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江蘇泗洪:告別“水上漂” 住上“暖心房”構築新畫卷

三農 來源:央視網 2020年05月20日 10:4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今年月季花開得不錯,有空就澆澆水。”5月19日,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臨淮鎮勝利村村民許爾倫和老伴仔細觀察著院內花草的長勢。他們家住的是該鎮漁民安置小區勝利家園,白墻黛瓦,一棟棟居民小洋樓坐落在洪澤湖畔,樸素大方,整齊有致。許爾倫祖祖輩輩都是漁民,依靠農房改善工作,2019年搬遷上岸,告別“水上漂”,住上“暖心房”。

攝影 顧佩佩 陳玉

攝影 顧佩佩 陳玉

  在泗洪,受益於農房改善的百姓多達2.5萬戶。

  農房改善是江蘇省對蘇北五市採取農村危舊房改造、實行異地搬遷,推進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舉措,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全縣上下要以高度的‘答卷’意識和必勝的‘決戰’心態,搶抓進度奮力推進、圍繞目標真抓實幹,確保農房改善各項任務落實落地。”泗洪縣縣委書記李愛華説。

  敲開四河鄉雪二新村毛守抗家的大門,兩層小樓,面積155 平方,一樓有客廳、餐廳、廚房,二樓有三個臥室,室內家電齊全,寬敞明亮,院內有塊小菜地。

攝影 顧佩佩 陳玉

攝影 顧佩佩 陳玉

  “出門就是院子,老人住著很方便。”毛守抗説,小區內便利店、代餐點、醫務室等應有盡有都有,感覺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

  群眾幸福感的提升,源於該縣在農房改善中的高標準建設。該縣積極發揮國有平臺優勢,由縣城投集團對全縣農房項目進行統規代建,採取EPC模式與南通二建、浙江三建、江蘇邗建等特級、一級資質建設單位進行合作,推進農房項目規劃設計、建設管理、房屋銷售一體化運行,累計融資6.2億元,有效保證了工程質量。

  此外,該縣將“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作為農房改善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保基本、兜底線、重改善統籌結合起來,不僅解決了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也讓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攝影 顧佩佩 陳玉

攝影 顧佩佩 陳玉

  今年57歲的臨淮鎮勝利村漁民劉培俠,因病致貧,一家住在面積約40平米的瓦房裏。該鎮通過採取上級幫一點、政府補一點、農戶出一點“三個一點”措施,讓像劉培俠一樣的四類人群住房得到改善。“去年,我離開了瓦房,搬進了樓房,不僅面積變大了,環境也更好了。”劉培俠説。

  泗洪縣大力發展富民産業,堅持産業圍繞農房布點,農房融入産業建設,涌現出一批富民項目。

  泗洪縣曹廟鄉瓦廟村東湖家園,因地制宜發展藕蝦種養,千畝水面,一片生態美景,打造出美麗的田園鄉村,居民還可以到一路之隔的園區打工就業;泗洪縣朱湖的新行圩,通過“世外桃源”項目建設,發展經濟林果、推進精品農旅等特色産業,每年吸引周邊近萬名遊客前來賞花、摘桃、垂釣、燒烤等;在臨淮勝利家園,漁民段成奎等居民靠傳統編織地籠等漁具,拓寬致富之路,每天收入百餘元;歸仁鎮仁園新境小區周邊有中農聯蔬菜種植示範基地,基地投資3000萬元,共2000畝。採用“市場+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蔬菜基地日常用工帶動周邊200余名村民就業,日均工資80至100元。

攝影 顧佩佩 陳玉

攝影 顧佩佩 陳玉

  農房改善中,如何讓村民留住鄉愁?泗洪縣圍繞鄉村文化特色,聚力做好農房改善“後半篇”文章。梅花鎮段莊村有少數民族168戶,936人,2010年3月被江蘇省政府認定為少數民族聚居村。在農房改善中,泗洪縣綜合考慮少數民族文化,在段莊小區,先後建立少數民族文化廣場,少數民族文化背景墻、民族文化長廊,少數民族文化展覽館,同時結合“五美庭院”建設提升行動,全面凈化綠化美化家居環境,踐行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揚家風鄉風文明,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據統計,通過農房搬遷,泗洪縣累計復墾新增耕地5.58萬畝,土地規模流轉面積達114.9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58%,通過實施土地復墾整理、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721.12萬元,有效盤活了閒置土地資源,拓寬了群眾長效增收路徑。

  “2020年,我們將繼續圍繞生態、防洪、扶貧和改善四類搬遷推進農房改善工作,計劃搬遷8969戶,新建農房項目6個,改擴建項目2個。繼續推進2018、2019年23個未完全竣工農房項目建設,確保農房改善不斷檔、可持續、高標準。”泗洪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徐建成説。(資料來源:中共泗洪縣委宣傳部)

返回三農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