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甘肅省中藥材産業發展綜述

千里隴原藥飄香

三農 甘肅農村報 2014年12月30日 09:0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千里隴原藥飄香

  ——甘肅省中藥材産業發展綜述

  本報記者張晟通訊員曹佔風

  甘肅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蘊藏著豐富的中藥資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藥材産業,嚴酷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優良的藥材品質和獨特療效,全省中藥材面積多年位居全國第一,産量在全國佔比重較大,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四大優勢道地産區,建成了一批中藥材規範化生産基地,建成六個區域性專業市場,中藥材産業對推進貧困地區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全省中藥材生産保持較快增長,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由2003年的209.35萬畝,增加到2013年的350.4萬畝,年均增長率為6.73%;全省中藥材年總産量由2003年的32.51萬噸,增加到2013年的86.66萬噸,産量增長166.56%,實現了翻番,平均每年增加5.4萬噸,年增長率為16.65%。

  種植基地發展勢頭強勁

  目前,甘肅中藥材生産的優勢區域基本形成,呈現規模化發展的勢頭。2013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350.4萬畝,産量達86.66萬噸。主産區集中于定西和隴南兩市,佔全省面積的64.3%。全省有18個縣(區)成中藥材年種植面積在5萬畝以上的大縣。其中隴西、岷縣、渭源3個縣每年藥材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武都、宕昌、漳縣3個縣(區)每年藥材種植面積達20萬畝以上。全省有3處中藥材種植基地獲得國家GAP基地認定;7個基地通過農業部無公害基地認證;17個道地中藥材品種獲得國家原産地標誌認證。

  道地品種比較優勢明顯

  甘肅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産量長期居於全國第一,尤其是道地品種規模化種植優勢明顯。2013年全省當歸、黨參、黃芪、甘草、大黃、柴胡、板藍根、枸杞、黃芩、冬花等“十大隴藥”種植面積約267萬畝,佔全省中藥材種植總面積的75.9%。其中,2013年種植當歸46.68萬畝,産量9.86萬噸,約佔全國總産量的85%;種植黨參63.26萬畝,産量10.25萬噸,約佔全國總産量的60%;種植黃(紅)芪48.8萬畝,産量11.73萬噸,約佔全國總産量的50%;種植柴胡29.67萬畝,産量4.39萬噸,約佔全國總産量的40%;種植板藍根17.59萬畝,産量4.10萬噸,約佔全國總産量的60%;種植枸杞35.43萬畝,産量6.12萬噸,約佔全國總産量的20%。

  南藥北儲市場地位形成

  甘肅現有6家中藥材專業市場,包括隴西縣文峰中藥材市場、隴西縣首陽中藥材市場、岷縣當歸城、渭源縣渭水源藥材市場和宕昌縣哈達鋪中藥材市場及蘭州安寧“黃河”藥材市場,年交易量130萬噸,交易額200多億元,是我國“南藥北儲、東藥西儲”的天然倉庫。在隴西、岷縣、渭源市場,有“惠森藥業”、“中天藥業”、“甘肅當歸城”等千噸以上的現代倉儲物流企業25家,靜態倉儲能力53萬噸,倉儲品種320多個,週轉倉儲能力120萬噸以上。吸引了千金藥業、廣藥集團、中國藥材公司等眾多國內知名企業建立了倉儲中轉基地。隴西已經發展成為僅次於安徽亳州的全國第二大中藥材專業批發交易市場。藥材交易量佔全國交易總量的20%以上,其中一些道地藥材如柴胡、大黃、板藍根、甘草、當歸等品種交易量佔全國的50%以上,並已建成“西部藥都·網上隴西”、“惠森藥業”、“中國當歸網”、“甘肅道地中藥材信息網”、“藥世在線”、“中國藥都”等中醫藥專業網站13個、專業協會組織14個、中藥材貨運仲介組織44個,發展運輸專線30多條,運銷網絡遍及全國各地,年輸轉能力32萬噸,佔全省中藥材總産量的70%以上。甘肅産當歸、黨參、黃芪、紅芪、紋黨、甘草等道地藥材,主要銷往東南沿海的廣州、上海、深圳、香港、澳門等地,並通過當地醫藥流通企業,轉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韓國及歐美等國際市場。

