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遇颱風、撤門店,1年後他做到年銷過億

三農 來源:央視網 2019年08月23日 16: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朱繼榮,廣東省珠海市鬥門區人。創業頭三年,他虧損1200多萬,員工很發愁,可朱繼容就跟沒事兒人一樣,還説自己換來了3樣東西,馬上就能盈利了。朱繼榮哪來的自信?他又在為自己的事業布著怎樣的局呢?

  定心丸

  2013年的一天,朱繼榮和幾個朋友在佛山市一家農莊吃飯,點了一份草魚,剛吃幾口,這條草魚就引起了大家的興致。魚的口感非常好,吃起來沒有一點兒腥味,朱繼榮很好奇這條魚是怎麼養出來的。當時,農莊老闆指著一個直徑一米的魚缸,告訴朱繼榮魚就是從這裡養出來的。他還説,這個魚缸一米的水深,一立方水就能養100到150斤魚。這是什麼概念呢?在廣東地區養殖草魚,一畝魚塘大概是1300立方米水體,一般能養3000到5000斤魚,算下來一立方米水體也就能養三斤多。可這個魚缸的養殖密度比一般的草魚塘高出將近50倍,朱繼榮覺得很不可思議。他馬上向農莊老闆打聽魚缸是怎麼來的,老闆給了朱繼榮一個電話號碼和地址,讓他去找一個人。

  名片裏的人叫梁克誠,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為了搞明白魚缸裏的玄機,朱繼榮找到梁克誠的家,但對方死活不開門。朱繼榮索性就在樓下等,2個小時後梁克誠出來了,可對方根本就不搭理朱繼榮。過去,也有很多人找上門説要與梁克誠合作開發,但因為設備價格高、投資大最後都不了了之。幾次之後,梁克誠就不再相信來找他的人了。眼前的朱繼榮在梁克誠看來,不過是和那些人一樣,只想打聽一下技術,根本沒打算合作。

  梁克誠的態度讓朱繼榮覺得必須要主動出擊。他問梁克誠,設備多少錢一套?梁克誠説4萬塊錢。朱繼榮當即就説要買10套,這讓梁克誠感到既驚訝又開心。2004年,梁克誠發明出一種凈化養魚設備,僅用10天時間,就能去除活魚體內的魚腥味和一些殘留物。這是梁克誠用了50多年才研究出的水質凈化技術,而朱繼榮讓他看到了未來這項技術可以産業化發展的希望。一個從沒搞過養殖的人,一下就花40萬元引進設備,還把廣州的電子産品加工廠交給職業經理人管理,朱繼榮的舉動讓親戚朋友很不理解,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朱繼榮又找到幾個做生意的朋友一起入股,儘管大家從來沒聽説過這種設備,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但衝著朱繼榮的經商能力和眼光,願意一起投資試試。朱繼榮出資2400萬元,其餘3人出資600萬元,總共投資3000萬元作為項目資金。2013年,朱繼榮在廣州最大的水産批發市場旁邊租下一個200平方米的廠房作為凈化車間,他每天從批發市場買回4、500斤草魚、鱸魚等十幾種魚放進凈化池,又在廣州市區的3家農貿市場開了3家專賣店銷售。經過10天凈化的魚,成本增加了35%左右,朱繼榮的定價是當地市場同種魚價格的兩三倍。

  價格一高,魚就不好賣,不少人看一眼就走了。朱繼榮銷售慘澹。賣不出去的魚活不過一週,只能處理掉。那段時間,朱繼榮每天都要處理兩三百斤魚,賣了一年,虧損400多萬元,員工都很發愁,朱繼榮卻跟沒事兒人一樣,繼續賣他的魚。這是一張用來檢測魚凈化後體內殘留物的試紙。活魚身上比較常出現的殘留物有磺胺類和喹諾酮類等,按國家標準,要求小于100微克/千克。朱繼榮發現,他凈化過的魚能分別小于40微克/千克和20微克/千克。2014年,朱繼榮花了30萬,檢測了540次,合格率達到100%。

