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1年後,在治安保險的發源地山東聊城,來自基層的創新力再一次得到激發,給了種植大戶一個結實的“熊抱”。日前,聊城高唐的種糧大戶楊紅軍為自家104畝小麥,向人保財險高唐支公司投保了商業版小麥保險。他手中的這份保單也是我國首份小麥商業農險保單。相關人士表示,商業性農業保險的破冰,必將解除種植大戶的後顧之憂,加速農業規模化經營進程。
首單小麥商業險緣起
説起商業性小麥險的緣起,不能不提到一個人——高唐縣農業局的工作人員麼傳訓。2008年,高唐開始出現5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麼傳訓這些年跟他們打了不少交道。去年8月,聊城遭遇連續降水,玉米受災,不少大戶賠了錢。“雖然入了政策性農險,但一畝地最高賠320元,還趕不上種地的成本,這還不包括每畝千元左右的土地流轉費。光鼓勵流轉,但大戶風險沒人兜底。”麼傳訓發現這是橫在農業規模化之路上的一道檻。
如何給大戶們吃下定心丸?麼傳訓想到了“二次保險”——在政策性農險的基礎上為農戶增加商業保險保障。“保險公司既然能保政策性農險,那不用政府補貼農民自己拿錢投保,這樣的商業險保險公司應該也能保。”麼傳訓知道農險對保險公司是個微利甚至虧損的業務,他認為依附於政策性農險,保險公司開展商業保險的相對成本會變小,也就會有積極性。
人保財險聊城市分公司副總經理劉立中認同麼傳訓的看法。“5畝地出現損失,對一般農戶不會是致命打擊,靠家庭財産還能負擔。而對種植幾十畝、幾百畝乃至幾千畝的大戶來説,他們多為負債經營,一旦遭受損失,自己很難補上窟窿。種糧食盈利空間本來就小,風調雨順還好,一旦遇上自然災害或者病蟲害,有的甚至會血本無歸。”他説。
2013年10月13日,麼傳訓正式向人保財險聊城市分公司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該公司的積極回應。隨後是人保財險山東省公司調研、人保總公司開發險種、保監會給予備案……不過兩個月時間,麼傳訓的願望就已觸手可及。
種植大戶更願加入商業農險
人保財險此次開發的商業性小麥保險,針對種植規模超過50畝以上的農民,每畝自籌保險費10元。保險期間如遭遇火災、雹災、風災、凍災、澇災、旱災和重大流行病蟲害等災害,每畝地最高可獲得320元的經濟補償。
為何限定在50畝以上?作為商業公司的人保財險有其自身考慮,普通農戶的承保、查勘、理賠等成本比較高;而大戶因其規模大,畝均單位成本也就低。劉立中3月27日曾接到臨清農戶電話,打聽30畝土地能否算進大戶給保上商業農險。“我們很想做,但農業險本來就風險大,這又是個新險種,打算試運行1年看看投保理賠情況再做決定是否擴大覆蓋面。”他表示。
據記者採訪調查,也確實是種植大戶對加入商業農險的願望更為迫切。
商業農險托底現代農業
據悉,高唐現有小麥種植面積超過150畝的種糧大戶18戶,絕大部分都已決定投保商業險。該縣尹集鎮種糧大戶孔合俊就是其中之一。
孔合俊3年流轉聚集起2150畝地。在這位“農場主”的一塊地頭上,她指著望不到邊的麥地和林立其間的石柱告訴記者,這2000多畝地現在主要進行小麥良種和中藥材間作的立體種植,“單就小麥而言,包括肥料、水、農藥、種子、人工在內的種植成本一畝在300元左右。要是加上購買無人機、收割機等前期100多萬元的設備投入,應該會高出不少”。孔合俊需要付出的土地流轉費是按當年1000斤小麥的價格,今年為1250元。
“説起入商業農險,我雙手贊成。商業險加上政策性保險,每畝交12元保費就有640元的保障。即使遭災,像我這樣的種糧大戶也不至於爬不起來。”孔合俊説。
麼傳訓的視角更加宏觀。他認為,商業農險對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産業化經營是個托底的保障,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配套措施。未來,商業農險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土地流轉速度、擴大土地流轉規模,助推現代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