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江淮大地鋪開秋收絢麗畫卷

三農 來源: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21日 14:4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安徽省歙縣深渡鎮陽産村,村民在民居前“曬秋”。 潘成攝/光明圖片

  【迎金秋 慶豐收】

  在安徽,秋收像一幅色彩濃郁的畫卷。秋風一起,畫卷從北到南漸次鋪開,從淮河兩岸,到長江南北,再到新安江畔,平原流光溢彩,山巒層林盡染。玉米和大豆的金黃,稻穀的清香,讓豐收的畫面跳躍而深沉。一個中部農業大省,用豐碩的果實回報農民一年辛苦的勞作。

  淮河邊上的龍亢農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沿淮平原麥稻和麥玉兩熟區週年抗逆優質豐産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模式構建”課題示範區內,數千畝連片種植的水稻泛著金黃的“浪花”。一台臺收割機從稻田裏走過,大地裸露出原色,而豐産的稻穀卻讓農場員工樂開了花。龍亢農場副場長王永玖説:“在今年氣候較為乾旱的情況下,這樣的産量十分罕見。”最讓他們高興的是,龍亢農場的3.5萬畝農田已全部實現訂單生産,一般每畝增産25公斤左右,畝增收100到150元。

  長江岸邊,潛山市2019年一種兩收“再生稻”示範種植第一季在黃泥鎮吉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示範片開鐮。作為優質綠色高效農業技術,一種兩收“再生稻”種植在潛山市連續推廣了8年,促進了該市水稻生産提質節本增效。

  在皖南,廣德市東亭鄉東亭社區,金黃色的稻田裏機聲隆隆,村民胡從發正開著自家收割機在稻田裏來回穿梭。胡從發是該鄉的種糧大戶,承包了283畝農田種植水稻,每畝田的産量是1100斤左右,純收入近15萬元。按照國家惠農政策,像胡從發這樣的種糧大戶,每年還能領到農業稻穀補貼一萬多元。

  在黃山腳下,在呈坎、唐模、碧山,像以往一樣,豐收的農民在庭院裏“曬秋”,色彩繽紛的南瓜、辣椒、玉米、紅棗、豇豆把一個個粉墻黛瓦的古村落裝點得流光溢彩,宛如濃郁的油畫,吸引遊客紛紛駐足拍照。

  在合肥,一場農産品交易會更為這個秋收的季節敲響歡樂的音符。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農業産業化為主題的交易會,合肥交易會自2009年首次舉辦以來,已連續舉辦十屆,現已打造成交流合作的“彩虹橋”、産業化發展的“風向標”、産品展示展銷的大舞臺。本屆農交會參展産品豐富,包括特色農産品,農産品加工品和農業投入品,農業發展新模式和新産品,農耕文化,休閒農業旅遊景點,農家菜品,現代農業新工藝、新模式,農産品加工機械、輔料及新技術、新成果,“互聯網+農業”和涉農金融産品等,産品數達2.5萬餘種,可謂是一場農業農村領域的盛宴。(光明日報記者 常河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歡)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