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患癌女人帶動當地農民一起富

三農 來源:央視網 2019年06月26日 14:5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她30歲得心臟病,40歲患宮頸癌,在鬼門關闖過兩次,創業路上也多次虧損。有人説她“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她卻説“自古華山一條路”,既然走就要堅持下去。這個人就是于靜。現在的她在天津經營著除國營牧場之外最大的現代化牧場,但創業之初的故事,還得從一家即將倒閉的乳酸菌飲料廠説起。

  送奶上樓送出1億銷售額

  于靜15歲就離開家隻身到深圳打工。28歲時,回到家鄉天津辦乳酸菌飲料廠。誰成想,30歲時,被查出得了嚴重的心臟病,而且手術風險很高。她悄悄寫下遺囑。幸運的是,手術非常成功。然而,身體上的鬼門關剛闖過,生意上的鬼門關來了。

  于靜辦的乳酸菌飲料廠因為經營失敗,一下虧了400多萬元。而這其中80%的錢都是借的,甚至有一部分高利貸。債主每天催債,員工紛紛離職,于靜的公司眼看就撐不下去了。這時,于靜在天津本地報紙上看到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一項送奶上樓的業務,正在徵集相關乳品企業合作,投遞報紙的同時給客戶投遞牛奶。看到這個消息,于靜動了心。她果斷跟員工集資籌了100萬元,停掉乳酸菌飲料轉行生産牛奶。

  可這次轉行,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順利。第一個月訂出去的牛奶數量,讓所有人大跌眼鏡,每天只有12袋。如果這樣下去,賠本不説,牛奶廠也得倒閉。這時,于靜做了一個決定——免費送牛奶。

  她和員工在天津市區輪流搞免費品嘗活動,而且凡是訂了報紙的客戶,都可以得到一袋牛奶,先嘗後買。整整一個月,工廠每天生産4000袋,賣出去12袋,剩下的3988袋牛奶全部被送了出去。

  第二個月開始,她的方法見效了,訂牛奶的客戶慢慢多了起來,訂單數由每天12袋變成了一萬七千袋。一年後,每天訂單達到了16萬袋。

  隨後,于靜又在天津開發了送學生奶,送奶進軍營。加上送奶上樓,這三大營銷讓公司的年銷售額在2002年就達到了1億多元。

  新建牧場,外行變專家

  2003年,于靜與國內一家知名乳品企業在天津合資成立了一家乳品加工廠。隨後,她又在天津市北辰區建了三個牧場,養了4000多頭奶牛。

  送奶車到加工廠交奶的時候她傻眼了,加工廠的化驗員説她的這些牛奶雖然各項指標都檢測合格了,但是氣味不對。于靜的第一反應就是工廠是不是刁難我們?指標合格,味不對?諮詢專家後她才知道,自己好心辦了件壞事。為了給牛吃好,于靜特地買來了一大車蘿蔔,拌到飼料裏喂奶牛。她覺得對人來説蘿蔔是小人參,吃了上下通氣,牛吃了就更好了,結果導致了牛奶的氣味不合格。

  牛的代謝需要一週左右,所以一週內的牛奶全都被加工廠拒收了。牛奶白白倒掉,損失了近60萬元。因為不懂行,類似的問題多次發生,于靜的牧場連續虧損了五年。

  2006年發生了一件事兒,仿佛又讓她回到了30歲時的境地。于靜被查出患有宮頸癌,這一年她40歲。十年前的生死抉擇重演,何其不幸。可于靜這次表現的更平靜,她找來律師,立了兩份遺囑,一份給家人,一份給公司。

  身體每況愈下,加上之前的心臟病,有的醫院甚至認為已經沒有治療的必要了。大家都非常擔心的情況下幸運再一次降臨,癌細胞沒有轉移,手術非常順利,于靜第二次闖過了鬼門關。

  癌症手術後,于靜一邊經歷著放化療,一邊戴著假發和帽子去上班。她到處學習怎麼養奶牛,牛舍裏的風扇怎麼裝,就這一個問題她就上了十幾個學習班。

  慢慢地,于靜由養牛外行幾乎變成了養牛專家。她又高薪聘請了專業人員管理牧場,牧場開始盈利了。到2013年,公司的年銷售額達5億多元。

  要做就做最好的現代化牧場

  2014年公司的一次産品品評會上,氣氛十分尷尬,原因是于靜做出的一個決定。她要把公司全部的錢投進去,還要貸款再建一個萬頭牛規模的牧場。所有人都不理解,公司的規模和經營狀況在當時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她的身體狀況也不好,好了傷疤忘了疼嗎?為什麼還要給公司再掀波瀾。于靜卻説,就是因為患病,她才更加珍惜機會,看中人生價值。賺點小錢,安於現狀不是她的性格。

  當機立斷,2014年10月起,于靜就陸續流轉了一萬多畝土地,投資三個多億建了一個萬頭奶牛養殖場和種植基地。在這個基地裏,她引進了世界上先進的擠奶設備以及大數據系統。在數據監控室裏,一台電腦就能掌握所有奶牛的情況,比如奶牛産了多少奶,是不是要生病了,是不是該配種了等等。通過這個信息中心,可以管理整個牧場,隨時查看奶牛的生長狀況,高效便捷。

  在大數據系統的幫助下,于靜的牧場節約了成本,生産效率大大提高。這還不夠,她還要在源頭上下功夫。

  在乳品行業,牛奶的收購是根據質量來定價格。怎麼樣才能有好的奶?必須要有好的牛,有好的牛,必須得有好的草。于靜想讓自己工廠的牛奶營養價值高,口感好,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抓住牛飼料這個關鍵。2015年起,于靜種植了上萬畝苜蓿、玉米等飼料,而且還要把飼料的品質做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種,養,草,畜一體的模式下,于靜牧場牛奶的收購價格每噸能比一般牧場高出200多元,而且全部被作為高端奶。她除了把原奶賣給國內幾家大型乳品企業外,還跟人合資成立奶製品加工廠,再加上基地種植的牧草和玉米,2018年,公司的總銷售額達9個多億。而且她在牧場所在地開拓了一個租金+薪金+股金的扶貧模式,帶動著當地農民一起富。

  自2008年中國奶業的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奶牛養殖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虧錢的多賺錢的少,這在行業內不是秘密。中國的奶牛數量已經從2008年的1000萬頭左右,下降到了2018年的700萬頭左右。

  即便如此,于靜也一直在堅持著“種好草,養好牛,産好奶”,並且她也把這條路走通了。她的成功,似乎讓我們看到未來養牛業的春天,她自己似乎也離“讓消費者未來以喝國産奶為榮”的這個心願更近了。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