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記者 簡承淵
“今年河南大旱,但我們滑縣的秋糧沒有減産,總産還有望再創新高,主要得益於我們有一套疊加增産的良好工作機制,尤其是農業技術人員全程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秋收時節,在河南滑縣白馬坡高標準糧田萬畝示範方觀景臺,縣長陳忠指著一眼看不到邊的玉米地説,“滑縣始終把糧食生産作為第一要務來抓。”
作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11連冠”,全國小麥第一縣,河南省産糧第一大縣,滑縣素有“豫北糧倉”之美譽。在白馬坡高標準糧田萬畝示範方農戶黃國興的玉米地裏,技術員盧曙光正在測算該玉米品種的産量。“附近這幾塊地裏的玉米,從一開始種,到現在收割,我們幾個技術員幾乎沒隔幾天就要過來看看,發現問題立即組織大家解決,確保農戶不受損失,這是我們技術服務的硬規定。”黃國興接過盧曙光的話:“俺這兒的農業技術人員‘中’,從縣裏到鎮上,隨叫隨到,不請還自來。尤其今年天旱那段時間,白天黑夜都有農技人員在地頭指揮我們抗旱,讓玉米苗澆上水,才有現在玉米的大個頭。”黃國興指著玉米棒子開心地説。
“我們組織縣農技、土肥、植保、農機等專家成立了技術專家組,負責全年糧食生産的技術方案制定、培訓等工作。”滑縣副縣長楊振宇説,全縣208名農技人員分包1019個行政村,開展“百名科技人員包千村”活動。依託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補助項目,實行縣專家組、農業技術指導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戶、普通農戶五層技術包乾,分包技術人員深入到自己所包鄉鎮、村的田間地頭,手把手、面對面指導農民依苗情、墑情、病蟲草情等科學開展管理。“用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的服務,引著他們看,帶著他們幹,來促進全縣糧食持續穩定均衡增産。”
作為農業部首批50個整建制糧食高産創建試點縣之一,縣農業局局長高海文説,今年滑縣15個玉米高産創建萬畝方平均畝産高達1506.4斤,引領全縣秋糧平均畝産突破12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