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山東媳婦上高原 讓當地百姓吃上新鮮蔬菜

三農 來源:央視網 2019年09月09日 17:3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市場競爭激烈,誰能搶佔先機,誰就能贏得市場。創業8年的丁方麗,對這句話深有體會。丁方麗,四川省宜賓市人,從小的夢想就是當警察。2006年,她考上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如果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丁方麗現在就是一名警花,然而一次執勤任務,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埋下夢想

  2008年春運期間,丁方麗和同學們到成都火車站執勤。在她附近執勤的有一名年輕軍人,名叫盛珂。兩人相距也就一米遠,但執勤了半個月,都沒有説過一句話。有一天,他們遇到了幾位不遵守秩序的女乘客,盛珂就上前制止,不料對方先與他起了爭執,丁方麗看不下去了,就上前幫盛珂理論了幾句。

  一個脾氣火爆的四川妹子,和一個憨厚老實的山東小夥兒,雖然性格相差很多,但因為這件事,兩人的心走近了。完成那次執勤任務後,盛珂返回到駐紮在甘孜高原上的部隊,丁方麗也回到了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的學校裏,兩人從此談起了異地戀。

  3年過去了,距離始終是丁方麗和盛珂之間不敢直面的問題。直到2011年,盛珂馬上要從部隊退伍,原計劃他是要在退伍之後回到山東老家工作。可他走了,戀人丁方麗怎麼辦?退伍前的一天晚上,他們不能再逃避這個問題,兩人各自頂著來自家庭的壓力談了一夜。

  那天晚上,盛珂給丁方麗講了一個他的親身經歷。那是2008年的冬天,甘孜高原上寒風刺骨,盛珂當時路過當地一戶老鄉家,老鄉給他端了一碗青菜湯,那是老鄉家裏唯一的一把生菜。事情已經過去3年,至今盛珂的印象都還非常深刻,他覺得那是他吃過的最好吃的白水煮菜。

  甘孜高原以前很缺青菜,用一碗青菜湯來招待客人,就是當地人最大的熱情。丁方麗聽後難以置信,她想親自到甘孜高原上去看一看。

  2011年,丁方麗第一次踏上甘孜高原。這片土地離天空很近,雲朵仿佛伸手就能碰到,90%左右住著藏族百姓,他們熱情好客。丁方麗還發現,平原上的人到了這裡,呼吸就成了一件難事,甘孜高原除了氧氣稀罕,蔬菜也很少見。正如盛珂所説,當地人頓頓吃“老三樣”:牛肉,土豆,還有青稞。青菜在這裡是十分金貴的,最普通的小白菜,一斤都要賣到17元,比肉還要貴。

  盛珂告訴丁方麗,他老家山東省壽光市,是全國有名的蔬菜之鄉,大棚種植蔬菜的技術非常成熟,他心裏一直有個念頭,能不能把山東的蔬菜大棚搬到高原上來,讓這裡的老百姓也能吃上新鮮蔬菜。丁方麗非常看好盛珂的想法。

  有了在高原種菜的打算後,丁方麗開始在當地考察了解情況,想找出種菜難的根本原因。她發現,甘孜高原冬季長,光照強,晝夜溫差大,特殊的氣候條件,確實增加了露天種菜的難度,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當地缺乏先進的種植技術。也有人想過用大棚來種植,但是平原的大棚到了高原要怎麼調整,沒有現成的經驗,當地人又不懂,怕建大棚投資太大,都不敢貿然嘗試。

  整個甘孜藏族自治州,總人口有100多萬,多數蔬菜都靠外購,市場需求巨大。丁方麗看到商機。這趟甘孜高原之行,在丁方麗和盛珂心裏,埋下一個夢想,有朝一日要在這片土地上種出菜來,讓甘孜的老百姓不再為吃菜發愁。

  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2011年,丁方麗和盛珂回到山東壽光結了婚。婚後第二天,小兩口就正式向家長提出,他們倆要一起上高原種菜。這讓公公盛學武很難接受。

  盛珂一家都是壽光人,而壽光又是中國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發源地,公公盛學武實在想不通,兒子兒媳想創業種菜當然可以,在壽光想怎麼種都行,為什麼偏要跑到很難種出菜的甘孜高原上去呢?更何況盛學武曾經還當過村支書,帶領村民一起搞大棚蔬菜種植,在整個村都是有名的種菜能手。可盛珂從上學到當兵,從沒有接觸過種菜,他能有什麼好的種植技術?在盛學武眼裏,這對小兩口的做法簡直就是有福不享找罪受,一旦不成功賠了錢,就連基本生活都很難解決。