  這個結果讓朱繼榮吃了顆定心丸,雖然虧了400多萬元,但這一年他根本沒想過要靠賣魚賺錢,而是要求證一個準確的答案——  梁克誠研究的技術確實靠譜兒。

  賠本賺吆喝

  魚的品質有了保障,朱繼榮才敢用錢去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2015年,他投資300萬元,在佛山市三水區建了600平方米的車間,凈化池也增加到50個,最小的直徑3米,能裝1500斤魚,最大的直徑6米,能裝6000斤魚。之後,他又承包了十畝魚塘作為儲存活魚的倉庫,先從養殖戶那裏收魚,再分批進入車間凈化。這一年,朱繼榮又看上一種魚——白蕉海鱸魚。這種魚主要分佈在中國和日本的近海海域。而廣東省珠海市鬥門區的白蕉鎮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鹹、淡水交融,有利於海鱸魚的繁殖和生長。10年前,“白蕉海鱸魚”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名聲大噪。10年後,養殖面積和年産量翻了一倍,年産值更是翻三倍,達到20多個億。

  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養殖的人也越來越多,賣價一直提不起來。10年前,當地1斤左右的海鱸魚,市場零售價是15元左右一斤,現在的零售價還是15元左右一斤。朱繼榮要找到其中的突破口。有品質才有價格競爭力。朱繼榮的制勝法寶還是那套凈化養魚設備。把魚放進凈化魚缸後,魚缸就會模擬大海的旋轉模式變換水流,有單向流動、有漩渦,還有反衝,魚在遊的時候不但可以健身,水中的溶氧量還能達到35MG/L左右,而普通魚塘的溶氧量只有6MG/L左右,凈化池比普通魚塘的溶氧量高出將近6倍,形成高溶氧環境。另外,設備正常運轉時,還能將空氣中的臭氧吸納並溶解到水裏,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以通過氧化實現殺菌作用。高溶氧環境加上臭氧殺菌,就能提高魚的活力和品質。

  經過10天凈化的白蕉海鱸魚,朱繼榮定價30元左右一斤。為了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魚,2015年,朱繼榮找到廣州各個大型連鎖超市,想以銷售額扣點的方式合作,在超市賣自己的魚,結果找了20多家,只有一家同意,其它負責人因為價格太高全部拒絕。

  做品牌沒個6到8年,最多只能算是一個品名,不可能算品牌。朱繼榮並不急於求成,他在願意合作的那家超市的30個門店設了自己的專櫃,為了保證魚的鮮活,他每天都從基地統一把魚配送到各個超市門店。統一裝車、統一加冰、統一齣車,朱繼榮的這種配送方式,成本要比普通的水産經銷商高出50%。再加上凈化後魚的成本增加的35%,朱繼榮每天供應2000多斤魚,當年投入將近1000萬元,可魚價格太高,買的人還是少,整個銷售額只有600多萬元,一年下來又虧了300多萬元。當時在廣東水産圈很多人都在看朱繼榮的笑話。但朱繼榮非但不收手,到了2016年6月,還把合作的超市門店從30家增加到80家,這一回就連股東也坐不住了。

  80個超市門店,跟所有人預期的一樣,繼續虧損,可朱繼榮一點兒不著急,因為他通過數據分析看到了一個讓人欣喜的局面。每一家店每個月每個季度跟每一年它的數據都在增長,這就説明消費群體越來越接受自己的産品,朱繼榮心裏有底了。虧的是錢,賺回來的卻是吆喝。朱繼榮吆喝了一年,買魚的顧客越來越多了。

  虧錢不怕,但要清楚是虧在什麼地方

  朱繼榮的魚逐漸有了口碑,當地其它超市得知他的魚質量抽檢合格率達到100%,銷售量也在增加,紛紛找上門來談合作。這正是朱繼榮想要的結果。但因為産能供應不上,當時一天的缺口就有2000來斤,到了週末甚至達到5000斤左右,根本滿足不了對方需求,朱繼榮無奈之下只能拒絕合作。機會沒了,朱繼榮不甘心。2016年9月,他又投資800多萬元,在珠海市鬥門區租下550畝魚塘,又在魚塘邊上建起1000平方米的凈化車間,安裝了70套凈化池。産能雖然相比之前擴大了2倍,可眼下,前期跟股東一起投資的3000萬全砸進去了,卻還沒有盈利,所有人都不知道朱繼榮還能撐多久。

  資金的壓力、管理的壓力,如果前方銷量再跟不上來,後續的資金又補不上,朱繼榮的企業就徹底轉不動了。就在這時,一個叫陳智鵬的人出現了。他是廣州一家投資公司的負責人,投過的很多農業項目,陳智鵬主動把錢送上門來,讓朱繼榮繼續往裏砸。

