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複製的扶貧模式咋把好脈

三農 山東農業信息網 2014年10月15日 07:5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正值秋收,走在章丘市垛莊鎮的盤山公路上,觸目所及,山腳下、山坡上,處處有收玉米、翻田的農民,但一走進的小石屋村,靜謐立即襲來,犬吠之聲都不可聞。

  小石屋村離著垛莊鎮政府6.5公里,僅有113戶村民,其中54戶是貧困戶。貧困發生率高、沒有集體經濟收入、地遠田荒加上年輕人逃離,這個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村莊面臨著生存難題。現在,對於小石屋村的扶貧也已展開,但扶貧模式卻幾乎是從鄰近的十八盤村複製而來,模式好複製,但如何把好脈,做到精準扶貧?對此,小石屋村的村民心裏都有“數”。

  一道院墻修了8年

  來到小石屋村的時候,59歲的李孝倉正在修自家的大門,一摞摞的紅磚擺在大門口,和周邊的石屋土房顯得有些不甚協調。“你看著我在這修院墻,弄大門,這已經是第三期工程了。”李孝倉靦腆一笑,對記者説,“這院墻,我已經修了8年,有錢了就修一點,沒錢了就晾著,攢點錢接著修。上次修是3年前了。”

  “修這院墻要花多少錢?”

  “到現在,三期工程花了8千多塊錢吧,現在這弄得買磚啥的花了3000多元。這錢我攢了3年。”

  李孝倉哥哥和兒子都有殘疾,前年的時候,家人做手術,花了20多萬元,基本上全是向親戚、朋友借的。“你家裏欠了這麼多債,為啥還要修院墻呢?”聽到記者這樣問,李孝倉就笑,“反正怎麼著都沒錢,這日子不能不過吧。”

  李孝倉家裏不到5畝地,種點玉米、穀子,一年的收入也只有兩三千塊錢。家裏有人要照顧,也沒辦法出去打工。現在,一家人都在吃低保。去年的時候,村裏協調給他的哥哥辦了養老保險,這讓李孝倉稍稍松了口氣。

  和李孝倉一樣,小石屋村的村民年收入普遍在兩千到四千元左右,今年大旱,糧食減産,這讓本來緊迫的日子雪上加霜。小石屋村村委委員翟成俊説,小石屋村耕地只有340畝,其餘2000畝是荒山,只能種點核桃、花椒等經濟作物,村裏沒有任何集體經濟收入。

  造血前先要輸血

  “到目前,小石屋村有五保戶兩戶,低保戶9戶。2013年危房改造7戶,其中集中連片新建4戶,2014年集中改造5戶,2013年救助困難戶21戶。”談起來小石屋村的情況和扶貧,派駐的第一書記—章丘市機關事務局辦公室主任何凱了然于胸。“小石屋村經濟以農業為主,是經濟空殼村。2014年3月,引進了濟南市金水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改良嫁接肥城桃40畝,2014年5月村兩委主導成立了東嶺山農業合作社,以穀物、雜糧等農産品的種植和銷售為突破口,壯大村集體經濟。”

  危房改造、引進農業合作社、修路、修健身廣場,還有對於山村村民來講至關重要的打井,小石屋村的扶貧模式和章丘市其餘山村扶貧的模式如出一轍。但這樣複製來的模式能做到精準和因地制宜嗎?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視察時,對扶貧工作作出了“精準扶貧,探索可複製模式”的指示。

  扶貧既要做到精準,也要有可複製的模式,章丘市委書記江林説,當地貧困村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區、東部山區和沿黃地區,佔全市貧困村總數的67%,村集體經濟無收入,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較差。歷史債務較重是村居致貧原因,大病、失業、喪失勞動能力是群眾返貧因素。去年春節前後,章丘就幫貧扶困工作查實情、摸實底,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在此基礎上,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施策、整體推進,抓好多層面幫扶,提高精準性和實效性。

  對於小石屋村來説,在産業扶貧之先,現在主要在做的是輸血。“小石屋村比較偏僻,以前基礎設施方面欠賬比較多,現在我們正在補上這一方面的短板,另外也在吃水、路燈、文體等民生方面做突破。”何凱對記者説。

  扶貧需要長遠規劃

  “今年形勢不太好,希望政府能繼續多給做好事。”臨近中午,58歲的楊煥芹還在幹活,地裏收來的穀子,她要拉著石碾一遍又一遍的來回走,這是村裏仍在延續的脫粒方法。

  “我家地就1.5畝,但在山坡上,從村裏上去有3里地呢,今年旱,穀子就收了150斤左右,種的玉米和豆子也減産了。”楊煥芹説,對於現在的扶貧,她最滿意的有兩件事,一是打井,二是修了村裏的路,“就這1畝多地,上個山受罪啊,以前一下雨不少老人磕著絆著的,現在順暢多了。”

  但期盼也同樣不少,“自家種的黑小米、核桃都是好東西,但是外面人來收購價錢給的低,希望政府能幫忙打開銷路,價錢高一點。還有就是家裏的房子太老了,漏雨,希望政府能幫著修一修。”

  農作物質高價低、房子破爛,成了不少村民迫切要改變的現實。翟成俊對記者説,現在村裏的房子有不少是土坯房,其中百年以上的老房子佔到三分之二以上,雨季時陰暗潮濕且漏雨,村民叫苦不迭。

  現在小石屋村已經進行危房改造,集中建設了十幾間房屋供條件差的低保戶入住。村裏還引進了農業公司、成立了合作社,儘快啟動農作物加工項目,並與供銷超市合作實現農産品的統購統銷,逐步增強村級的經濟造血功能。

  “下一步,我們還要在村裏新建衛生室,改造自來水,解決村民吃水問題。”何凱説,幫扶是個持久的活,按照老百姓自己的意願做扶貧,以後小石屋村肯定會大變樣。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