培、日光溫室立體栽培、暖棚養殖“五良”配套、水肥一體化等先進適用技術。2013年,全市各級農技單位組織安排新型日光溫室結構、配比優化施肥、連茬栽培、智慧化肥水耦合、溫室立體栽培等核心技術試驗示範50多項次,引進試驗瓜菜新品種360多個,其中設施瓜菜新品種180個。加大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鼓勵扶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建成工廠化育苗中心,全市日光溫室優質種苗年産能力達到8000多萬株。堅持集中培訓、現場演示相結合,圍繞生産實際需求,連續多年大規模開展農民培訓,每年培訓農牧民50萬人次以上,著力提高技術入戶率。
武威市著力提升設施農牧業裝備水平,大力推廣配套自動卷簾機、滴灌設施、環境控制設備等設施設備,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産率,灌區日光溫室全部配套安裝滴灌、管灌等高效節水灌溉設備,非井灌區日光溫室全部配套建設水窖、水池,部分小區配備遠程監控和智慧化控制系統。
武威市強化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堅持嚴字當頭、産管並舉、標本兼治,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提高質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了市、縣區、鄉鎮三級農産品質量監管體系,所有單位均做到有編制、有人員、有辦公場所,有力地提升了監管能力。全面實行産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和農産品批發市場入市登記、分類查驗、自檢、不合格産品退市制度,蔬菜運銷企業對農戶的蔬菜檢測合格後可方進行收購,超市對農産品實行自檢、委託檢測、索證索票和質量安全信息公示等制度,為産品質量安全提供強有力保障。加強農産品專項整治,省級蔬菜例行監測平均合格率達到99%。
三
武威市突出“規模化、區域性、多品種、高效益”的發展方向,突出優勢,促進設施蔬菜生産基地向優勢産區集中,初步形成了涼州區、民勤縣井泉灌區、古浪縣黃灌區、天祝縣金強川區精細蔬菜,沿山冷涼灌區設施果品、食用菌,民勤縣湖區、涼州區沿沙區西甜瓜,古浪縣黃羊川、天祝縣金強川綠色高原夏菜等優勢産區。設施蔬菜面積萬畝以上鄉鎮達到12個、千畝以上鄉鎮達到41個;建成千畝以上日光溫室連片示範基地21個,創建省級蔬菜標準園22個,蔬菜産業區域化佈局已顯雛形。
根據不同地域氣候、水肥、土壤等自然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武威市充分發揮日光溫室、拱型溫室等不同種植方式的優勢,不斷優化生産結構和品種結構,形成了日光溫室─拱型溫室─露地有機結合的種植結構,以茄果類精細蔬菜為主,優、新、特、稀蔬菜為輔,西甜瓜、食用菌、花卉、果品為補充的多樣化品種結構。全市常年生産果菜品種達到10大類300多個,實現了“四季有鮮,均衡上市,品種繁多,優質營養”的週年生産目標。全市通過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三品一標”認證的瓜菜産品達到59個,創建國家級綠色食品示範區1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1個,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示範縣2個、高原夏菜綠色食品示範區1個。
武威市大力推廣“儲藏加工+運輸銷售”現代營銷模式,著力提升産業化經營水平。圍繞發展主體生産模式,著力引進和培育瓜菜保鮮加工和果品加工企業,積極爭取國家、省財政農業産業化項目,支持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帶動蔬菜産業快速發展,全市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89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40家;果蔬加工能力達到10萬噸以上。黃羊工業園區被認定為首批國家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武威工業園區、民勤城東工業集聚區被認定為首批省級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積極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大力引導、規範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鼓勵建立以種養大戶、仲介組織和農民合作社為重點的各類專業協會,蔬菜産業集約化、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區域規模、産業規模不斷顯現,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3448家,帶動農戶17.1萬戶,佔農戶總戶數的47.2%,其中果蔬類達到383個,服務領域覆蓋種植、運銷、加工等方面,帶動産業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建立完善農産品流通體系,大力推進農産品物流中心建設、骨幹批發市場改造、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加快發展鮮活農産品連鎖配送物流中心,搭建鮮活農産品産銷對接平臺,新建續建商品配送中心、專業批發市場、農村集貿市場27個。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成改造農村超市1471個。甘肅黃羊河集團物流公司被認定為“全國AA級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武威昊天農産品交易市場暨倉儲物流中心加快建設,農村市場網絡不斷完善。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與北京、新疆、廣東等地20多個大中城市批發市場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外銷量達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