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記者蔣文龍農村信息報記者陳小平
浙江是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範本。現代農業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結果,農業現代化則是實現現代農業並不斷予以提升的過程。前不久,浙江制訂評價指標體系,對2013年度全省及各市、縣(市、區)農業現代化實現度作出綜合評價,併發布報告。各地反響熱烈,十分關注。
浙江為什麼要搞這一綜合評價?這一評價體系有何特點,是否準確體現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站在新起點,適應新常態,浙江農業又將如何引領全國?記者就此專訪了浙江省農業廳廳長史濟錫。
記者:《浙江省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綜合評價報告》公佈以來,各地反響熱烈,十分關注。請問浙江推進這一數字化綜合評價的初衷何在?
史濟錫:習近平同志就浙江現代農業發展作出重要批示後,浙江省委省政府迅速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農業部也與浙江省人民政府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建立了部省共同推進浙江農業現代化合作機制。
如何設計一個合適的指標體系對全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狀況作個精確、量化的了解和分析?2012年底,我們組織課題組,對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專項研究,形成了初步成果,之後會同14個部門廣泛調查、進一步論證。最後由省委、省政府“兩辦”發佈了《浙江省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
經測算,2013年我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得分為73.22分,相對於2015年目標值,實現度為91.53%。大家普遍認為,評價結果客觀反映了當前我省農業現代化的整體水平,指標設計切合實際,操作性較強。通過這次評價,各地既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也明確了自己在全省的位置、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對下一步工作重點有了更準確的把握。
記者:實際上,評價體系已經成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見》的重要抓手。那麼浙江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總體思路上有何考量?
史濟錫:近年來,我們結合浙江實際,尤其是農業資源、産業、市場和人文等方面特點,“圍繞一個定位,堅持一個要求,強化一個任務”,著力推動農業現代化。
一個定位,就是努力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強省、特色精品農業大省。
一個要求,就是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推動“前三化”帶動農業現代化的同時,以農業現代化發展反促“前三化”發展。
一個任務,就是努力實現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保供給、保安全、保民生,就是通常説的“三增三保”。糧食生産上,想方設法守住300億斤生産能力和160億斤産量“兩條底線”;在“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有效供給上,全力以赴確保安全。
記者:農業現代化指標涉及諸多方面,必須有統領全局的總抓手。請問浙江農業這方面有何設計?成效如何?
史濟錫:2013年初,我們設計出臺了“農業現代化8810三年行動計劃”。該計劃圍繞提升産業發展、經營效益、質量安全、物質裝備、科技支撐、生態環境、政策投入、專業服務水平等8個方面目標,組織産業集聚化、産品優質化、生産設施化、經營組織化、技術集成化、手段信息化、環境生態化、服務社會化等8個專項行動,設計了生態循環農業創建、農田質量提升、農業機械化促進等10項重點工程,故簡稱“8810計劃”。
我們以“8810計劃”為總抓手,集中農業系統精力,集聚資源要素,建立目標責任體系、要素保障體系、信息溝通體系和總結交流體系,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工作部署和推進機制,收效明顯。
一是農業産出水平提高,農産品有效供給得到保障。2013年,全省耕地畝均産值達到5765.5元,比2012年提高102元,今年糧食播種面積恢復到1900萬畝以上,為近五年來首次,早稻單産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
二是農業經營效益提高,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2013年浙江農業勞動力人均農業産出達到3029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106元,連續29年居全國各省區之首。
三是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強。近3年,全省農産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總體穩定在98%以上;今年,全省90個縣(市、區)首次全部建成農産品安全快速檢測室並對公眾免費開放。
四是農業生産條件提高,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全省累計建成各級糧食生産功能區4984個、面積465萬畝,現代農業園區622個、面積280萬畝,有效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農業生産基礎更加穩固。
五是農業發展活力提高,農民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全省農業産業化組織帶動農戶比重達到54.9%,比2012年提高1.1個百分點。
記者:浙江現代農業發展之所以能夠成為範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理念領先。當前浙江農業發展,有何新理念可以與各地分享?
史濟錫:今年5月,浙江省委做出“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定。建設“兩美”浙江,農業系統責無旁貸。我們提出了“治水倒逼促轉型、生態興農美田園”和“産管並舉促提質、安全放心美生活”的發展思路,簡稱“兩美”農業。
推動“兩美”農業發展,重中之重要確定生態立農、生態興農的理念。建設美麗田園,必須以農業部確定我省為全國唯一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試點省為契機,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保護問題,在農業發展中融“肥藥減量”、“環境治理”、“生産清潔”、“發展轉型”于一體,構建完善的生態循環體系。
記者:據了解,浙江用量化的方式進行現代農業實現度的綜合測評,在全國尚屬首創,下一步浙江將如何更好地發揮評價體系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史濟錫:為充分發揮評價體系的風向標作用,浙江省委組織部已將該評價結果列入對各市黨政領導班子的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我們也將其作為對各地農業部門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依據。
在市縣層面,重點是總結剖析推廣先進的經驗舉措,樹立引領標桿。對評價得分靠後的,幫助分析原因、查找癥結,共同謀劃提升方案和政策措施,努力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全省農業現代化區域平衡發展。
在全省層面,主要是強化三個“導向”:一是目標導向,緊盯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設置的目標值,鞏固優勢指標;二是問題導向,針對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完善農業風險防範機制等方面狠下功夫,有效提升薄弱指標,促進全省農業現代化結構協調發展。三是績效導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新要求,以數據、實績作為基本要素,以能幹事、幹成事、幹事結果作為衡量根本,在抓落實、促落實、真落實中,把浙江現代農業真正建成“兩美”農業,為“兩美”浙江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