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白雪皚皚的吉林省長春市廣大農村,連片矗立的各類畜禽養殖小區映入眼簾。在雙陽區奢嶺街道馬場村王國斌的養殖場裏,他和愛人正忙碌著給生豬添加飼料。他告訴記者:“我從2003年開始養豬,當時家裏只有一公頃水田,收入有限,兩個孩子2004年就要上高中了,用錢的地方很多,我就和愛人商量了一下,在家裏養起了豬。第一年打基礎,沒掙著啥錢。第二年就掙了1萬多元,夠孩子學費了。這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做好防疫、選好飼料、做好圈舍通風衛生,及時了解市場信息養豬就不會虧錢。今年我家能出欄300多頭豬。”
王國斌和長春市大多數養殖農戶的致富路都受益於長春市重大産業戰略調整。近年來,長春市提出建設國家級優質畜産品安全生産和千億級畜牧産業“兩個基地”,努力實現由數量增長向提質增量、由粗放型生産向集約化管理、由單純注重經濟效益向注重經濟與生態效益並重的“三個轉型”,加快推進生産標準化、産加銷一體化、防疫制度化、畜産品質量安全化、管理信息化、服務社會化的“六化進程”,力爭率先在全省實現“優質、安全、生態、高效”的畜牧業現代化。
據了解,到2013年末,長春市生豬、肉牛、奶牛等都有大幅增長。肉蛋奶産量增幅較大。實現畜牧業總産值276.6億元,同比增長8.4%;畜産品加工業實現産值448.8億元,同比增長20%。農民人均牧業收入達到2809元,同比增長7.7%。畜牧業收入佔全市農民人均收入的近40%,畜牧業養殖已經擔起了長春市農民致富的重任。
長春市畜牧業強勢發展和惠利於民主要有以下幾個亮點:
加速推進畜禽養殖規模化標準化建設。截至2013年末,長春市、縣兩級財政拿出補貼資金2.2億元,爭取省獎補資金6400萬元,全市新建和改擴建標準化養殖小區2045個,規模飼養率達73.5%。初步建成了十大種畜禽基地,積極進行了優良種畜禽的引進和推廣工作。
建設“三區一帶”,加速推進産加銷一體化。2013年,長春市在“三區”建設上,重點抓了皓月清真肉牛産業園區一體化建設項目、雙陽區梅花鹿産業園區開發項目、農安畜産品加工業集中區建設項目。在“産業帶”建設上,重點推進正大集團在榆樹市的1億隻肉雞項目。通過“三區一帶”建設,全市規模以上畜産品加工龍頭企業已發展到63戶。形成了生豬、肉牛、肉雞、乳品、鴨鵝、梅花鹿、肉兔等7大産業。
加速推進獸醫工作制度化,加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已經連續10年無重大疫情發生。長春市還從養殖環節監管入手,建立健全了動物免疫檔案,強化動物及動物産品溯源體系建設。同時提高組織化程度,推進畜牧業服務和管理信息化。目前,全市已建立各類畜牧專業合作經濟組織877個,帶動農戶11.94萬戶。全市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科技推廣體系。全市開發了養殖小區建設管理軟體,對各類小區的信息做到及時收集、整理和錄入,並把信息全部納入到信息化管理平臺。融資機制不斷創新,不僅爭取國家和省裏政策性扶持資金4000余萬元,還組建起畜牧業專業擔保公司5個,進一步解決了長春市畜牧業發展的資金“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