  2017年6月,陳智鵬的公司給朱繼榮投資了2000萬。雖然項目已經連續虧了3年,但朱繼榮清楚,錢是虧在了基地和配送上,只要銷量不斷增長,未來一定可以覆蓋成本。2017年,朱繼榮把魚賣到了廣州市的100多家超市門店,每天能供應10000斤魚。這時,他發現每個門店的月銷量正在按照70%增長,這跟他的預期相吻合,按照這個速度,年底就不會再虧損了。

  轉移戰略目標

  朱繼榮的生意正在高速運轉,但他怎麼也沒想到,2017年8月的一天中午,基地出事了。14級強颱風“天鴿”在珠海登陸,而登陸時這場颱風的風眼不偏不倚,正好從朱繼榮的養殖基地橫掃而過。朱繼榮和員工馬上趕回基地,但眼前早已是一片廢墟。廠房被吹垮,魚塘的魚大部分都被沖走了,這場颱風,給朱繼榮基地造成的直接損失就有380多萬元。眼看堅持了4年的項目就要迎來轉機,卻遭遇這樣的災難,朱繼榮再也扛不住了,偷偷掉下了眼淚。

  基地恢復重建起碼需要半年的時間,朱繼榮還沒緩過勁兒來,又傳來一個讓他崩潰的消息:100多家超市門店要求3天內恢復供魚。市場不等人,真要半年後再拿出魚來,好不容易拿到的100多家超市門店的訂單就會丟光,前3年虧損的1000多萬就真的打水漂了。朱繼榮來不及多想,他檢查完所有剩下的凈化池,由於颱風的破壞斷水斷電,原本27萬斤魚只有1/3還活著,當務之急就是恢復基地生産,確保3天后能持續供魚。

  三天三夜,五十多個員工兵分三路,朱繼榮帶著一部分人清理魚塘,原本存塘30多萬斤魚,最後撈出2萬多斤;為了確保凈化池裏的魚及時補上,員工林智輝就帶人每天跑12、3個魚塘,一天收回來2、3千斤魚,其他員工連夜搶修設備。3天后,朱繼榮總算供上了第一批魚3000斤。最困難的時候,沒有一個員工離職,也沒有一個員工躲避。這次經歷,讓所有的人心更齊了,100多個超市門店的合作也都保住了。

  2017年底,朱繼榮的年銷售額達到8000萬元,而財務報表上還有另外一個數字,朱繼榮等了4年終於出現了。兩萬五,這是一個盈虧的平衡線。2017年,朱繼榮發現,平均每個超市門店的月銷售額都超過了這個數。這就意味著,堅持了4年的項目,終於實現了盈利。就在大傢伙正高興的時候,朱繼榮卻決定把100多家超市門店的專櫃撤掉一半。這是為什麼?基地每天能生産1萬多斤魚,從超市砍掉一半後,剩下的魚又該往哪賣呢?

  當品牌有了一定知名度的時候,要想增加盈利,就要砍掉部分虧損的地方。朱繼榮撤掉了所有低於平均盈虧線上的門店,並開始轉移戰略目標。在廣東,有一道菜很受歡迎——清蒸海鱸魚。2017年底,朱繼榮通過廣東省餐飲協會,把自己的魚推薦給了廣州市幾個大型餐飲連鎖店的老闆,其中有一位叫何威。

  當時,朱繼榮跟何威和其他的餐廳負責人談合作,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配送環節的問題。普通的批發商,經常會短斤缺兩,或者把死魚當活魚送,只要買通了採購和收貨人,魚的品質就無法保證。朱繼榮一下戳中了餐飲企業的痛點,並承諾何威自己的魚不但能保證重量,還確保品質。綜合算起來,總成本和價格可能比市場價格還要低。2018年,朱繼榮和廣東省的50多家大型餐飲連鎖企業達成合作,又投入300多萬元,建了這個加工研發室,用鱸魚、羅非魚、鯽魚等開發出了十幾種産品,通過互聯網銷售到全國各地。朱繼榮現在每天供應2.5萬斤魚,全年銷售額超過1.3億元,帶動珠海市2000多戶養殖戶養魚增收。

  從電子産品的行家變身成創新不斷的養魚人,朱繼榮起初不被大家看好,原因就一個字:虧。乍一看,朱繼榮前三年是虧了又投,投了又虧,可仔細一琢磨,虧出去的錢換來的都是打造一個品牌不可或缺的東西。第一年砸錢確保魚的品質;第二年虧錢賺口碑;第三年不惜成本擴大銷售規模;到第四年終於迎來了收穫的時機。朱繼榮靠眼光、時機和定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同時也促進了當地養魚産業的升級創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