  公公不同意,但丁方麗的性格很倔,她借來80萬元,拉著丈夫直接就上了高原。

  丁方麗來到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開始著手流轉土地。剛到這裡時,她也有高原反應,晚上要吸氧才能入睡。奔波了一個月,臉蛋倒是曬紅了,可地,一畝都沒有流轉到。

  來這個地方發展農業,老百姓都不看好丁方麗。有人當了一輩子農民,都沒種出菜來,一個小毛孩子來種菜,大夥兒都不相信,自然更不會把土地流轉給她。

  土地流轉不到,丁方麗的事業就開展不起來,正在她著急的時候,一天,丁方麗在村里正好碰上有人在處理發芽的紫皮土豆,上去這麼一聊,讓她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在道孚縣紫皮土豆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種植品種,幾乎家家戶戶都種,但是面積都不大,不成規模,也沒有統一的銷售渠道,農民種出來的紫皮土豆吃不完也賣不出去,只能眼看著爛在地裏。丁方麗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如果幫村民把紫皮土豆賣出去,能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願意把土地流轉給自己呢?

  丁方麗琢磨著,老百姓在當地銷售紫皮土豆,一斤2元也不好賣。可在外地,這種土豆卻並不多見。丁方麗打算將這些土豆送出高原,賣到成都。而她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將大家的土豆都收集到自己手中,量大了,才會有找大客戶的前提條件。

  那段時間,丁方麗挨家挨戶地找土豆,一共收集來6萬斤土豆。有了貨源,她開始轉戰成都,找朋友和同學牽線介紹客戶,忙活了半個月,才把全部土豆賣了出去。一斤土豆丁方麗賣5元錢,比以前村民的賣價一斤就高出3元。她把賺來的錢全都給了老百姓,自己分文不要。那一年丁方麗只有24歲,當地人對這個年輕的外來媳婦刮目相看。

  和村民的關係和睦了,感情也更深了。大傢伙都覺得,丁方麗是真心實意地來幫助他們的,就主動找到她,説要把土地流轉給丁方麗。有了村民的支持,丁方麗做起事來順利多了。2011年底,她在瀘定縣流轉到100畝土地,每畝地每年的流轉費用是1500元。

  土地有了,等到擼起袖子要幹活的時候,丁方麗和丈夫又犯了難。要把山東的大棚搬上高原,改造建設對於兩個從沒種過地,更不懂技術的人來説,根本就不知該如何下手。

  就在此時,基地裏來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當初極力阻攔小兩口來高原的盛學武。自從小兩口上了高原,盛學武在家也坐不住了。考慮到他們技術跟不上,又沒有資金請高端技術人員做指導,盛學武只好披掛上陣。雖然嘴上一百個不情願,但因為掛念兒子和兒媳,他還是決定,放下老家的所有事情,幫著小兩口一起幹。

  盛學武種菜經驗豐富,來到基地的第一天,他就先跑了一趟當地氣象局,要來甘孜藏族自治州近三年的氣象資料。

  有了理論基礎,盛學武開始了大棚設計工作。他首先改變的是大棚墻體的厚度。高原上晝夜溫差大,冬季長,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十幾度,建在這裡的大棚墻體,要比山東的厚5厘米左右;第二個改變的,是大棚的朝向。由於高原上日照時間短,需要增加採光時間,山東的大棚斜坡面的朝向是正南,而這裡要比山東偏西15度左右。最後改變的就是大棚上蓋的保溫層,高原上用的要更厚一些。

  盛學武研究了幾個月,才定下大棚的調整方案。隨後,為高原量身打造的10個蔬菜大棚拔地而起。在剛建好的蔬菜大棚裏,丁方麗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她提議,她、丈夫和公公,三個人要明確分工,丁方麗主要負責銷售,丈夫負責對接,而公公負責技術指導,各司其職。丁方麗也是從這時起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第一批試種蔬菜,丁方麗按照兩個標準選擇。一種是當地人愛吃的,像辣椒,小白菜這些産品,一種是當地市場上少有的,像水果黃瓜,小番茄這樣的産品。

