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窮小子變身致富領頭人

三農 來源:央視網 2019年08月05日 14:5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創業的理由有千萬種,迫於生計、謀求發展、偶得機遇......而一個叫陳建鈞的男人,讓他走上創業路的原因是一幕讓他揪心的場景。

  溫都爾村所在的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曾是一個貧困旗,陳建鈞的家在村裏是最為貧困的,當年10平米的小房子要住8口人,全家人擠在一張床上。貧困的印記深深烙在陳建鈞心裏。在他7歲那年,父親因為一場意外去世了,家中的頂梁柱塌了,母親帶著兄弟姐妹6個人四處打零工,年紀不大的陳建鈞輟學了。

  埋下一顆感恩的種子

  當年一個孩子的學費在當地是150元左右,但這對於吃飯都成難題的陳建鈞家來説,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陳建鈞小時候學習成績優異,為了讓妹妹有上學的機會,他主動找到母親要求退學。

  陳建鈞輟學那年,村裏的一個家庭的年收入只在1000元左右,大家都沒什麼錢。但即便如此村民們還是三塊、五塊的湊齊了陳建鈞的學費,幫他完成了學業。

  正因如此,陳建鈞得以走出農村,在城市立足。

  扎心一幕,決定返鄉

  在那個年代,農村孩子都嚮往城市,幾乎都在成年以後選擇離開土地,外出打工。然而2016年,陳建鈞卻選擇回到農村。已經在城市裏立足的陳建鈞為什麼還要回到這個貧困的家鄉?

  2016年初,陳建存在回鄉探親的途中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同村的吳銀山夫妻倆正拎著行李準備外出,院子裏的孩子抱著吳大哥的腿失聲痛哭,説什麼都不讓自己的父母離開。

  同樣是從貧困家庭走出來的陳建鈞深知,不出去沒錢養家,出去,孩子就成了留守兒童。陳建鈞雖然已經在城市裏立足,但是當年村裏人幫助他完成學業這件事,他始終沒有忘記,陳建鈞上班之外的時間都用來做了志願者,參加志願服務60余次,足跡遍佈全國40余座城市,累計行程10余萬公里。

  在老家看到的這一幕,讓他猛地意識到,當年幫他走出去的村裏人,現在家家戶戶都在經歷。

  如何讓年輕人留在農村,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一個在家門口就能讓他們賺錢的企業,陳建鈞要儘自己所能讓村裏人不再背井離鄉、讓老人孩童不再留守。

  陳建鈞沒有猶豫,立刻辭職返鄉。可是做什麼能夠讓村裏人好上手、好發展、有利潤呢?

  就在陳建鈞發愁的時候,一種毛腳、纓頭、五爪、烏皮、烏肉、烏骨的雞引起了他的注意,這種雞叫做白羽烏雞,當時的市場價最高能賣到200多元一隻。陳建鈞知道村中有很多退耕還林的杏樹林,很適合林下養雞。

  有市場前景,有現成的資源可以利用,陳建鈞要成立養雞合作社。他首先找到吳銀山,邀請他加入。

  吳銀山和另外7個村民以自己家閒置的林地入股合作社,每年按比例分紅,陳建鈞免費發放雞苗、提供技術指導,養成後以80元一隻的價格回收。2016年,陳建鈞投入十幾萬元,在溫都爾村承包了300畝地,從山東引進了5000隻白羽烏雞的雞苗,建起了養雞場。

  一切都按照陳建鈞的預想在進行著,他卻沒考慮到,他養的雞招來了一批不速之客,有時候一晚上就要損失5、6千元錢。

  在陳建鈞剛開始養雞的時候,防護措施做的不夠完善,經常有黃鼠狼通過雞圈的縫隙鑽進來偷雞吃,雞圈中總能出現一灘灘血跡。不光是黃鼠狼,狐狸、老鼠也都會來“分一杯羹”。

  “亡雞補圈”是陳建鈞一直在做的一件事,養狗守護雞舍,養100隻鵝每天巡邏,可意外還是偶爾發生,養雞要比他當初預計的要辛苦得多。即便如此,陳建鈞還是覺得養雞有前途。