  産後加工發展勢頭強勁

  甘肅道地藥材初加工發展迅速,中藥材年初加工量約20萬噸,加工産值約25億元。全省有103家中藥材初加工企業獲得國家GMP認證。有88家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其中超過一半分佈在定西市。在隴西、岷縣、渭源等主産區,還涌現出了如首陽鎮首陽村、岷陽鎮南川村、梅川鎮店子村、會川鎮西關村等一批中藥材加工專業村。2011年,甘肅岷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榮獲全國中藥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0強。甘肅醫藥行業資産規模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17家,其中奇正藏藥、蘭州佛慈、獨一味已成為中國A股上市企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10家,單品種超過億元的産品9個。

  我省中藥材産業取得如此規模效益,主要得益於以下幾項重點措施:

  一是政策給力,協調推進。近年來,我省相繼印發了《關於啟動六大行動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出臺了《加快發展中藥材産業扶持辦法》、《關於加快隴藥産業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産業的意見》,每年安排大量資金,扶持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原藥加工企業GMP達標改造和扶持區域中心市場擴建改造、檢測中心建設和技術培訓等,對資源保護、品種選育、新技術研發等實行競爭性篩選,擇優資助;以貸款貼息形式為主支持隴藥産業發展;明確提出把定西、隴南作為建設全省大宗道地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大力扶持培育和發展中藥精製飲片和大宗中藥材提取物。2011年2月,我省成立了“省隴藥産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負責國家級藥源建設重要事項協調事宜。

  扶持政策實施幾年來,累計繁育道地中藥材原種1448.6畝,産原種53.68萬公斤;繁育良種13.65萬畝,産良種742.7萬公斤;繁育種苗25.2萬畝,産優質種苗6015萬公斤。良種普及率達到65%以上。建立466個百畝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生産示範點,和56個千畝示範園,累計完成示範面積17.40萬畝。40多家制藥、飲片加工企業建立120多處23萬多畝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示範20多項提質增産技術,開展了80多項新技術田間試驗研究。建設了1個省級中藥材質量檢測站、5個藥材質量檢測中心(站),購置質量檢測設備288台(套)和數據採集處理設備56台,完成實驗室建設面積2800平方米,購置安裝實驗臺380平方米、櫥櫃46套(組),購置藥劑260多種。支持了26項科研攻關,選育出8個藥材新品係,發表論文69篇,出版專著和培訓教材7部,完成SOP及技術標準14個,申請國家發明專利9項,獲得3項。已有10多項科研課題通過省級成果鑒定,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舉辦培訓班921場(次),培訓農民20.26萬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25.4萬份(冊)。啟動了隴西中醫藥産業園和物流園建設,入園企業18家,總投資達25億多元;形成靜態倉貯能力50萬多噸。支持50多家中藥材飲片加工企業完成GMP認證、27家貯藏流通企業完成GSP認證。實現年交易額50多億元。使全省有GSP認證的貯藏企業達到440多家,全省中藥材飲片加工認證企業達到100家以上,加工能力由2008年的8萬噸提高到20萬噸,增長150%。農民種植藥材收益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明顯提高。

  二是擴大交流,宣傳推介。2008年以來,省政府與科技部、農業部、工信部等部委在隴西連續舉辦了五屆中國·定西中醫藥産業發展博覽會。同期,隴南市委、市政府也在武都、宕昌等縣區,連續舉辦了隴南市中藥材産業發展大會。通過舉辦産業大會,擴大對外宣傳交流,吸引各方同行,積聚資金技術,共謀産業發展。定西市政府還在北京、香港、貴陽、廈門、亳州、蘭州、南寧等地多次舉辦了定西中醫藥産業項目推介洽談會、新聞發佈會,組團參加了在廣州、成都和廣西等地舉辦的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及東盟博覽會,通過論壇、産品展示、發佈項目信息、簽訂合作協議、建立中醫藥産品展示廳等系列活動進行宣傳推介,提升了甘肅中藥材産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是聯盟應市,協作攻關。2012年2月,由甘肅67家醫藥企業加盟,成立了甘肅省隴藥産業協會,在加速甘肅藥企産業基地建設、延伸産業鏈、提供信息技術培訓服務、創立維護隴藥品牌、加強市場推介和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方面發揮&&作用。同時,加強科研攻關協作,建成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省級隴藥工程技術中心也已批復成立。

  四是加強指導,示範培訓。2009年3月,省農牧廳成立了“甘肅省中藥材産業發展專家指導組”,指導全省中藥材生産基地建設和組織技術培訓。在主産區建立科技示範點,展示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材料,通過與龍頭企業建設的標準化生産基地相結合,開展新成果推廣應用和新技術指導培訓。每年選派技術骨幹赴外地考察學習,邀請國內知名專家來傳經授課、指路把脈、合作交流。組織定期檢查、巡迴督查和現場觀摩,使標準化生産加工技術進入千家萬戶。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