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恒北早酥梨“種出”鄉村遊品牌

三農 農民日報 2014年11月17日 10:3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見習記者 王小川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這個時節的恒北村有獨特的韻味。望不到邊際的梨樹林裏,落葉鋪滿了青苔小路,枝頭挂著紅籠般柿子的柿子樹間雜其中,時時可見滿載遊客的觀光車從身邊駛過,留下一地歡聲笑語。

  不靠山,不靠海,恒北村卻在昔日的鹽鹼地上寫出了以梨為媒旅遊興村的好文章。恒北村是如何做到的?近日記者深入江蘇省大豐市恒北村調研,尋找答案。擦亮“早酥梨”名片,做精産業鏈條若是初春時節,恒北整個村莊漫山遍野都是盛開的梨花,可謂“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恒北村種植早酥梨不過幾十年的歷史。改革開放前大豐還是糧食和棉花主産地。為了強農富村,改變農業産業結構,恒北村到外地引進了早酥梨苗穗。據恒北村旅遊公司負責人夏俊明介紹,引進過程並不順利,外地人並不願意外傳早酥梨種植技術,更不願意售出樹苗。沒辦法,同去的大中鎮農技站農技員楊進寶偷偷截取了幾條苗穗帶回恒北村嘗試嫁接,這才有了後來的恒北村早酥梨。

  幾十年過去了,恒北村早已是遠近聞名的果樹種植專業村,是全國最大的早酥梨商品生産基地。基於良好的區域資源優勢,恒北村開始著力挖掘梨園風光特色文化內涵,打造“恒北恒美梨緣天下”的旅遊品牌,創建全國最美鄉村和旅遊景區。為了打響恒北梨園的知名度,每年四月份,恒北村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梨花攝影節,吸引大批的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到來。特別是今年新開通了上海至恒北、南京至恒北的直通車,大量的遊客和參觀團體開始慕名而來。

  低垂的房檐,鏤花的門板,梨樹葉輕掃遊客肩頭。疏朗的梨園,靜謐的湖水,“黃昏的恒北像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攝影節獲獎者史維感慨道。

  隨著恒北村鄉村旅遊開發日益紅火,旅遊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恒北村借鑒已發展成熟的旅遊景點的經驗,以“鄉村旅遊、梨園風光”為特色,開發了運動水壺,手機殼、茶杯等一系列創意産品,這些具有獨特蘇北梨園風味的創意産品剛一問世,就在網絡上得到了眾多的關注和認可,進一步提高了恒北村的知名度。拓寬旅遊概念打造養生基地

  面對成績,恒北人並沒有滿足。恒北村黨委書記李曉霞認為,自然資源終歸是有限的,梨花的花期短、恒北村景點少,遊客更多的是觀光客,來了就看看了就走,很難對本村的經濟發展起到拉動作用。

  李曉霞對記者表示,時至今日,人們對旅遊內涵的理解早已發生改變,除了賞景,他們更希望知景、懂景、做景,在短短的時間內形成景與人的交融。

  恒北把目光投向了鄉村體驗式旅遊。鄉村旅遊這些年在全國風生水起,但多數地方僅以吃農家飯、採摘果蔬、農事體驗等簡單經營模式為主,一家一戶“分立山頭”的經營格局沒有形成規模、集聚效應。如何更好的利用市場資源,如何以有限的投入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這是恒北人在思考的問題。

  恒北不僅果樹豐美,更有河流穿村而過,沿河的農戶房前屋後都安裝了籬笆墻,既整潔優美又不失農家氣息。最近,恒北村跟攜程網簽訂合作協議,租用村民閒置的房子,利用房前屋後的梨園和圍墻,打造梨園小鎮度假村,以滿足大城市人群享受慢生活的需求。村民不僅可以收取房租,還可以繼續在自家的房屋內參與經營工作。

  今年8月份,上海交通大學幾名老教授組團來恒北,參加“來恒北做果農”活動,一行人到了果園頓時變得年輕起來,“像是一群老頑童”。

  一位來自北京的老爺子到了恒北,優哉遊哉地在梨園花海中住了幾天,吃到了自己新手摘的新鮮果子,嗅到了難得的新鮮空氣,笑言:“在恒北,今天一隻雞,明天一隻鴨,後天一盤小龍蝦,來到這兒真的不想走了。”

  依靠梨園風光和水果採摘的鄉村旅遊,難免産生季節性波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填補恒北村冬季旅遊淡季的空缺,今年八月底,恒北村的美滿1號溫泉酒店破土動工,將為來訪的遊客提供生態溫泉服務。夏俊明表示,未來的恒北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鄉村旅遊點,人們來恒北,除了觀賞梨花,還能放鬆,喝茶,療養,目標是將恒北打造成“老年養生健康基地”。探索農耕內涵重塑鄉土文明

  “如何引導和利用都市人群親近鄉土的潛在需求,是決定恒北村能否在鄉村旅遊競爭大潮中勝出的關鍵。”大豐市旅遊局副局長陶茸説。

  恒北村正在籌建農耕文化體驗園,包括民俗館、農耕體驗園、兒童青少年活動中心和野外拓展基地四個部分。這個動議源自今年四月份的一次活動。恒北村與市區數家幼兒園聯合,組織孩子們對果樹進行認養。來自城市的孩子到了果林中像是被放生的麋鹿,歡聲笑語讓整個果園都溫暖熱鬧起來。“總以為孩子不能適應鄉村、不會熱愛鄉村,現在看來,孩子對泥土和草木的熱愛是天生的。”一位參與活動的家長表示。

  “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傳統的農耕文明已經不了解,農耕文明所傳承的農業文化也在慢慢地萎縮消逝。”李曉霞不無惋惜地説。農耕文化體驗園的設計原則,就是在盡可能保留原有地形肌理的前提下,將農耕文化融入景觀當中,讓人們親身體驗播種、採摘的樂趣,熟悉各種瓜果蔬菜,對農耕文化形成嶄新的認識與了解。夏俊明説:“我們相信,除了觀光和遊覽,人們對鄉土會有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會創造出前所不同的旅遊業態。”

  咬定旅遊不放鬆的恒北村,步伐和心態並不著急。李曉霞表示,恒北村即將被打造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泉的四季旅遊産業鏈條,村莊美了,遊客多了,老百姓致富增收就水到渠成。從當年的鹽鹼地到如今的梨園風光,恒北村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讚美;未來,恒北村人將以梨為媒,在旅遊興村之路上越走越遠。

  夕陽西下,晚風輕撫。踏出恒北之際,再回首,見那梨枝迭迭,樹影幢幢,又是一陣無言之美。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