  自己創業後,丁方麗拔草、採摘,樣樣都親力親為,雖然忙碌,但看著種下的蔬菜,她心裏一點兒也不覺得苦,反而甜絲絲的。

  2個月後,第一批蔬菜長成了,不僅口感好,産量也非常高。這標誌著大棚種植技術在高原上也能行得通。

  之後,丁方麗把目光鎖定在瀘定縣的菜市場,她也學著別人的樣子擺起一個小攤。當時,菜市場裏賣的菜都是從成都拉進來的,蔬菜從採摘到運輸過來,需要兩三天時間,看起來已經不那麼新鮮了。而丁方麗的蔬菜,就地銷售,不僅新鮮,價格也不高,還有很多當地人沒見過的品種,一會功夫就被客人搶空了。

  丁方麗創業,始終都在搶佔先機。剛開始是瞅準本地蔬菜種植的空白,果斷踏入這個行業;當流轉土地遇到麻煩時,她抓住當地紫皮土豆的銷售痛點,把土豆整合出售,讓農戶賺到錢,同時解決了自己的困境。第一批蔬菜種出來之後,自然就成為當地市面上少見的既新鮮又便宜的菜。初嘗勝利果實,丁方麗自信大增,她開始醞釀更大的財富計劃。不過接下來,她可沒那麼幸運了。

  殺手锏

  眼看著在高原上種菜已經不是難題,丁方麗開始琢磨,怎麼把生意做大,在滿足了本地市場的需求之後,還可以賣一些到外地市場去。

  2013年,丁方麗決定擴大規模,再建30個大棚。可一個大棚的造價就是20萬元左右,總共需要600萬元資金,丁方麗手上只有100多萬元,還差400多萬元,她要到哪去找這麼多錢呢?

  丁方麗管不了那麼多了,她要一邊幹,一邊再想辦法籌錢。

  然而,開工不到三個月,100多萬元就花光了。因為沒有籌到錢,丁方麗不得不停工。沒建完的大棚就晾在那裏,全家人都心急如焚。丁方麗的員工加起來有幾百個,如果現在放棄,那他們的就業就成了問題。而盛珂的壓力也很大,有親戚勸他回山東老家找份工作上班,如果就此收手,之前的所有投入就都打了水漂,那段時間,盛珂急得整宿整宿睡不著覺。

  盛學武看到兒子這麼煎熬,也坐不住了。原本他在山東壽光買了一套房子,精心裝修好,一天都沒有住。現在兒子兒媳生意遇到困境,無奈之下,他就把那套新房賣了救急。

  丈夫急得直哭,公公賣了房,也心疼的直掉眼淚,可丁方麗卻主意很正,她每天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剩下的時間就忙著到處去借錢,艱難地推進著擴建計劃。

  靠一個人的力量實在微薄,丁方麗想到了“借力”。2013年8月,她來到瀘定縣縣政府,鼓起勇氣敲開了縣長辦公室的門。

  當時擔任瀘定縣縣長的蒲永峰聽完丁方麗高原種菜的想法和目前面臨資金困難後,他當場表了態。

  蒲永峰心裏很清楚,當地急需解決種菜難的問題。為了慎重起見,他決定親自到山東壽光考察一圈。

  蒲永峰在壽光親眼看到高溫大棚的成熟技術,打消了他的顧慮。從山東回來後,蒲永峰第二天就召集關部門開會,商討如何扶持丁方麗擴建基地的問題。

  幾天后,蒲永峰給了丁方麗一個答覆。政府決定給丁方麗無息貸款,利息政府承擔,建設管理由丁方麗負責。

  有了當地政府的支持,丁方麗貸款300多萬元,建起25個大棚。之後,她把每年賺到的錢都拿出來擴建,還嘗試讓當地的村民拿出集體資金入股,這樣村民就成了公司的股東,種菜賺到的錢,村民們還能參與分紅。這樣的擴建模式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同時也在周邊的爐霍縣、理塘縣、道孚縣推廣開來。

  2017年,9088戶當地百姓都成了丁方麗的股東,她的蔬菜大棚也陸續增加到300個。

  地方更大了,丁方麗此時卻要縮減其他蔬菜的種植面積,將百分之70的大棚都種上小番茄這一個單品。這是為什麼呢?