  為了讓雞吃的更好,他特意給雞定制了“菜譜”。

  將富含纖維的萬壽菊的根莖烘乾,和玉米餅、豆餅一同粉碎。烏雞飼料的品質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烏雞吃的好還不夠,陳建鈞還要讓它們住得好。

  傳統的雞窩是在地上用筐和磚頭圍起來的,雞蛋破損率高,公雞時不時就會啄破雞蛋。陳建鈞算過,這樣的雞窩讓他一天就損失600枚雞蛋。算下來一天2000隻母雞下蛋,只能撿1400枚左右,按陳建鈞在市場上賣的價格,2塊8一枚,一天損失將近1700元,一年的損失就將近33萬元。

  他憑著小時候的記憶找來村裏的老人幫他做“雞箍簍”。這是當地農村很多年前用草編織的雞窩挂在樹杈上,這門編窩的手藝快要失傳了。雞窩完全用稻穀草編織,減少了雞蛋的破損率。

  解決了雞的吃、住,接下來的一個點子,讓陳建鈞的第一批雞就賣了58萬元,他想到了什麼點子呢?

  他叫張和平,經營著一個生態園,囊括採摘、休閒、餐飲等項目,日均遊客量在500人以上。2017年陳建鈞找上張和平,提出合作,可當時張和平所在公司也養殖著土雞,自己養的更加放心,壓根就沒想達成合作。

  陳建鈞只提出了一個想法“把養殖場搬進生態園!”這個想法讓張和平改變了之前的態度。

  他們在生態園裏打造了一個烏雞主題園,還把烏雞的“雞箍簍”搬進去,遊客在這裡面可以體驗撿雞蛋和抓雞的樂趣,還能品嘗美食。

  陳建鈞還經常聯合學校、培訓班,組織一些親子教育主題活動,烏雞主題園一下子成了生態園的新亮點,陳建鈞和張和平實現了雙贏。陳建鈞乘勝追擊,又把烏雞和烏雞蛋一起,賣給了旗裏其它中高端消費的餐館、酒店和超市,一隻烏雞賣到了168元。

  草原放雞,治災害

  市場打開了,貨卻不夠了,陳建鈞正琢磨著怎麼才能快速擴大規模的時候,一場草原人民最厭煩的災難,幫了他一把。

  2018年3月,一場蝗蟲蟲災爆發了,農戶為此苦不堪言。

  撒農藥就有可能傷害到在草原上吃草的牛羊,不撒又蟲災肆虐。為此興安盟農牧局到扎賚特旗調研災情,陳建鈞趁機説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林下放養的烏雞是抓蟲子的高手,陳建鈞對此很有把握,他還拿了50多只雞,和農牧局調研組成員一起,在受災的草原上當場試驗。

  農牧局決定採購陳建鈞的雞苗,免費發放給農戶,散養在草原上吃蟲,等雞養大了,陳建鈞再以80元一隻的價格回收。陳建鈞的養殖規模一下子多了一倍,而且成本大大降低。不久,問題又出現了。

  一些養殖戶家的草場較大,但是雞走路的範圍有限,一星期左右蟲子就差不多吃完了。為了不讓雞吃草破壞生態,就需要轉到下一個地方繼續去吃蟲,可是這麼多雞,要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農戶很費勁。

  陳建鈞從現代房車當中得到靈感,在雞舍下面裝上輪子,改造成可移動雞舍,配備了自動水槽,網狀臺階,太陽能採光板,紫外線燈。這個移動雞舍,讓陳建鈞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市場打開了,養殖規模也有了,陳建鈞心裏有了更大的夢想。

  2018年,他帶著雞蛋進了北京城。找到了在北京經營酒店的穆慧妍。得知陳建鈞做了多年志願者,在家鄉創業,穆慧妍很感動,當時就定了148箱雞蛋。借著這個機會,陳建鈞的雞蛋在北京也有了消費群。這一年陳建鈞的銷售額達到140多萬元,給社員們分了兩次紅,跟著他養雞的農戶們都賺到了錢。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