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竹疙瘩”變形記

三農 來源:央廣網 2020年02月07日 15:4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廣網貴陽2月7日消息(記者孟海)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赤水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是革命老區遵義市下轄的縣級市,85年前,紅軍曾在這裡譜寫下“四渡赤水”的軍事奇跡。這裡距遵義225公里,毗鄰四川、重慶,是貴州融入成渝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但受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産業層次等因素影響,2013年赤水的貧困發生率高達14.6%。

  2013年2月,按照黨中央要求,上海市普陀區對口幫扶遵義市赤水市。6年多來,一批又一批的上海援黔幹部投身到貴州省脫貧攻堅的第一線,陶興國就是他們中的一員。2018年8月,剛剛從部隊以正團職身份轉業到上海普陀區工作幾個月的陶興國主動請纓,一頭扎進了革命老區赤水河畔的茫茫竹海中。陶興國是如何變“竹”為寶,帶領當地竹農脫貧致富的呢?

  陶興國:你這是在收(冬竹筍)是吧?

  孩子:收來賣的。

  陶興國:你要賣多少錢一斤?

  孩子:13塊錢(一斤)。

  春節前,陶興國帶著記者來到赤水市寶源鄉的集市上,一個放了寒假的孩子正在賣冬竹筍,一路走過,剛剛從竹林裏挖出來的冬筍挂著泥水,頂著露珠,滿眼都是。

  在一個專門收購冬筍的門面裏,老闆楊忠飛告訴記者,2019年的收購價比上一年翻了將近5倍,但依然供不應求。

  記者:去年這個時候你收多少錢一斤?

  楊忠飛:去年是趕場天收筍子,今年是每天收筍子,筍子貴了,這些人天天來。

  記者:就是説現在冬筍收益還可以,是嘛?

  楊忠飛:收益肯定可以,平均每戶可以多得2萬塊錢的收入。

  竹子在赤水一點也不稀罕,130多萬畝的竹林覆蓋了赤水80%以上的土地,全市20萬農村人口人均佔有6畝竹林,當地自古有著“一年栽竹,兩年出筍,三年成林,四年成蔭,五年賣竹度光陰”的説法。赤水每年的冬筍産量都在1600萬斤以上,但在2018年,赤水冬筍的實際銷售量還停留在100萬斤。不願採,沒銷路、沒品牌、沒售價,當地老百姓只能眼看著九成以上的“竹疙瘩”爛在土裏。這一年,赤水脫貧攻堅進入“最後一公里”,也是在這一年,陶興國從上海來到赤水,挂職擔任赤水市委常委、副市長。

  “上海老百姓有喜歡吃筍的習慣,特別是冬筍,赤水的野生竹筍自古有名。消費扶貧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讓老百姓得到實惠。”陶興國今年48歲,身材挺拔、説話聲音洪亮有力、做事乾脆利落。剛到赤水,他就牽線搭橋,把赤水的冬筍對接到上海的超市,帶著赤水農民用“竹疙瘩”換回了第一桶“金疙瘩”。

  集市邊上是寶源鄉易地扶貧搬遷的安置社區,一棟棟青瓦白墻的二層小樓在冬日的陽光裏顯得分外耀眼。陶興國説,在赤水的大山裏,最漂亮的房子,一個是學校,另一個是易地扶貧搬遷的安置房,這些安置房大都位於城鎮核心地段,為的是方便搬遷群眾就業、就醫和子女上學。

  李先生:今年收購價是最高的,我記得是有史以來最高。

  陶興國:我們估算下來,到目前來看,後面哪怕價格再降,10塊錢的均價是最保守的,目前來看,十三四塊錢的均價是沒問題的。

  記者:今年你就挖竹筍這件事情掙了多少錢?

  李先生:可能我家一兩萬塊錢,我就兩份地,那些五六份地的就更多了。

  安置社區裏人氣十足,原來比著外出打工的人如今都在家門口搶著挖竹筍。在陶興國牽線下,2019年入冬後,赤水市組織的第一批赤水冬筍以赤水品牌登陸上海市場,短短兩個月就銷售了1000多噸,為竹農增收3000多萬元。貧困農戶的收益比去年翻了5倍左右。“東部城市消費在升級,從衣食住行方面,原來吃飽就行了,現在大家要求吃得好、吃得香、吃得環保,比如吃肉要有肉的香味,我們赤水這邊就能提供這樣優質的産品。”陶興國説。

  近年來,隨著貴州省內高速公路和全國高鐵的快速發展,18個小時內,利用冷鏈運輸,赤水的新鮮農産品就能擺上上海各大超市的貨架。消費升級,渠道暢通,運力改善,也為産品供給端贏得了更廣闊的想象和發展空間。圍繞著竹林裏的農特産品,陶興國又引入了一家大型養殖企業——上海聖華副食品有限公司,開展大規模的竹林烏骨雞的觀光養殖。上海聖華副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顧以明告訴記者,建成後,上海消費者通過安裝在竹林裏的攝像頭,就能在千里之外實時看到他們即將購買的烏骨雞的生長情況。

  記者:就是説,其實從市場的角度,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你也願意選擇這個地方。

  顧以明:對,我們也準備在這個地方搞一體化,從養殖到屠宰。

  記者:相互的資源也是匹配的。

  陶興國:我們這邊好生態、好資源,這是很典型的,他們是好企業、好市場……

  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陶興國深深領會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2014年地處赤水林海深處的“老三線”企業赤天化集團遇到發展瓶頸,其下屬的赤天化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瀕臨破産,在上海援黔幹部的努力下,上海泰盛集團收購了原赤天化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組建成立了貴州泰盛紙業有限公司。從上海遠赴赤水的貴州泰盛紙業總經理王宏偉説,紙産業必須向更加環保生態、再生能力更強的竹林取材。

  王宏偉:也是看好這個資源。

  記者:上海是肯定沒有這個資源的?

  王宏偉:上海沒有,赤水是全國最大的,五大竹鄉之一。

  記者:目前你的産量是不是最大的?

  王宏偉:是,竹漿在世界上都是最大的,單機産量全球最大。

  陶興國告訴記者,僅2019年貴州泰盛紙業就實現盈利3.2億元,目前每年向群眾收購竹原料90萬噸以上,僅支付竹原料款就達5.4億元以上,直接帶動18萬竹農參與竹原料採伐運輸,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助推8000多戶27000多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泰盛紙業也成為赤水獨特資源與上海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共盈的産業扶貧典型。但陶興國覺得,赤水不能僅僅成為原材料的産地,更要把竹子“吃幹榨盡”,做全“竹鏈條”。陶興國表示:“這些天正忙著推進規劃投資35億元建設紙製品産業園區的工作,這個園區就地將原竹、紙漿、竹筍等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紙製品、竹木傢具、竹地板,還有竹食品等産品,預計到2021年年底可實現建成100億級産業園,提供就業崗位5000個以上,貢獻財政稅收10億元以上。”

  2019年年底,赤水啃下了硬骨頭,最後的1299戶3330人全部脫貧,陶興國被評為了2019年度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他希望在未來致富增收奔小康的路上,赤水能再出奇兵。“群眾的信任特別甜,奮鬥的路上特別美。我到赤水快一年半了,回想來的時候,我們跟其他的同志一起背上行囊,跟親人也是依依不捨,可以説是義無反顧地奔赴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陶興國説。

返回三農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