  要想在市場上擁有話語權,就得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把一個産品做到極致。丁方麗想把小番茄做成自己的拳頭産品。小番茄從種下番茄苗,到果子採摘,只需要50天的時間,週期短,資金回籠快,一個基地一年能種兩茬。除了這個原因,丁方麗在一次市場考察中,也對小番茄産生了興趣。

  2016年三四月份,丁方麗分別去了國內的小番茄主産區:新疆、雲南和海南。在這三個主産區中,海南的小番茄産量高,卻受氣候限制大都集中在1-4月份上市銷售,而新疆和雲南,上市量又比較分散。小番茄作為季節性供應的農産品,很少有人能做到全年上市。

  走了這一圈之後,丁方麗算了一筆賬,一個大棚的小番茄産量在2萬斤左右,能産生10萬元的經濟效益。如果她能實現小番茄的全年供應,豈不是掌握了競爭力和主動權?丁方麗下決心,要把小番茄這一個單品做大做強,而且要實現小番茄的全年供應。

  甘孜藏族自治州總面積15.3萬平方公里,不光遼闊,各地海拔各異,形成的氣候環境也不相同,只要丁方麗跨區域建基地,就能實現讓小番茄全年生産。

  其實丁方麗早在擴建基地時候,就已經在有計劃地選址,她的4個基地,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從北到南依次排列。12月1月,瀘定縣的小番茄進入結果的高峰期。2到8月份,爐霍縣進入生産旺季。9月開始理塘縣的小番茄集中上市,10月11月,道孚縣的小番茄大量採摘。這樣一來,丁方麗就做到了小番茄全年循環供應。

  生産高峰期,每天有一萬八千斤左右的小番茄成熟。本地市場消化不完,丁方麗就想賣到外地去。那段時間,她參加了很多四川省的農産品展銷會。可她一不設展臺,二不帶産品,就只幹一件事——在展會上收集客戶的名片。

  一個月的時間,丁方麗就收集了100多張名片。但她卻沒打算跟誰都合作。丁方麗的目標很明確,她牢牢鎖定省會成都市場,選擇採購量大,有市場影響力的公司。按照這個標準,丁方麗選出70多家目標客戶,帶著産品挨個找人家去推銷。

  手握365天供應這道殺手锏,丁方麗在市場上有了很強的競爭力, 70多家目標客戶裏,有30家與她達成採購協議。

  把客戶變成合作夥伴

  在丁方麗談判的客戶裏,有一家大型連鎖超市,這家超市在成都有8家門店,每年小番茄的採購量能達到60噸。這是丁方麗最想拿下的一家,可對方卻提出的一個要求她做不到。

  這家連鎖超市有很多倉儲,每天清晨,丁方麗必須要把所有産品同時送到每個倉,一個倉幾百斤貨,丁方麗沒那麼多臺車,更沒有能力再建一個配送系統,眼看要到手的錢,就是抓不住,她很著急。丁方麗梳理了一遍手頭的客源,這時一個人引起了她的注意。

  彭友宏,在成都有一家公司,專門採購農産品,同時還有自己的物流和倉儲。丁方麗想,能不能兩家合作,優勢互補呢?她找到彭友宏,提議兩人合力給那家大型超市供貨,她保證全年提供質量穩定的小番茄,彭友宏只負責運輸和配送,利潤兩家平分。

  彭友宏需要尋找好貨源,丁方麗有貨,卻沒有倉儲和物流系統。合作對於兩人來説,是一件互利雙贏的好事。通過借力的方式,丁方麗順利與那家大型連鎖超市達成合作,把小番茄賣到8元一斤。2018年,她的小番茄産量達到600多萬斤,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

  2019年,丁方麗的種植大棚增加到457個,種植總面積3200畝。雖然小番茄是她的主打産品,但為了讓當地老百姓吃到本地産的蔬菜,丁方麗每年都要拿出30%的大棚,種植其他品種的蔬菜。2019年她就拿出137個大棚,種其他品種的菜,産量能達到270多萬斤,專供甘孜本地市場。

  當初因為一碗青菜湯,丁方麗萌生了走上高原的念頭,她和全家人花了8年時間,實現了讓當地百姓吃上新鮮蔬菜的夢想,現在看到當地藏族兄弟姐妹的笑臉,丁方麗體會到了幸福,下半輩子,她也不會離開這片高原。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