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旬邑:以産業發展推動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三農 來源:央廣網 2020年05月14日 14:2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廣網西安5月14日消息 五月清晨的旬邑,寒意仍濃,但在貧困群眾喬永發的溫室大棚綠油油的小白菜整齊排列,紅彤彤的西紅柿挂在支架上,猶如一盞盞閃閃發亮的小燈籠。

  “你看,這一排青椒就可以摘了,今年肯定又是個好收成……”説起蔬菜大棚,愛説愛笑的喬永發打開了話匣子,儼然成為一名蔬菜種植專家。從2018年11月開始,貧困群眾喬永發的蔬菜大棚已經收穫了三茬,總共收入近1.5萬元。依靠種植蔬菜大棚,喬永發一家實現了穩定脫貧,過上了小康生活。立足貧困群眾自身實際和個人意願,找準産業發展路子,實現增收致富,喬永發是旬邑縣實施産業扶貧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一個縮影。

  旬邑農業航拍

  “菜單式”幫扶解決“怎麼富”實現民富縣興

  在2014年以前,旬邑縣土橋鎮鎮頭村主要以種植玉米、小麥為主,蘋果僅佔15%。2014年以後,村“兩委”鼓勵群眾種植蘋果,引進龍頭企業陜西第一季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帶動群眾流轉土地、入股經營,發展雙矮蘋果2100畝,佔到全村耕地面積的41%。鎮頭村深入實施菜單式扶貧、股份化合作,大膽探索出了“三類分紅菜單、六種股權模式、五种經營模式”的“365”企業帶貧機制,採取“三變”+新型社區、“三變”+特色農業、“三變”+文化産業、“三變”+勞務經濟、“三變”+農業設備等模式,聯股連心、聯業聯企,貧困群眾變成了“股份農民”,有了穩定增收,對脫貧致富充滿了信心。

  旬邑縣按照“顯特色、有規模、可持續、能受益”原則,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培育短平快産業和長期受益産業,大力實施果業提質增效、“小眾”産業、高産地膜玉米和烤煙、農産品精深加工、一二三産融合、農産品電子商務和新興産業培育“八大産業促增收”工程,新栽高標準果園9543.21畝,12萬頭標準種豬場和15棟千頭育肥場建成投用,種植水果玉米1萬畝,發展西甜瓜等小眾産業4.5萬畝,新栽花椒1.2萬畝,種植中藥材2.7萬畝、烤煙5500畝,養殖中蜂1.1萬箱,形成了蘋果産業為主導,特色種養業多元化發展産業格局,貧困群眾增收渠道變寬了、增收底氣更足了。

  長勢喜人的烤煙

  “購買式”服務解決“誰來幫”實現提質增效

  旬邑縣立足貧困群眾“不懂技術不會管、方法不當不善管、粗放經營不精管”等實際問題,紮實開展“土專家”技術幫扶和貧困戶技能“雙提升”行動,及時有效解決技術難題。“建立機制”保幫扶。組建脫貧攻堅“土專家”隊伍,每個鎮(辦)配備人員 4 名,每村的每30戶貧困戶選配1名“土專家”,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全縣196名“土專家”駐鎮、駐村開展幫扶。“線上線下”促幫扶。推廣“線上線下”技術服務模式,“土專家”通過微信群、電視講座等形式指導貧困群眾做好春耕備耕,開展“線上”技術幫扶;進村入戶“面對面”“點對點”開展“線下”精準幫扶。目前,“線上”技術培訓幫扶貧困群眾 5700 余人,“線下”現場幫扶貧困群眾 1035 人。“把脈問診”精幫扶。科學制定“土專家”包扶戶産業扶貧規劃,對每個貧困戶基本情況、技能水平、科技需求造冊登記,建立臺賬,開出技術服務獨特“處方”,指導貧困群眾科學生産,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

  貧困戶分紅

  “項目化”管理解決“誰來帶”實現合作共贏

  旬邑縣實施扶貧産業項目化管理,實現由簡單分配資金向項目化管理轉變、由自主發展向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發展轉變和由提高覆蓋面向提高質量轉變。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原則,深入實施農業政策性保險,提高了貧困群眾抵禦風險能力。探索了“五聯六股”“1+8”“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黨支部+合作社+基地+旅遊+農戶”“農場+基地+股權+農戶(貧困戶)”等“三變”改革模式,確定“三變”改革試點村21個,目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初步顯現。打造了多方參與、互促共贏的産業扶貧新局面,以“園區帶片、企業帶村、合作社帶戶”的“三帶”服務實現有産業發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産業扶持和利益聯結全覆蓋。(通訊員田向陽)

返回三農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