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廣東仁化:“園區+品牌”強産業走穩脫貧路

三農 來源:央廣網 2020年04月13日 18:0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仁化縣柑橘産業園一角(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仁化縣柑橘産業園一角(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仁化4月13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譚玉玲 肖曉珍 曾志平)在廣東省仁化縣柑橘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挖掘機和工人分工協作,正在建設加工、冷鏈倉儲物流廠房等“南柚北柑”加工綜合示範項目;董塘鎮河富貧困村的300多畝蔬菜扶貧基地,農民們忙著把新採摘的蔬菜搬上運輸車,準備銷往香港;扶溪鎮的千畝“鴨稻共作”種植示範田,60多位貧困戶種下的秧苗長得鬱鬱蔥蔥……仁化大地呈現一幅幅抓産業、促脫貧的生動畫面。

  仁化縣強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決勝脫貧攻堅的姿態,突出重點抓産業脫貧的“治本”關鍵,依託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及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形成了“一縣多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産業體系,仁化白毛茶、長壩沙田柚、丹霞貢柑、丹霞女蔬菜、扶溪鴨稻米、丹霞鐵皮石斛等一系列“國字號”“粵字號”農産品聞名省內外,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834戶參與種植,帶動貧困戶年戶均增收1.6萬元。

産業園的茂谷柑上市(央廣網發 龍全明 攝)

産業園的茂谷柑上市(央廣網發 龍全明 攝)

  以園區為龍頭 扶貧産業遍地開花結果

  走進仁化縣柑橘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看到滿山的柑橘樹花開爛漫,一望無際的柑橘園種有沙田柚、貢柑、茂谷柑、沃柑……

  山腳下“南柚北柑”加工綜合示範項目正在轟轟烈烈的建設。“我們在産業園的南區建設集加工、冷鏈倉儲物流、分揀包裝等為一體的沙田柚加工聚集區,北區建設集現代機械化種植、加工、品控、電商銷售及物流中轉等為一體的柑橘加工集聚區,輻射帶動全縣柑橘産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仁化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負責人説。

仁化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央廣網發 龍全明 攝)

仁化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央廣網發 龍全明 攝)

  據介紹,仁化縣柑橘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項目已完成總投資6000多萬元,發展了25萬畝柑橘種植園,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貢柑種植基地,入選為貢柑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長壩沙田柚被列為全國首個“中國氣候生態優品”。目前,産業園有24家農業龍頭企業、127家合作社和51家家庭農場,參與種植貧困戶741戶2593人,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近千人。

  以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為龍頭,仁化縣調整優化農業産業佈局,積極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優勢特色主導産業,全縣11個鎮(街)對比幫扶前新增1000畝以上的鎮級産業14個,貧困村連片産業基地44個。其中,長江鎮學堂垇、冷飯坑等貧困村建立了5000多畝毛竹産業基地,董塘鎮河富、江頭等貧困村建立了2000多畝扶貧蔬菜基地,扶溪鎮紫嶺等貧困村建立了1000多畝“鴨稻共作”種植基地,還有廣大貧困戶參與種植的千畝花生、千畝茶葉、千畝奈李以及百畝鮮花、百畝獼猴桃、百畝山楂等扶持産業基地。丹霞街道康溪村、城口鎮恩村等貧困村依託丹霞山、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閱丹公路等旅遊資源,發展起農家樂、農耕體驗等家庭經濟,形成了扶貧産業遍地開花結果的良好格局。

仁化鐵皮石斛大棚種植基地(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仁化鐵皮石斛大棚種植基地(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品牌薈萃 扶貧産品直銷大灣區

  日前,董塘鎮省定貧困村河富村的扶貧産業——丹霞女農業河富蔬菜種植基地入選為第四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這猶如為河富村做強蔬菜扶貧産業打上了“強心劑”,農戶們每天早上七點就開始採摘新鮮的蔬菜,珠三角及香港市民晚上就能吃上河富村的蔬菜。

  “現在每天産出的蔬菜約有14噸,因為品質好、新鮮,在深圳、香港等市場都是搶手貨。”基地負責人申麗萍告訴筆者。目前基地實現年産值達400多萬元,帶動農戶100多戶,其中貧困戶50多戶,解決了村民增收難題。

  河富村扶貧蔬菜基地是仁化縣繼去年金喆園沙田柚種植基地和永生貢柑種植基地之後,入選的第三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該縣圍繞打造“雙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堅持品牌強農,對獲得品牌榮譽的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獎勵,近三年累計落實獎勵扶持資金580多萬元,目前全縣擁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農産品3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3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2個,“三品認證”産品65個,省級以上名牌農産品26個,省級著名商標2個、省級“菜籃子”基地5個、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3個、示範點9個。

  為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該縣通過大宗農産品産銷對接、在珠三角建立産銷平臺、扶貧農産品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電商運營等舉措,強推仁化農産品走向千家萬戶。其中,東莞市松山湖管委會借助松山湖園區優勢,讓挂點幫扶的康溪村每週定期將農戶自種的優質果蔬運往松山湖管委會食堂,並在管委會飯堂建成“康溪驛站”提貨點,松山湖市場的富康果蔬店也開業運營,康溪村農産品從無人問津變成“香餑餑”。“去年種的蔬菜、大米等不夠賣,今年從鄰居那領了2塊田來多種些。有銷路,種得有‘癮’!”康溪村貧困戶周大姐眉開眼笑地説。

紅山鎮魚皇村茶農採摘忙(央廣網發 肖曉珍 攝)

紅山鎮魚皇村茶農採摘忙(央廣網發 肖曉珍 攝)

  強化支撐 推動特色産業持續發展

  近日,在紅山鎮魚皇村,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所長操君喜等專家通過“雲”直播,向當地茶農互動傳授採茶、制茶、泡茶的“小技巧”。這是仁化縣與省院校開展技術服務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仁化縣建立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省市縣鎮四級技術服務體系,與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院校合作共建科研技術服務平臺,設立全省首家“農村夜校”示範點,建立産學研示範基地和技術服務點8個。此外,仁化縣建立縣級專家(23名)包片到鎮的機制,在各村公開遴選了約300戶科技示範主體,大力推廣“專家+農技人員+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科技示範主體”的農業技術服務模式。各産業基地還建立“黨員責任區”,把黨員示範崗設到田間地頭,黨員幹部分區包片負責技術指導。

  以此同時,仁化縣先後出臺了柑桔和獼猴桃等良種苗木補貼、扶持茶葉産業發展、貧困戶産業扶貧項目“以獎代補”等一系列強農惠農支農政策。建立了資金投入機制,近兩年來爭取上級農業産業項目資金近2.5億元,投入縣級資金5000多萬元,撬動社會資本8億多元,促進農業基礎設施完善、産業規模壯大、品牌優勢提升、産業深度融合等全方位發展。

扶溪鴨稻共作基地插秧忙(央廣網發 葉庚蘭 攝)

扶溪鴨稻共作基地插秧忙(央廣網發 葉庚蘭 攝)

返回三農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