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四川喜德:易地移民搬遷成扶貧新路

三農 來源:央廣網 2020年04月13日 17:5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山腳下的移民小區(央廣網發 劉斌 攝)

山腳下的移民小區(央廣網發 劉斌 攝)

  央廣網成都4月13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劉斌)眼下從四川涼山州喜德縣城眺望,孫水河畔,一個佈局宏大的“社區”隔河而立,在春和景明中流露出欣欣向榮的朝氣。

  這正是涼山州已建第二大易地移民扶貧集中安置點——喜德縣光明鎮甘哈覺莫集中安置點,也是喜德縣四個800人以上集中安置點之一。如今它也有一個更為時尚的稱謂——彝欣社區。社區佔地面積395畝,安置戶達到1698戶近萬人,其中檔立卡貧困戶1399戶7084人。

  “實施搬遷前,設置無涉毒涉艾、無違法計劃生育、無刑事違法犯罪記錄、每戶3人及以上且至少有1個勞動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等條件嚴把入口關,為安置點治理與後續發展奠定了紮實基礎。”喜德縣委書記曲木伍牛説。

  易地扶貧搬遷是新時期國家精準扶貧“五個一批”工程之一,是從根本上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脫貧問題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舉措。作為全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喜德縣在實施中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通過“抓黨建、強基建、配産業”幫扶模式,以“一戶一策”加大後續扶持工作,確保搬遷戶真正能夠“挪窮窩、換窮貌、改窮業、拔窮根”。

  抓黨建 堅強組織體系

新建的移民小區(央廣網發 劉斌 攝)

新建的移民小區(央廣網發 劉斌 攝)

  群雁高飛頭雁領。喜德縣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中發揮黨組織“龍頭”作用,積極構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管得好。

  ——組織領導到位。成立城鄉基層治理委員會,落實安置點縣級對口協調指導,彝欣社區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挂帥指揮,其他3個安置點由分管領導指導協調,800人以下的小型安置點由縣級聯鄉領導指導協調。堅持黨建引領集中安置點治理工作,在800人以上的4個點新成立黨支部和社區居委會,按照“兩套班子一套人馬”落實兩委班子交叉任職,選派有基層工作經歷的業務骨幹擔任社區居委會支部書記,並通過合法程序兼任居委會主任。其餘安置點由所在鄉(鎮)黨支部直接管理服務。

  ——責任落實到位。全面研判梳理安置點後續治理重點難點工作,由縣委基層治理委員會將集中安置點貧困群眾子女入學、醫療衛生、就業發展、戶籍管理、治安維護等治理工作以“點球”的方式分解到部門、鄉(鎮)、落實到人頭,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全力推進“問題清零”行動,確保安置點治理工作事事有人管、管得好。如彝欣社區涉及的9個鄉(鎮),各選派1名領導幹部擔任安置點聯絡員,負責本鄉(鎮)貧困戶入住後續管理服務。

  ——工作機制到位。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一核”統籌、“三治”共抓機制基本形成。引導居民自治,通過制定居民公約8條、成立居務監督委員會,落實黨支部黨小組組長兼任居民小組長,推選黨員擔任樓棟長,實行樓棟保潔工作樓棟長負責監督制和住戶門口及樓梯清潔制,引領貧困群眾共建共享。推進社區法治,實施“慧眼”工程,在彝欣社區設立警務室,並派駐3名警務人員,組建一支28名隊員的社區治安聯防隊。強化德治引領,引導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力量參與集中安置點治理,依託青年之家、巾幗服務等平臺,轉變搬遷群眾思想觀念,促進移風易俗。發揮“彝學講堂”和“民間德古”德教治理作用。

  強基建 健全功能配套

移民搬遷新區(央廣網發 劉斌 攝)

移民搬遷新區(央廣網發 劉斌 攝)

  在安置點配套建設1所小學、2所幼兒園,整合三所中學在彝欣社區附近建設教育園區集中辦學,可保障6000余名學生就學,計劃今年9月投用;

  在彝欣社區配套建設310平方米的日間照料中心,配備棋牌室、休息室、老幼活動室等;

  在魯基中壩安置點配套建設農貿市場和便民超市。

  ......

  百事得其道者成。喜德縣在集中安置點建設中全面配套完善設施、落實公共服務,確保搬遷群眾樂意搬遷、樂享安居。

  ——保障基本公共服務,讓群眾住得安心。整合“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補助、佛山援建等資金,統籌推進集中安置點教育教學、醫療衛生等公共資源配套,全力確保集中安置點各項公共服務資源。在彝欣社區和魯基中壩安置點配套建設2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實行公共衛生網格化服務,並配備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

  ——搭建便民服務平臺,讓群眾住得省心。著力創新社區服務管理,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搭建社區公共服務綜合平臺,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依託在彝欣社區開設就業、社保、物業管理、多元化調解、環境衛生整治等5類公共服務窗口,把居民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統一集中辦理,通過公共服務供給打通聯絡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打造優美宜居環境,讓群眾住得舒心。融入現代城鄉規劃設計新理念,積極打造安置點宜居環境,按“整體協調、美觀大氣、錯落有致、獨具彝族特色”的要求高端規劃建設小區環山路,每戶配套20平米菜地打造“微田園”,既保障了基本蔬菜需求、降低了生活成本,又美化了居住環境、促進勞動習慣的養成。同時,配套落實物業管理服務,統籌用好公益性崗位,落實安置點區域環境整治,打造宜居社區。

  配産業 完善增收渠道

民族團結進步新村(央廣網發 劉斌 攝)

民族團結進步新村(央廣網發 劉斌 攝)

  按照協議,鐵騎力士生豬擴繁場今年將為安置點1454戶貧困戶每戶分紅2000元以上。

  執本而末自從。喜德縣在在集中安置點建設中抓住産業發展這個根本,將搬遷群眾安居與樂業同步發展,依託資源稟賦、政策優勢積極探索發展路徑,確保搬遷群眾穩定脫貧、逐步致富。

  ——發展富民産業。按照搬遷後原有土地、山林所有權不變的原則,通過耕地、林地流轉入股,增加財産性收益。積極落實産業扶貧小額貸款政策,引導發展“1+X”生態林業、“飛地産業園”“果薯蔬草藥”等富民産業,完善産業入股分紅利益鏈結,確保搬遷貧困戶戶均有一項以上致富産業。

  ——引導創業就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勞務獎補機制、搭建創業就業平臺,依託東西部勞務協作、“春風行動”轉移搬遷群眾到廣東佛山、浙江金華等地務工。通過創業指導、創業獎補和減免房租等形式,引導鼓勵安置點貧困群眾租賃商業門鋪創業增收,彝欣社區16戶貧困戶已通過租賃門鋪創業。在彝欣社區引入靈活就業點(彝繡)、彝族漆器廠等商家就地帶動部分群眾就業增收。

  ——落實政策兜底。統籌公益性崗位資源,因人設崗增設公益性崗位,彝欣社區通過增設保潔、安保等313個公益性崗位。嚴格落實低保“應保盡保”政策,優先保障特殊困難群體、脫貧收入達標有風險的貧困群眾,落實彝欣社區556戶1614人的低保政策兜底。

返回三農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